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4-03 15:48刘丽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34期
关键词:躁动苏醒咪定

刘丽

齐齐哈尔建华医院麻醉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针对小儿全身麻醉患者而言,在麻醉苏醒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的情况,而这也是全身麻醉手术可能出现的十分普遍的不良反应,在全身麻醉苏醒期间内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意识缺失,行为和意识处于分离状态等相关方面的问题,或者出现哭闹,呻吟,恐惧焦虑等情绪,这种比较典型的苏醒期的躁动情况,对于患者的手术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造成手术失败,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和术后预后都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预防,在更大程度上降低躁动的发生率。因此针对于这样的情况,可以有针对性的采用右美托咪定干预和预防方法,减少躁动情况,促进手术更加安全顺利。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重点选取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右美托咪定对于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的预防和干预效果。现针对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到2020年1月到我们医院进行全身麻醉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儿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的需要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儿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研究对象40例。其中,患者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5.9~12.3岁,平均(10.3±1.7)岁,体重17.6~51.7 kg,平均(21.7±4.1)kg。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次研究,对患儿和监护人都进行相对应的宣导工作,同意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所有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没有看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麻醉诱导之后基于生理盐水滴注,输注速度要充分控制在0.5 mL/(kg·h)。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麻醉诱导之后,进行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0.6 μg/kg,15 min泵注结束之后,在手术过程中进一步实施七氟醚(2%~3%)给药,实施瑞芬太尼静脉泵注,0.1~0.3 μg/(kg·min),手术完成前10 min实施芬太尼静脉注射,0.1 μg/kg。

1.3观察标准 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干预之后,有针对性的对比患儿的苏醒期躁动发生概率以及手术时间和麻醉效果等相关内容。

2 结 果

通过对比能够显著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1.8±6.1)min,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44.3±4.9)min,两者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0.320,P>0.05)。对于苏醒期躁动情况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躁动情况发生概率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小儿麻醉苏醒期通常情况下会表现出比较典型的躁动的情况,例如出现哭闹、暴躁等相关情况,而这类情况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疼痛以及环境的不适应等因素,有着至关重要的紧密联系。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注重做好小儿麻醉苏醒期的躁动情况的预防,对此,可以有针对性的应用右美托咪定,它对肾上腺素α2受体的选择性更加良好,是比较高效的α2AR激动剂,该药物浓度比较低的情况下就可以呈现出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全麻患者苏醒期可以更有效的作为辅助药物,能够呈现出良好的镇痛、镇静等相关效果,同时对于呼吸系统也不会产生负面影响或者抑制作用。右美托咪定作证选出的睡眠状态和自然睡眠更相接近,对于患者的呼吸频率不会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能够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保持良性的循环,也可更有效的减轻七氟烷麻醉之后的躁动程度。刘奕君等专家学者通过调研分析可以看出,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的预防方法可以更显著的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更有效的恢复自主呼吸和意识功能,使患者的相关指标更好地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在更大程度上有效减少患儿躁动情况的发生概率,比正常用时均更短,术后疼痛情况有十分明显的改善,因此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儿的全麻苏醒期质量。而这样的研究结果和本文中所涉及的研究的情况保持一致的状态,对观察组患者采取这种干预方法,患儿所呈现出的各项指标和躁动发生概率的减少情况,都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 P<0.05。

4 结 论

综上所述,由上文的分析,能够十分显著的看出,针对小儿麻醉患者苏醒期应用右美托咪定干预和预防方法,这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儿的麻醉效果,使其心率等等更加平稳,这种方法有更加显著的安全性,可靠性,从根本上有效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概率,使躁动程度得到有效的减缓,因此这种方法有比较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小儿麻醉苏醒期中进行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躁动苏醒咪定
植物人也能苏醒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研究进展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
右美托咪定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右美托咪定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