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伏应的转喻认知解读
——以“Hiroshima-the ‘Liveliest’ City in Japan”为例

2021-04-06 09:10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伏笔广岛原子弹

林 芸

(重庆师范大学 涉外商贸学院,重庆 401120)

伏应是伏笔和应笔的简称,指的是在语篇发展过程中,对与中心事件有必然联系的人物或事件预先暗示,构成伏笔,然后在事件发展的另一阶段与之呼应,构成应笔,以实现语篇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情节发展自然合理的目的。它不仅是叙事类文学作品通用的一种谋篇布局手段,而且是实现语篇连贯的认知途径之一,其认知思维方式主要是转喻。语言学界对伏应转喻的认知研究,主要关注伏应分类的转喻解读,认为伏应的转喻思维主要通过因果关系的激活来实现。比如,陈香兰[1]探讨了伏应的四种类型,并通过实例分别探讨其中的转喻思维,认为伏应的认知操作主要是通过因果关系的激活实现的。钟书能[2]对鲁迅小说中的伏应进行解读,认为其中的伏应关系都是在伏和应的因果关联激活过程中呈现出转喻思维的。综观《高级英语》语篇,可以发现许多伏应现象的例子, 本文以《高级英语》课文语篇《广岛—日本“最具生机”的城市》[3]为例,从语篇标题、内容和语言等三个方面考察了伏应在关联激活过程中各自呈现出来的转喻思维,探讨伏应的转喻认知操作机制,除了通过因果关系激活实现外,还可以通过同一关系激活实现。

一、语篇伏应和转喻

依据学者们[4-5]的概念界定,伏应就是在语篇前面对后面要出场的要素预先作出含蓄的交代,这种交代和后面的出场有一定的间隔,当读者读到后面的应笔时,能够激活和前面伏笔的认知联系。所以,使用伏应的手法能够实现结构在认知上的联结,形成完整、连贯的语篇顺序。伏应的类型即实现的方式主要有一伏一应、一伏多应、多伏一应和多线伏应四种,但无论哪种形式的伏应,伏笔和应笔必然构成认知上的同一性,统一于同一个认知模式之中,通过伏应激活,伏、应笔中的隐含义得以呈现,这一意义呈现的过程正是转喻认知中的部分激活部分的体现。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转喻是概念层面上的邻近关系,这种邻近可以表现为时间关系、空间关系、逻辑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事物的关系等等。在同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式中厘清本、喻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喻体的认知凸显性去认识本体。就本、喻体之间的关系,认知学家们由于各自的研究视角不同,在理解和描述上呈现些许差异。比如,Lakoff[6]将转喻视为与隐喻一样,本、喻体之间是一种映射关系;Langacker[7]认为喻体在认知上的凸显性为本体提供一种“参照点”;徐盛桓[8]从逻辑视角揭示转喻的实质,认为转喻的本、喻体之间是外延内涵的逻辑传承,体现了分类的配置与排列;何爱晶[9]认为转喻的本、喻体之间是“认识上的转移和联系”。综合学者们的观点,转喻最本质的特征可以概括为认知性、邻近性、凸显性和可转换性。

认知语言学家以邻近性为基础对转喻进行了各种分类,比如Panther & Radden[10]从语用功能的角度将转喻分为指称转喻、谓词转喻和言外行为转喻;陈香兰[11]基于抽象化程度的高低将转喻分为高层转喻和低层转喻;Lakoff[6]将转喻置于理想化认知模式中进行分类;文旭[12]在微观层面基于整体理想化认知模式与部分的关系对转喻进行了分类;何爱晶[9]基于世界逻辑理论将转喻划分为现实世界转喻、想象世界转喻、特设世界转喻。综观学者们对转喻的各种分类,我们认为,转喻的分类类型始终逃不过同一认知模式中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分类原则,是处于同一认知体系的概念结构之间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相互指认。

