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质与生活场域:教育振兴政策对体质的影响

2021-04-06 09:45关北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绵阳市阿坝州羌族

李 红,关北光

(1.乐山师范学院 特教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2.乐山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党中央国务院为了遏制青少年体质的下滑,出台了许许多多的政策和文件,内容涵盖了方方面面,既有措施,也有方法,既有指示,也有活动方案。政策成为近几年拯救青少年体质下滑最常见的词汇。“政策是国家和政党为了实现一定的总目标而确定的行动准则,它表现为对人们的利益进行分配和调节的政治措施和复杂过程。”[1]政策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促进国民体质健康增强的一面,也带有使国民体质健康下滑的一面。

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出改善环境、发展教育等一系列政策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生活场域中舒适的生活环境,是导致学生体质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7年,课题组在九寨沟、松潘、茂县、黑水、汶川、理县、北川等七个地区的中学开展为期半个月的课题调研工作。利用分层抽样的研究方法,共获得6 492名中学生(13~15岁男女学生各占一半)的体质测试有效数据。本研究以此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2000年以来阿坝州、绵阳市两地政府官网以及两地下属各县官网的文件,以及茂县、北川县的县志,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相关资料支撑。

(2)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23.0软件对采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讨论与分析

全国两个羌族人主要的居住地,一个是藏羌集聚地(阿坝州)、一个是汉羌集聚地区(绵阳市北川县),一个居住在岷山的西边、一个居住在岷山的东边。生活场域的不同导致两个羌族集聚地的风俗习惯多不相同,教育振兴政策实施的面和实施的力度也不相同。因此,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也不相同。

(一)阿坝州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教育政策情况

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阿坝州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提高扫盲的稳定率,在一些羌族居住人口较多的县就开始实施寄宿制。茂县根据《茂县中小学结构调整规划》,2001—2003年共拆并学校35所,寄宿制学校由原来的13所增加到28所,寄宿制学生由原来的3 000人增加到8 000人。[2]2009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有寄宿制学生9 435人。[3]茂县是羌族在阿坝州居住人口最多的县,由于实施寄宿制,使原本居住在海拔3 000-4 000米崇山峻岭半坡上的羌族学生,减少了来往学校应有的体能消耗。2007年,阿坝州人民政府为了进一步完善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出台了《阿坝州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的通知,该通知对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生活补助等方面做出了严格规定。[4]使寄宿制学校中生活更加便利化。

为了配合实施(国发〔2005〕43号)和(川府发〔2006〕11号)的文件精神,阿坝州人民政府于2006年3月颁发了《阿坝州全面贯彻执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的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城镇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所需资金由州本级财政负担。[5]即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在此基础上,阿坝州人民政府又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国发〔2015〕67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6〕9号)和《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支持民族自治地区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的通知》(川财教〔2016〕32号)精神,颁布了《阿坝州十五年免费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出学前教育“一免一补”、九年义务教育“三免两补”、普通高中“两免一助”政策。[6]2005年,阿坝州人民政府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承诺为人民群众办“10件实事”。相应出台了《阿坝州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办理10件实事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完成农牧民实用技术、劳动技能培训3万人次,力争全州劳务输出达到6万人,实现收入2亿元。[7]使农村中青壮劳力走出大山,到外地打工。2013年又出台《阿坝州人民政府关于2013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施意见》[8]。这项脱贫政策再加上2008年地震后房屋拆迁的临时性措施,使得大批的羌族家庭搬出大山,进入茂县县城。

特色村寨文化产业是根植于民族文化的绿色产业。[9]多年来,阿坝州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再加上大量惠民政策的不断实施,很大程度上促使了阿坝州的农村家庭实现了脱贫致富。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们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很多学生开始不喜爱动了,小胖墩多了起来。学生成了宝贝,养成了小公主、小皇帝,不再去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生的体力活动参与较少,甚至个别学生不能参加剧烈运动和不能晒太阳等。学生的意志品质也大不如从前。现代化的生活节奏正快速改变着阿坝州羌族青少年学生的生活方式。

