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制造业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04-06 03:30王福君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辽宁省辽宁金融机构

赵 晨 王福君

(鞍山师范学院 管理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一、制造业结构优化与金融业发展之间关系的相关理论和文献

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外学者更关注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而在此之后,开始关注金融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里昂·惕夫(1990)提出了产出分析法,初步研究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赫希曼(1991)延伸了里昂·惕夫的研究,认为要想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就必须使金融业的发展与制造业结构发展相适应,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1998年,Neusser和Kugler以制造业和金融业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业的发展对制造业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008年,Muuls通过分析比利时企业数据,发现如果企业比较容易获得外部融资,则这个企业的收益和产出也更容易快速增长;2010年,Bellone等学者以法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增强制造业企业的融资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国际贸易水平。

近几年,研究国内制造业发展与金融发展之间关系的文献较多,说明我国制造业企业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金融的约束。林毅夫等(2003)以1980—1990年的全球制造业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建设与其区域制造业的规模结构相适应的金融结构规模,才能满足所在区域的制造业企业的资金需求;王贵全(2004)提出,进一步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加快金融发展,建立规模经济。

上述国内外诸多学者对金融与制造业关系展开的深入研究,为辽宁制造业融资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有助于新时期辽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二、辽宁省金融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持现状

(一)辽宁省制造业发展现状

制造业是辽宁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为完整的体系。截至2018年末,制造业法人单位共8.94万个,占第二产业法人单位67.2%,制造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234.02万人,占第二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64%;制造业个体经营户8.69万个,占第二产业个体经营户68.4%,制造业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28.34万人,占第二产业个体经营户的76.6%。由此可见,大力发展制造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无疑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辽宁经济的快速增长。

根据2019年辽宁省统计年鉴数据,2018年辽宁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5 880家,占全国同类企业的1.79%,工业总产值22 873.3亿元。2016—2018年制造业企业数量呈现出下降趋势,但工业总产值逐年提高(见表1)。近三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量的减少一方面是由于资源环境和市场需求等方面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淘汰落后产能,去产能已初见成效[1]。

表1 2016—2018年辽宁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概况(单位:亿元)

(二)辽宁省制造业直接融资现状

2019年9月,辽宁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上市发展的意见》,为了帮助企业上市,促进辽宁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从上市成本、融资、用地支持等多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截至2020年7月,资本市场辽宁板块共74家上市公司。其中,制造业公司有43家,占比58%,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上市公司3家,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上市公司25家,技术密集型上市公司15家。从图1可以看出,每年制造业企业上市数量均比较少。2019年至今新增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亚世光电在主板上市,七彩化学在创业板上市,芯源微、神工股份在科创板上市。2019年12月16日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公司成为我省第一家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其成功上市为辽宁省其他科技型制造业企业树立了开拓融资新渠道的典型。

图1 1992—2020年辽宁制造业企业上市情况

(三)辽宁省制造业间接融资现状

2019年,辽宁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9 962个,主要以大型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小型农村金融机构、邮政储蓄等为主,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以及消费金融公司数量仅有10个。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辽宁省金融市场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2019年辽宁省信贷总量仍以较快速度增长,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从图2中可以看出,2019年辽宁省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达62 697亿元,同比增长6.2%,表明辽宁省的信贷能力有所增强;年末贷款余额为49 583亿元,同比增长约10.2%,表示辽宁金融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也有所增强。2019年贷款总量显著提高,贷款的结构也进一步改善,贷款向实体经济有所倾斜,特别是高新技术行业,对辽宁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1 930亿元,比上年增长14%。贷款利率整体下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下降十分明显,截至2019年年末,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52%,比年初下降了38个基点。

图2 2010—2019年辽宁省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

三、辽宁省制造业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辽宁制造业企业要实现创新转型升级,就必须要加大研发经费方面的投入,而且制造业企业具有生产链条长、资金回笼效率差的特点,所以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对于资金的需求以中长期的大额资金为主。目前,辽宁制造业企业融资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辽宁省制造业企业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难

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可以满足辽宁制造业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股权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减少融资成本,提高资金配置效率,进一步发挥加速资本积累的优势。但是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截至2020年7月,全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共2 778家,辽宁43家,占比1.5%。可见,辽宁省通过资本市场股权融资的制造业企业数量极少,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本市场发展缓慢。再分析近五年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辽宁版块的数据,2016年至今仅有6家制造业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筹集资金,平均每年只新增一家上市公司,上市的节奏缓慢。

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息透明度要求比较高,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对企业的主体资格、经营管理、财务规范、盈利能力等有一系列的要求。企业要想通过上市进行直接融资,就必须满足上市的条件。而很多新兴的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在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结构、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仍然不太乐观,在直接融资方面形成了渠道限制,主要是这些企业还不能真正达到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的上市基本要求。辽宁民营及小规模制造业企业数量也较多,很多企业存在盈利能力差、没有完整的规章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资金管理制度未执行、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等问题,所以这类企业通过股权融资的难度也较大。

