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洪彬
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神经内科疾病,老年群体易患此病,致残率与致死率均较高,且大部分患者都会表现出明显的动脉血管阻塞等症状,如未及时救治会导致脑组织出现难以逆转的损伤,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当前临床多使用药物治疗脑梗死,但仅单独使用某一种药物其疗效并不理想。近几年研究发现,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可增强临床疗效,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改善,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1,2]。本研究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患者符合脑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③患者精神情况无异常,能够主动配合治疗。排除标准:①患者对药物有明显的过敏症状;②患者的肝肾和心功能障碍问题严重;③患者有明显的造血系统和器质病变。对照组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46~84岁,平均(64.2±2.3)岁;病程2~12d,平均(6.1±1.2)d;体质量59~77kg,平均(65.1±1.4)kg。研究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46~83岁,平均(64.1±2.4)岁;病程2~13d,平均(5.9±1.3)d;体质量60~78kg,平均(65.2±1.3)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患者住院后及时对其血压进行有效调控,并依据患者的病情实施抗凝及降血糖等治疗。
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75mg×28片;国药准字J20180029]口服,1片/次,1次/d。
研究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氯吡格雷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将30mg 的依达拉奉注射液(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0ml∶30mg×4 支/盒;国药准字H20031342)同250ml 的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注射,2次/d,持续治疗14d,治疗过程中及时对其肝肾功能等进行严格检查。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NIHSS 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采取NIHSS卒中评分量表分析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轻型缺损:0~15分;中型缺损:16~30分;重型缺损:31~45分[3]。采取ADL 评分量表分析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轻度障碍(61~100分):患者对于日常生活可部分自理,能够独立生活;中度障碍(41~60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接受他人的帮助;重度障碍(0~40分):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功能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4]。
1.3.2 临床疗效 显效:NIHSS评分下降46%~ 90%,且患者神经系统不良症状已经消失;有效:NIHSS评分下降18%~45%,且患者神经系统不良症状改善显著;无效:NIHSS评分降幅不超过18%,且患者神经系统不良症状无改善,甚至逐渐恶化[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3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CRP、TNF-α 及IL-6 水平。
1.3.4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良反应以头晕头痛、心悸和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
1.4 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 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 或%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疗效更明显(P<0.05),见表2。研究组CRP、TNF-α 及IL-6 指标改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较高(P<0.05),NIHSS评分较低(P<0.05),见表4。
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3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分)
表3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分)
组别例数 CRP(mg/L) TNF-α(µg/L) IL-6(µ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3 25.9±3.1 19.6±2.4 47.8±5.7 25.9±3.6 62.1±4.9 33.5±5.2研究组 43 25.8±3.2 13.2±1.5 47.7±5.8 18.2±2.1 62.3±5.0 23.5±3.1 t 1.632 16.962 1.263 16.024 1.524 16.587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4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NIHSS评分(,分)
表4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NIHSS评分(,分)
组别例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NIHS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3 23.5±5.3 32.4±6.1 26.4±3.5 24.3±2.6研究组 43 23.6±5.5 56.2±6.5 26.5±3.4 14.3±1.5 t 1.036 16.397 1.369 16.395 P>0.05 <0.05 >0.05 <0.05
脑梗死属于临床较多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类型之一,其临床症状为恶心、昏厥及肢体沉重等,严重者出现半身不遂等,且此类疾病发展迅速,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在已经确认患者患有脑梗死后,需及时选择有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救治,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缓解不良症状,防止因延误救治而导致患者预后效果下降[6]。同时因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会对其缺血位置发生再灌注,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神经功能,故而,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及疗效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临床上使用常规方式治疗,如抗凝、维持血压及血糖水平稳定性等方式,但疗效并不理想。依达拉奉是一类能显著提高神经细胞存活作用的药物,存在较强的穿透性,在进入脑组织后可以迅速对失血组织血液再灌注所造成的自由基进行有效清除,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脑细胞的损伤,在治疗的同时,也能有效规避伤害患者的神经细胞,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依达拉奉能够通过阻止细胞的快速凋亡而实现保护神经细胞的目的,且患者在接受静脉注射治疗后其药效可以在体内达到较合理的浓度,进一步降低对患者脑部造成的损伤[7,8]。而氯吡格雷属于临床上使用率较高的血小板抑制剂药物之一,可有效抑制人体内血小板的聚集。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不但能增强疗效,还能对神经功能的改善起到关键作用。本研究显示,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疗效更明显(P<0.05),表明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效果显著,能使患者不良症状明显好转,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轻患者的病痛,提升疗效。分析原因为:依达拉奉本身存在的形式为阴离子,它属于一类氧自由基清除剂药物,患者在用药后可以促进脑水肿等不良症状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止了患者脑部损伤的加剧[9,10]。而利用静脉形式对患者用药,不仅能够促进患者血管功能改善,还可以使患者体内的氧自由基数目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出双重效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疗效更为理想。
本研究显示,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表明将氯吡格雷及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分析原因为:氯吡格雷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活性,并且在用药期间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抗,而这种抵抗会对疗效造成影响。因而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1,12]。而依达拉奉属于临床上使用较多的脑保护剂之一,在用药期间可有效降低对患者神经及内皮细胞产生的损害,进而有效减少对患者脑部的损伤。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不但可以快速清理脑部血栓,还能有效改善患者脑部血液循环,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脑梗死患者因脑部供血存在明显障碍,导致其体内大部分氧自由基进入到血液循环,不但会加剧患者脑部受损的程度,还会提高体内炎症因子的水平。本研究发现,研究组CRP、TNF-α、IL-6 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取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使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恢复患者的脑部供血,进而减小神经功能损伤。分析原因为: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能有效缓解患者脑缺血状况,进而使患者体内的自由基尽快被清除,有利于促进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13]。同时,研究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联合用药疗效更好,可明显优化患者神经功能,降低对患者脑部组织造成的损伤。分析原因为:氯吡格雷同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还能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自由基,进而快速改善患者发生梗死位置的血流灌注,有利于进一步抑制病情的进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梗死症状,对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以及改善自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14,15]。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不良症状,使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有利于减轻患者不适感,进而减小对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使患者尽快恢复,可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