(二)相关教育政策对阿坝州羌族中学生体质变化的影响

1.阿坝州羌族初中男生形态、机能、素质指标变化的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阿坝州羌族初中男同学的身高、体重呈波浪形逐年增长。同时期14岁与13岁的身高增长差值逐年增加,最高达到7.3 cm;15岁与14岁的身高差值呈波浪形发展,波谷在2005年,其差值为3.2 cm。同时期15岁、14岁、13岁体重增长的差值呈波浪形,2005年时增长的差值最低。肺活量,在相同的年龄不同的时期却都是呈现出下降趋势。耐力跑成绩同肺活量一样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而表现下肢力量的立定跳远,只是到了15岁时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表1 阿坝州羌族初中男生形态、机能、素质指标均值变化的情况

2.阿坝州羌族初中女生形态、机能、素质指标变化的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阿坝州羌族初中女同学的身高、体重增长形式类似于男同学的身高、体重的增长形式,也呈现出波浪形逐年增长。但是,增长的幅度小于男同学的增长幅度。同一时期,13岁至14岁女同学身高、体重增长幅度比较大。最大值出现在2017年。相同的年龄不同的时期,肺活量却在下降。13岁时在不同的时期肺活量下降了247 ml,14岁时在不同的时期肺活量下降了570 ml,15岁时在不同时期肺活量下降了409 ml。耐力跑成绩整体呈下降趋势。立定跳远成绩整体随年龄增加逐年提高。而在相同年龄不同的时期,立定跳远成绩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表2 阿坝州羌族初中女生形态、机能、素质指标均值变化的情况

从阿坝州羌族男女初中生三年身高、体重变化的情况,可以发现,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男女中学生的形态指标在不断提高。说明阿坝州多项教育振兴政策在二十多年的实施过程中,促进了中学生学生体质形态指标明显向好的方面转变。

从1995—2017年二十多年间,阿坝州的羌族男女生肺活量都在持续下降。男生平均下降幅度145 ml,女生平均下降幅度223 ml。其中,男女学生14岁时,下降幅度最大,男同学达446 ml,女同学达505 ml。而且,从1995—2000年开始,男女生的肺活量就有了明显的变化。

总之,从阿坝州羌族初中生三年的形态指标、机能水平、身体素质变化的趋势中,明显地可以看出在二十多年的教育振兴政策实施中,阿坝州羌族初中生的体质指标只是身体形态指标在增加,而身体的机能指标和身体的素质指标都在显著的下降。

(三)绵阳市相关教育政策及两地羌族学生的体质比较

上世纪80年代后期,绵阳市为了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巩固入学率。在北川山区每平方公里只有学生6.8人的状况下,小学高年级学生大多采取到中心校食宿就读。[10]进入21世纪以来,绵阳市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针对义务教育的政策。2006年绵阳市财政局、教育局联合下发了《绵阳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费管理办法》。[11]该办法中指出,管理办法中仅免收学费,其他费用依然要收。包括课本费、作业本费和寄宿费。2012年6月,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绵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暨“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12年实施计划》的通知中,才正式提出从2012年开始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 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12]十年后的2016年5月,绵阳市人民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又明确提出实施“三免一补”政策。[13]单看从这些教育振兴政策来看,无论是出台的时间,还是在政策的支持面、支持力度方面都不如阿坝州。

绵阳市北川县位于岷山东侧,平均海拔高度低于阿坝州。其生活场域是汉羌杂居的区域,但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依然保留着羌人古朴的生活习惯。由于这个生活场域中汉族人居住的人口较多,所以这里的羌族人普遍受汉族人的影响比较大,再加上与汉族人的频繁交往,很多羌族人会讲汉语、会用汉文,这使他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风俗习惯都和阿坝州的羌族人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最大的不同,就是生活在这里的羌族人比较重视教育,重视对下一代孩子的培养。

灾后重建同样给阿坝州和绵阳市北川县两个区域不同的中小学进行了各种教学设施的改造,运动场地、运动器材等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灾后重建10年后,生活场域的不同,受教育振兴政策的影响,居住在藏羌集聚地的阿坝州和汉羌集聚地的北川县,两个羌族人口居住最多的区域里的羌族中学生的体质水平却有明显的不同变化。如表3所示。

