李华
【摘要】课堂教学的生成资源往往表现为不确定性、突发性。小学生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对课文知识、老师的讲解、学生之间的讨论等,有着如“十万个为什么”的求知渴望,面对种种不确定性的生成资源,教师及时捕捉加以灵巧利用,能让教学如虎添翼、锦上添花,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提高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对如何巧用生成资源,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作了探讨。
【关键词】资源;细节;捕捉;思路;拓展
教师的每一节课堂,都因有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次次意想不到的种种生成资源而精彩。课堂教学的生成资源往往表现为不确定性、突发性。小学生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对课文知识、老师的讲解、学生之间的讨论等,有着如“十万个为什么”的求知渴望,会时不时冷不丁的一个个问题冒出来,有时会让你措手不及,有时会让你哭笑不得,有时还会让你尴尬不已,甚至会下不了台。面对种种不确定性的生成资源,需要老师艺术教学。课堂生成资源把握好了,能让教学如虎添翼、锦上添花,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因此,教师在课前备学生、备教材,预测和利用课堂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把稍纵即逝的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运用于教学,就能让我们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课堂中运筹帷幄,提高教学效率。
一、关注细节,借助过程理解新知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阵地。新课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不重视细节,对细节忽略、轻视,可能就会失去最佳教学切入点,往往也无法把握因此产生的教学生成资源,既不利于教学,又失去教学的有利时机。
每一节课,班里都会自动归为几种类型的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基础较好的;对问题一知半解、上句不接下句回答问题的,性格原因躲在一边“暗中观察”的;事不关已,无所谓的。不打破课堂“看客”与“互动主流”的僵持态势,不关注课堂的各个环节,想在课堂战役中获胜也不容易。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对课堂教学进行预测,关注每个细节的生成资源。如在备课时,备教材、备学生,针对知识要点,结合自己的学生,哪个问题是不容易理解的、哪个问题是需要重点强调、分析的;哪些学生是要通过提问进行强化巩固的。教师的教学语言、教态、精神状态;适当、适时的针对性评价;板书;师生或生生互动的适度把握;课堂纪律的把控;分析问题学生理解领会状况等等。教学中的一个个细节,教师都进行充分考虑,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只要教师关注教学过程每一个环节产生的动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就能让学生借助这个过程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二、捕捉错误,内化巩固知识体系
首先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出错往往也是不能预见的。教师应随着知识点讲解的不断深入,及时捕捉学生想当然的认知思路,善于把学生的“错点”转化为理解、巩固新知的“亮点”,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并分析、归纳到底“错在何方”,针对性地“传道”,把这些错误的动态,引导学生回归到认知的恒态,就能起到“解惑”的效果。
其次,教师应包容学生出错,及时帮助学生自我纠错。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错误运用于教学;要清楚地认识到,之所以出错,或听不懂,或理解不透,同时有可能是“大众化”的错;要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见解,聆听他们的表述。教师在讲解、提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刚才错答、不完整回答进行补充、重答,这样就解决了有代表性的错处。学生没有顾虑、没有担忧,思维更活跃,主观能动性更强。学生容易形成正反对比的逻辑思维,敢回答、敢发问、敢创新、敢于正视问题,挑战错误,学生就能在错误与失败中达成自我纠错的意识。
再次,及时发现出错苗头,让错误不止于萌芽状态。事实上,学生对此认知已出现偏差,由于教师“视错为虎”,采取马上制止、立即纠正,这样非但不能防错,相反,由于没有警醒,以后更容易出错。教师可以“将错就错”,“借错”引导学生比较、辨析,然后再提示性地指出错因,学生就会主动地发现错、错在哪的真正所在,并化错为正,让“错”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学生在课堂的动态性、问题的多样性中就更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思维。
三、珍视疑点,引导释疑理清思路
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来自对教师知识内容讲解产生的疑问,还是学生在回答过程中产生的疑点,教师都必须正视“来之不易”的生成资源。学生课堂中的质疑,教师在面对质疑现象时,一要表扬鼓励学生,二要把握好生成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依据知识点,创设“生疑”情景,引导他们探究过程中如何发现问题、创设问题,把这些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学生之间自主探讨交流,“自主解决”是最佳方案。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情感交流融合,能更好地走进课文,理解作者的真正内涵。当然,疑问的产生和解决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既需要教师的备课、备学生时留出时间,又要创设“生疑”的情景与机会,学生有质疑的机会和时间,教师才能更好地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学《二泉映月》(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时,有些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阿炳要把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向茫茫月夜倾吐?”这个疑点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老师“及时”进行解答,倒不如试着询问一下学生:还有谁有这个问题的?接着发挥已知晓学生的作用,引导探索、小组讨论形式,最后由老师总结。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到的为什么,肯定比一味聽老师讲解要深刻得多。
四、聆听独特,发挥想象拓展思维
课堂教学中我们聆听到一些出人意料的回答或意见,有些情况是不可预见的。教师要发挥教学机智,沿着学生的思路,“顺势而为”引导学生探寻对错。例如,在作文教学“雪景”中,南方人,很少见过下雪,那如何引导学生描写“自己从未见过的景物”呢?教师先播放视频,下雪片断:从远处白雪笼罩的山峰到近处一片片的银装似裹,再特写从天上往下掉的雪花、往下垂的树枝……反复几遍后,引导学生自行描写雪景,再以学习小组展示成果并推出较好的描写片断,朗读出来,聆听后沿着学生描写的思路进行点评、并指导“添油加醋”式的补充。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思维,当一段段有关雪景的描写跃然纸上之时,学生便产生了成就感,更容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课堂教学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利用课堂动态生成资源,使之成为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养成情感的催化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是符合新课改核心理念的。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有效捕捉、合理取舍,正视他们提出的各种质疑,认真聆听他们的心声,我们就能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拓展他们的想象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课程教材改革实验论文集(2004-2005 )[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冯喜英,蒋运萍.教师生成意识的缺失及其培育[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