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类制剂不良反应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2021-04-03 21:16李正金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22期
关键词:次酸甘草片醛固酮

郭 刚 李正金

青岛市胶州市张应镇卫生院,山东 青岛 266300

甘草为多年生豆科植物,药用部分为根及根茎。味甘性平,补脾益气、缓急止痛且润肺止咳。甘草具有抗炎作用,被广泛用于化痰平喘、解毒抗菌以及免疫调节等多个方面,整体效果显著。由于用途广阔,西药中常见制剂包括甘草酸苷注射液、复方甘草片等,广泛用于胃溃疡及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治疗中,但近些年来上述制剂不良反应屡见不鲜,有些患者服用甘草水煎剂后,伴有血压升高、水肿及腹痛等不适,甚至部分应用甘草制剂合并引起内分泌、神经等多个系统异常。文章就甘草类制剂不良反应及其机制研究如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不良反应机制

目前研究指出[1],对甘草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发生往往与多种病理机制相关,包括以下几类:①雌激素样作用:甘草中甘草次酸可上调雌激素受体,雌激素样作用机制与雌激素受体激活相关。部分研究表明[2],甘草结构与雌二醇相似,此时雌激素反应标志物肌酸激酶激活后,对雌二醇受体具有低结合亲和力,并增加雌激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②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归为皮质激素代谢失活酶抑制剂,抑制酶活性并升高机体糖皮质激素,升高血糖水平。同时,作为糖皮质激素受体配体,对受体有部分激动作用,能发挥弱糖皮质激素作用。③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病理机制:学者指出[3],甘草酸或甘草次酸可直接激动皮质激素受体,并引发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对其受体亲和力显著降低醛固酮。甘草酸与甘草次酸可抑制肾小管细胞11β-HSD2,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皮质醇积聚,延长皮质醇受体激活时间,假性醛固酮增多症。

2 不良反应

2.1对代谢影响 水、钠潴留以及低血钾或高血压归为临床常见高血压不良反应表现,机体内盐皮质激素醛固酮水平因甘草酸显著提升,可发挥保钠排钾作用,血钾水平降低并升高血压,体内液体总量增加,其临床表现为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等,甚至严重时会诱发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缺钾时甚至会产生倦怠、嗜睡以及肢体乏力等,严重时会诱发心律失常、肾功能衰竭。为此,对部分合并心血管疾病或伴有严重肾功能受损老年患者多见,与甘草酸类制剂用药量过大及用药时间过长相关。甘草酸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会升高血糖水平,与降糖药物应用可有效抵消药物作用,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不利,临床需重视选药配伍。

2.2心血管系统 甘草及其制剂会增加血压,患者合并心悸气短、心律失常等,对部分表现严重患者,甚至合并心功能不全及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系统病变[4]。对部分老年患者及其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当甘草及其制剂应用不当,会引起高血压,甚至引起心肌损伤。研究指出[5],对孤立灌流大鼠心脏中,甘草次酸显示具有负性肌力作用。利用甘草酸水溶液作为大鼠饮用水,经5周后大鼠血压水平显著升高,给药6周后此时心肌肌间动脉损伤血管壁增厚,增加平滑肌痉挛及增生发生率,外膜细胞增生,且可见透明变形。

2.3神经精神系统 甘草类制剂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其表现为兴奋、无故发笑以及不能自主等,对合并癫痫病史患儿,应用后易造成复发,罕见患者会诱发精神疾病[6]。临床研究指出[7],当患者长期应用复方甘草片后,此时成瘾依赖性发生率偏高,与甘草自身无关,为其中含有阿片成分相关。目前甘草片将其列为处方药,目前临床对甘草片应用上建议不超过7d,常用量控制在3d内。

2.4免疫反应 复方甘草口服液应用后会增加皮肤过敏发生,其表现为皮肤瘙痒及脸部肿胀,对部分表现严重患者,甚至会合并红疹,甚至会引起头晕、胸闷、恶心、呕吐等。部分表现严重者,甚至合并过敏性休克等病症。而目前过敏反应较多为甘草酸酸苷注射用制剂引起,对其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往往与患者体质、药物本身及注射剂添加敷料等关系密切,为此,临床医师用药过程中,需明确患者体质,注意用药疗程及剂量[8]。

3 小 结

甘草作为中药复方中应用频率偏高药材,常常被用于配伍诸药或减毒增效。目前临床常用甘草及其制剂包括甘草饮片、口服液以及片剂等,对其不良反应机制往往为甘草中某些成分或成分代谢产物与皮质激素结构类似,可直接激动受体并抑制甾体激素代谢失活酶,抑制皮质激素失活,可直接或间接激动皮质激素受体,发挥皮质激素样作用,并在机体各个系统中显示出与治疗目的无关作用。

猜你喜欢
次酸甘草片醛固酮
长期服用复方甘草片致低血钾症1例
AAV9-Jumonji对慢性心力衰竭犬心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影响
心血管病患别吃甘草片
超滤法测定甘草次酸脂质体包封率
久服甘草片当心低血钾
甘草次酸、甘草苷配伍次乌头碱对慢性心衰大鼠细胞凋亡通路的影响
甘草次酸抑制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细胞的凋亡
浅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
浅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
醛固酮肾素定量比值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