表3 阿坝州羌族中学生与北川羌族中学生五项指标均值变化的情况比较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分住在两个不同生活场域里的中学生形态指标差别不是很大,但是在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上差异却非常显著。明显地可以看到,北川羌族自治县里的中学生身体机能指标和身体素质指标都要好于阿坝州的羌族中学生水平。

即便是2008年地震后北川县城整体搬迁,新建县城辖区海拔高度545米~640米,阿坝州羌族居住人口最多的茂县县城海拔是1580米。比较两地的海拔高度对人体的影响,资料显示,对于生活在低于2000米海拔环境中的人们来说,海拔高度对体质的影响程度不大。“在2000米高原上比赛对提高成绩有利。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就证实了这一点。”[14]

反思比较2000年以来,两个不同生活场域所实施的教育振兴政策的成效。首先,是促进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寄宿制管理办法有效地保证了控辍保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其次,教育振兴政策也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输入了大批有文化、懂技术的建设者。第三,我们发现尽管两地实施相同的基础教育相关的教育振兴政策,而且是同样的政策在阿坝州实施的时间早、普及面广,支持的力度也比较大。亦即是说,阿坝州在教育振兴政策的实施力度等各方面都要好于绵阳市北川县的实施效果。但带来的问题是,教育振兴政策实施力度好的阿坝州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却不如绵阳市北川县学生的体质。生活场域不同的学生体质为什么会出现明显的差异?

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振兴政策使得阿坝州羌族中学生在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上发生了巨变,进而使学生的生活安逸、小胖子增多,艰苦奋斗的意志力下降,导致出现阿坝州羌族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发生明显的下滑现象。事实上,我们也发现绵阳市北川县的青少年学生的体质也在发生着下降的现象。只是两个不同生活场域的学生体质发生下降的程度不同而已,这或许也与教育振兴政策实施的强度不同有关。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教育振兴的相关政策的确对提高阿坝州的教育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促进了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振兴政策使阿坝州羌族中学生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有了明显的提高。由于实施寄宿管理,使阿坝州羌族中学生失去了天然的每天3-4小时的爬山与追逐运动,导致其心肺功能和运动素质大幅度下降。

(二)建议

阿坝州实施的教育振兴计划,尤其是寄宿制管理政策彻底改变了农村学生上学的方式,“两免一补”、“三免两补”等教育振兴政策让广大的农村学生有能力上学。再加上当地特色村寨建设,有力的促进了阿坝州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使居住在寄宿制学校中的青少年学生的物质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里小胖墩多了起来,不喜欢运动、意志力下降成为多见的现象。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快速改变着阿坝州羌族青少年学生以往的日常生活方式。这些结果不能不说是教育振兴计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负产品”。所以说,实施任何一项政策,都要尽可能限制政策的负面影响。在促进政策目标正常发展的同时,不断研究政策带来的新情况,并及时出台补救性政策。

本世纪初期,阿坝州人民政府为了进一步完善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出台了《阿坝州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本办法对寄宿制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起到了保障作用。同时也使居住在寄宿制学校里学生的生活更加便利化,改变了学生原有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结果是学生的身高、体重增长了,而身体的肺活量、下肢力量却在下降。这是政策制定者始料不及的事情。因此,政策应当顺势而变,即根据学生体质的变化情况,进一步修订完善教育振兴政策推出的《阿坝州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落实强化校园体育活动的各项规定,让中学生保持适宜的体能。

猜你喜欢
绵阳市阿坝州羌族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李锦
绵阳市多措并举推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阿坝州黄河第一湾格萨尔岭国所在地探微
绵阳市网络作家协会成立
绵阳市图书馆孙桐生自藏《绣像石头记红楼梦》初探
盛夏的夜晚
绵阳市文联精准扶贫重落实,凸显人文关怀
杭州市赴阿坝州开展交流考察
阿坝州羌族民间舞蹈保护与传承自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