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若璠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下,眼科患者意外摔伤的案例很多,说明该护理模式不适用于眼科护理。因为眼科患者的特点-视力障碍,不能有效规避风险,导致相关事件频发。由常规护理模式不能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本文主要探讨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
2.1患者因素 病人或其家属对医院的准确定位不够,期望过高,治疗机制和合作程度影响病人的安全。此外,病人自身疾病的复杂性和变异性是显而易见的。老年人等群体极易受到伤害,必须注意护理的执行情况,这可能影响到护理安全。老年患者不易走动、跌倒、烫伤。一些眼科医生由于年龄、认知能力差和易受安全问题的影响而出现安全问题。
2.2环境因素 病房地面相对潮湿,水管漏水,床上未加护栏。病房内病床摆放较近,也会造成病房内安全措施的缺失,也是造成护理安全风险的主要因素。
2.3护理人员技能水平 新来的护士由于技能水平不足,操作规范、护理经验不足等原因,也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大多数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导致年轻护士对安全隐患认识不清,对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缺乏预测能力,甚至出现精神萎靡的现象,护理人员自身责任心不强,对工作敷衍了事,对护理工作的发展也有负面影响。护理人员在的护理操作过程中,也会出现护理人员不严格交接护理行为的现象和不规范的护理行为等因素。
3.1良好的病房区 为患者提供舒适、干净的病房环境,减少眼部感染,减少病房内障碍物,防止患者摔倒。病人夜间休息时,应加强病房防护栏,防止病人倒床[3]。
3.2监控设备完善 根据不同病情程度对患者的信息、病情及生活能力进行评估,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做好病情监测,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风险。
3.3心理护理医疗措施 工作人员应积极向患者讲解临床治疗效果[4],告知患者,积极与患者沟通,并以友好的态度告知患者天气状况和周围环境,适当播放轻音乐,消除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引导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接受治疗态度[5]。
3.4建立和完善护理安全系统 要建立科学规范的护理安全制度和统一的工作流程,要求相关人员认真遵循护理步骤,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注重专业技能、责任心的培养,提高服务意识,在建立安全护理制度时,要积极听取患者的建议[6],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建立奖惩制度,加强药品管理,遵医嘱,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3.5加强药品安全管理 在眼科要认真核对药品信息,标注用药期限,并对相关眼科用药进行分类。每周应随机检查药物[7]。组织药品管理人员参加研究,了解并熟悉常用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等相关信息,以及各药物过敏应该需要采取的措施[8]。
3.6生活护理学管理 对于症状较低的患者,在患者的活动区域张贴一条能够说明医院环境布局的提示,如“注意楼梯和地板”等。对于严重眼疾患者,应加强对患者整个日常生活的干预指导[9],减少患者周围的杂物和利器,减少障碍物,引导患者下床时脚与地面接触,平动行走,避免绊倒。
一般来说,眼病患者由于视力受损,对陌生的外部环境普遍有应激反应,患者会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给他们贴心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完成消极情绪导泻。眼科学一直以来都是医院的重点科室,而且大多数病人都是突发性的,病人的病情比较复杂。在实施病人护理的过程中,也会发生风险事件,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平衡着单位的管理水平和质量相关的数据标准,具体来说,在整个护理实施过程中,除法律法规允许外,患者在心理功能、结构功能等方面不会造成伤害或死亡。
随着时代的延续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不断更新和完善,人们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在普遍获得保健知识的基础上,大多数病人都有保护自己权利的知识。希望医院工作人员的护理能大大改善,以便能够对进一步的行政措施作出反应。护理人员作为护理管理过程中的责任人,需要加强自身的素质培训,切实把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放在护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关注患者自身的护理需求,在安全管理中有效预防护理事故的发生,应重视护士专业技能和知识能力的培养。合格的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基础护理能力,而且需要提高护理意识。在此过程中,应该学习更多的护理知识,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并有效地适应现代护理的要求。
护理安全管理是一项科学、系统、规范的护理措施,能够从治疗的各个环节提供细致、人性化的护理,帮助患者舒适、满意地接受护理。护理措施的关键是病人,从各个方面减少不良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促进护理规范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