基于以上论述,不难发现伏应和转喻如出一辙,体现了一枚硬币的两面,即二者都是实现语篇连贯的途径,伏应是一种文学手段,转喻是一种认知方式。陈香兰[1]认为语篇伏应手法蕴含转喻思维,篇章转喻的核心是“伏应”,并将伏应激活具体分为同指伏应和因果伏应。因果伏应指伏笔和应笔构成一种逻辑上的因果转喻关系,同指伏应指伏笔和应笔都指向同一认知域,或者处于同一认知域的两级,体现了整体之下的部分与部分的转喻关系,只是没有明确界定部分与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已。

二、《高级英语》语篇伏应转喻的研究意义

伏应是文学创作的主要表现手法,《高级英语》语篇大都选自名人名家之作,属于典型的原汁原味英语文学作品。因此,《高级英语》语篇中的伏应现象随处可见,包括标题和内容构成的伏应,比如:语篇“Pub Talk and the King’s English” “Loving and Hating New York” “Ships in the Desert”等;内容与内容之间的构成的伏应关系;语言之间的伏应现象;等等。这些伏应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增强了语篇内容的艰深复杂,另一方面也为读者的阅读思维能力提出了挑战。

理解伏应的认知基础是转喻思维。《高级英语》语篇难度高,不迁就学生现有的水平,而是提供有挑战性难度的语篇,激励学生活跃思维,努力提高阅读能力去适应越来越困难的英语原文,坚持语言训练与能力发展相结合的理念,突出思辨能力培养,是一套对思维能力有挑战性的课本。教材的这些高要求就决定了只有具备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者才可能胜任这套教材,而转喻思维便是人类高阶思维的一部分。所以,通过研究《高级英语》语篇中的伏应转喻思维,一方面可以让读者知晓语言复杂性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和培养高阶思维的能力,以促进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

三、语篇“Hiroshima-the ‘Liveliest’ City in Japan”的伏应转喻认知解读

(一)语篇标题的伏应转喻认知解读

曹道根[13]认为,标题是通过删略、概括或者组构三种规则对语篇的宏观语义结构在概念上的突显,因而具有转喻思维的特性。本课标题给人的期待是一篇关于广岛这座制造业发达且海产品丰富的城市的介绍,然而语篇的宏观语义结构体现的实际意义是参观医院前和参观医院这两部分意义的整合。参观医院前广岛给作者的印象和日本的其他城市一样,是一座生机盎然的城市;参观医院的时候作者体会到了广岛人的痛苦和绝望,于是标题中的“liveliest”加了引号,因此标题是通过组构规则映现了语篇的宏观语义结构,也在写作技法上构成了对语篇内容的伏笔。读者只有在结合整个语篇的内容之后,才能明白标题的真正意义,即对语篇主题的揭示:广岛表面的生机与活力是建立在人们受伤太深的基础上,原子弹给人们造成的伤痛是无法使人忘掉并从内心深处抹去。因此,标题与语篇内容构成因果转喻伏应激活模式:标题是伏笔,内容是应笔;语篇内容解读了标题存在的原因,标题是结果,是本体,内容是原因,是喻体,标题转喻了语篇内容,也证明了标题的有效性。我们将语篇标题的因果转喻伏应激活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语篇标题因果转喻伏应激活模式

(二)语篇内容的伏应转喻认知解读

文章用星号*明确地将语篇分成了两大部分,即作者参观医院之前的片段和参观医院的片段。参观医院之前的片段通过到达广岛火车站、从火车站到目的地河堤边的游船所经历的两段旅程、听市长的演讲三个情节呈现了广岛人们生活富有生机、活力的一面;而在参观医院的片段中,通过医院的场景描写和与医院老人的对话,呈现了广岛人们无论是现实生活或是精神世界都备受煎熬的一面。正是通过前后内容形成的鲜明对照,揭示了语篇的主题:广岛在遭遇了原子弹的轰炸之后,人们依然顽强而富有生机地生活着,将生活的痛苦都隐藏在内心深处。即这个城市的快乐和生机只是表面的假象,真实的状态是人们身心的痛苦,只是人们因为各种原因将这种因原子弹而造成的伤害和痛苦隐藏了起来。