(二)金融机构和企业存在信息不对称

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开展企业贷款业务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降低经营风险,要对企业的信用情况、偿债能力以及风险性进行全面考量。辽宁制造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占比较高,这些企业一般信用等级比较低,缺少抵押资产,企业规模较小,所以,银行为降低风险,在其贷款时会进行较为严格和全面的审查标准模型设置,导致整个贷款流程烦琐。此外,这些企业即便满足准入条件,模型设置中也会调整提高贷款利率,以确保银行利益,导致企业面临较高的融资成本,最后使得这些中小企业或者高新技术企业望而却步。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缘故,存在于金融机构和待融资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之间的信任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导致金融资源无法做到精准配置[2]。导致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长期存在的诸多内外部原因,有企业经营状况的不确定性、企业为了融资对金融机构故意诱导或隐瞒、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等,因此,金融机构为了减小经营风险,必然会选择保守的配置金融资源,从而产生资源错配、叠配等问题,导致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低下。同时,这种信息不对称除了导致资源无法得到精准配置外,还会导致金融资源定价不合理。例如:部分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比中小型民营企业和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更容易获得金融资源的支持,且资金成本更低。凡此种种,使得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尤为突出。

(三)信用环境差,征信平台未得到有效整合

目前,辽宁制造业企业的信用环境较差,存在部分企业不愿意公开相关信息、刻意隐瞒信息、财务造假等问题。所以,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企业信息的真实性不高;加之我国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法律体系及整个社会环境对失信行为均有所纵容,未达到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标准;再者,缺乏专业机构采集辽宁省内企业的信用信息,未建立有效全面的辽宁省企业大数据库,信用平台未将金融机构与企业联动起来,只是一个信用查询的平台。

四、辽宁省制造业企业融资渠道的建议

(一)鼓励支持制造业企业在资本市场采取直接融资手段

不断加强辽宁省资本市场的自身建设,完善市场体系,政策上对质优的制造业企业给予一定的倾斜,鼓励相关企业拓宽思路,积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满足企业自身融资需求。

合理采用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利用中长期的债券类融资帮助民营企业实现资金有效利用。在直接融资市场上,发展债券市场不断趋向双向开放,直接融资评价体系面向市场化,融资策略的制定保证适度灵活性,帮助企业可以更好地在资本市场获得直接融资的资金,逐步提升直接融资的资金占比。

引导辽宁省制造业企业努力通过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以及新三板等板块开展融资,加大现金奖励力度,开辟行政服务绿色通道,加大土地支持等。2019—2020年,辽宁省有两家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应树立示范典型效应,鼓励其他高新科技制造业企业严格落实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和管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产品产能和产品质量。政府要充分发挥投资引导基金作用,争取国家级和省级各类产业基金的支持,培育和发展各类天使、创业、产业投资基金。

引进金融专业人才进入制造业企业,帮助企业梳理完善融资渠道,助推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增进企业与券商之间的信息沟通,政府加大对企业相关上市制度的培训学习;充分了解自身企业的不足,完善公司治理制度,提高企业财务业务水平等。

(二)解决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拓宽间接融资渠道

鼓励间接融资渠道发展,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金融业资金,主要是银行等机构的中长期资金,能够进入民营制造业企业和中小微制造业企业,实现资金顺畅流动和有效投入利用。为了帮助间接资金找到去向,要积极应用区块链等新技术、新手段和新方法,从源头打通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畅通数据信息,建立信任关系,解决信息不对称。同时,拓宽间接融资也要帮助资金方即银行增强资金保障,可以通过调研考察逐步发展建立专业性,具备公信力的增信担保公司增强中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准确度,帮助银行方面获得更多企业贷款的信用保证。此外,须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在存贷款利率方面,通过定向降准、定向减息、指标考核等工具,合理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通过银行和企业间的信贷资金流动方式不断流向制造业企业。

合理增加外资引进,对于负面清单以外的制造业企业,鼓励其通过直接和间接融资方式引进外资。鼓励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帮助企业境外融资。

完善辽宁金融体系,大力建设层次多元、覆盖面广的金融支持体系,鼓励银行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如证券、保险、期货、消费金融、私募股权基金等全面发展。力争金融机构服务对象不断层,确保满足民营及小规模制造业企业的资金需求,以及其他更广泛的金融服务需求。鼓励金融机构在合法合规条件下,调整担保抵押物结构,拓宽企业融资抵押物的范围,增加各类产权清晰的不动产、动产、知识产权和其他财产权利作为抵押物的融资比例,帮助有潜力的中小型企业摆脱传统担保抵押的限制。

(三)政府应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创新政银企对接平台

应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积极搭建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和信用管理平台,为银企双方构建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政府构建政银企三方对接平台,打通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信息阻碍,权威性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发布和企业资信数据的统计能够有效帮助金融机构了解企业实际情况,缓解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金融机构提供企业资信的数据指标,增加金融机构放贷的信心[3]。

政府应当在金融机构和制造业企业之间发挥协调作用,一方面,引导制造业企业诚信经营,对制造业企业的经营治理提出指导意见,帮助企业规划未来发展方向,要求企业向金融机构提供准确真实的财务和经营信息;另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走进企业,定期开展政银企三方交流会,通过政府的协调以及政策的支持,增进银企之间的直接沟通,方便开展融资服务,进一步促进银行信贷准确投放,为制造业企业发展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猜你喜欢
辽宁省辽宁金融机构
辽宁之光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