因此,以作者参观广岛的时间为线索观察到伏应转喻思维是:参观医院前和参观医院即文章里星号*前后的语篇构成了一种因果相连的伏应转喻激活模式,参观医院之前的内容是伏笔,而参观医院的片段是应笔。正是因为原子弹给人们造成的痛苦很深,人们才不愿意提及这种痛苦并将这种痛苦表现出来,甚至想很快忘掉这种伤害和痛苦,所以本语篇的应笔是原因,伏笔是结果,应笔的原因转喻了伏笔的结果。我们将以时间为线索形成的语篇内容的因果转喻伏应激活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语篇内容因果伏应转喻激活模式之一

基于语篇内容,以作者的情绪变化为线索也能观察到伏应转喻思维。语篇由踏进遭遇原子弹轰炸的广岛的沉重心情写到了会见市长后而无法和自己的关于原子弹给人们带来创伤的采访任务联系起来而产生的复杂心情,这种情绪的变化和周围所见、所闻带来的轻松、愉快的环境格格不入。这样的沉重、复杂情绪和应笔中即在医院采访病人的释然心情呈现出间接表达的因果转喻思维,也就是说,正是因为在医院耳闻目睹了广岛人们身体和精神遭遇的巨大折磨后,作者才明白为什么人们要把历史留下的创伤尽力掩饰,甚至抹去,而努力去建设一个赞新的、充满活力的城市,那是因为人们伤的太深而不愿、也不想再触摸这个伤口,只希望能把历史变成动力、化悲痛为力量。这样的因果转喻思维只有在伏应整体激活模式中才能形成。我们将以作者的情绪变化为线索形成的语篇内容的因果转喻伏应激活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语篇内容因果伏应转喻激活模式之二

(三)语篇语言的伏应转喻认知解读

从整体语言基调看,语篇星号*前后的语言基调截然不同,星号*前用词轻松、幽默,辅助各种修辞手段,形成了一种轻松、明快、幽默的语言风格,而星号*后的用词明确,各个句子意义明显清楚,没有隐含意义,形成了一种正式、严肃的语言风格。前后语言风格迥异,属于语言风格的两个极端,彰显出这个城市带给人鲜明的反差,构成了具有对照特点的同指伏应转喻,能充分揭示广岛这座现代文明和传统民族文化的截然对立的矛盾统一性,从而使形象更为鲜明。这种同指伏应体现了一种转喻思维是:将语言风格的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加以并举,在比照中显现出它们之间鲜明的反差,但语言风格的两个极端都是为同一语篇内容服务,共同指向语篇内容,通过内容的相互应和、补充,使语义更加完整,表达得更加全面、详实。我们将以语言风格为基础形成的同一伏应转喻激活关系如图4所示:

图4 语言风格同一伏应转喻激活模式

除了语篇的整体语言风格显现出伏应转喻思维的特点,从语言修辞的角度看,语篇中伏应转喻也大量存在。修辞性问句为了达到某种效果,主要表示强调,不需要回答意思就很明确,可以使语言十分形象生动,严肃又不失活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语篇第一段使用修辞性问句“Was I not at the scene of the crime?(我难道不是在犯罪现场吗?)”,这是一个伏笔。如何理解作者就是在犯罪现场呢?需要找到应笔。语篇中在听市长的演讲期间出现的带着大大的厚片眼镜的小个子日本男人告诉作者,这座牡蛎之城对原子弹有两派意见:一派坚持保留原子弹爆炸留下的痕迹,一派想毁掉原子弹轰炸留下的全部痕迹;因为原子弹深深伤害了每一个,人们想随着时间的推进忘掉一切。试想,若不是罪孽深重,谁希望做得如此绝决?另一处应笔是作者在原子弹病人区从一个老渔民那里深知原子弹受害者的身体和精神的痛苦,这样的犯罪给受害者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代人的痛苦,而是几代人的伤痛。这两处的内容就是对“我难道不是在犯罪现场吗?”的应笔。以小个子日本男人和老渔民的言语为应笔构成原因转喻“我是在犯罪现场”为伏笔构成的结果,发话人首先提出一个不需要受话者回答的问句,以引起受话者的思索,再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使语篇内容既前后应和,强化了主体情感,加深了受话者的印象。我们将以修辞性问句为基础形成的因果伏应转喻激活关系如图5所示:

图5 修辞性问句因果伏应转喻激活模式

突降法表述的概念方式是使意义强烈的语言按照步步降低的语气顺序排列,语势由强而弱,语气由重到轻,以达到取笑、讽刺或惊奇的效果。“Seldom has a city gained such world renown, and I am proud and happy to welcome you to Hiroshima, a town known throughout the world for its - oysters.”语篇中的这个突降表达的意思是,与会者包括作者自己,都认为广岛闻名于世的原因是曾经遭受过原子弹的袭击,但市长却停顿了一下(破折号在此表示停顿),之后说出了牡蛎这个词语,与听众的预期大相径庭,充分表达了听者的惊愕。市长大谈牡蛎而不提原子弹带来的灾难,其转换话题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因原子弹引发与会者尴尬和避免因原子弹引发与会者痛苦,希望人们忘掉过去的悲剧,而广岛的牡蛎又确实闻名于世。人们的心理预期一直是市长的演讲应该与原子弹的相关话题和实际上是关于海鲜牡蛎的话题构成伏应,伏笔是人们预期的市长的话题是关于原子弹,应笔是市长实际关于牡蛎的话题,二者构成关于市长话题的同指伏应转喻。我们将以突降法为基础形成的同一伏应转喻激活关系如图6所示:

图6 突降同一伏应转喻激活模式

讽刺是运用一定的语言表达方式,显示事物内部的不协调性,暴露其荒谬可笑的本质,以贬责、否定该事物或该事物的某个方面的修辞手法。讽刺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主要用于针贬现实、揭露腐败现象,也可用于善意地批评某些缺点、错误,表达社会的公正。讽刺可分为夸张讽刺、对照讽刺、仿拟讽刺、比喻讽刺和反语讽刺等。其中反语讽刺是运用反语手法,或反话正说,或正话反说,表现出对描写对象的鄙薄和轻慢。课文标题“Hiroshima - the ‘Liveliest’ City in Japan”以及第27段中“If you write about this city, do not forget to say that it is the gayest city in Japan, even if many of the town’s people still bear hidden wounds, and burns.”均用了反语讽刺,因为广岛曾经在遭到原子弹袭击之后成为“死亡之城”,作者在此却用了“最有活力的”和“最快乐的”来修饰广岛,反话正说。即使人们故意忘记历史,广岛也不可能变成“最有活力的、最快乐的”城市,因为历史给广岛人们乃至世界人们留下的教训太沉重了。这两处的反语讽刺都是伏笔,参观医院的部分回应了这两处的伏笔,即医院里揭示了广岛人们生活和精神的痛苦,即广岛的真相是在经历了原子弹轰炸后人们痛不欲生的现实,所以“Liveliest” 和gayest是生活的假象,这两处的反语讽刺都是属于因果转喻模式。我们将以反语讽刺为基础形成的同一伏应转喻激活关系如图7所示:

图7 反语讽刺因果伏应转喻激活模式

四、结语

本研究结合《高级英语》中的具体语篇,从标题、内容和语言三个方面讨论了伏应的转喻思维。我们认为,标题伏应转喻思维在内容上简化和浓缩了语篇内容,凸显和升华了主题,在语言形式上趋于简单和自由,达到了形义的结合,实现了吸引和导向功能;语篇内容体现出多伏多应的伏应转喻思维,激活了认知上的联想,强化了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增强了内容的说服力,提升了语篇深层次的连贯性;语篇语言的伏应转喻思维使语言形式呈现多样性,表意上更生动形象,情感上更富感染力,意义上更加明确。研究表明,语篇伏应是一种认知转喻层面的概念激活,在语篇伏应激活中,既有因果关系的转喻激活,也有同一关系的转喻激活,从而使伏应连接的意义明确。

猜你喜欢
伏笔广岛原子弹
伏脉千里的“草蛇”
——学会运用伏笔
徒手“撕开”原子弹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在中国引发原子图书出版热
英国才是原子弹第一制造者?
设置伏笔,增加细节描写
退路
奥巴马在广岛再提“无核世界”
七国外长参观核爆纪念地 克里拒绝为核爆广岛道歉
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投到了广岛
两次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