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明
齐齐哈尔建华医院麻醉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在本次研究中,重点选取我们医院所接收的同期双侧开胸手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切实分析同期双侧开胸手术麻醉对血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希望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有效降低维术期内的风险以及手术后的并发症等等。现报道如下。
1.1临床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是我们医院在2019年1月到2020年4月时间范围之内收治的同期双侧开胸手术患者,以此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人数一共有40例,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对其分成两个组别,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20例,在所有患者中包括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在26~59岁,体质量45 ~80 kg。对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等相关情况进行对比,没有看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值大于0.05,有对比分析的意义。
1.2方法 针对对照组实施的双侧肺大疱缝扎术,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的是双侧支扩支气管剔除术。在针对患者进行麻醉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患者的血压,心电图等等进行严格细致的常规检测,在开放静脉通路之后,要对患者进行面罩吸氧,然后对其静脉注射盐酸戊已奎醚1 mg、咪唑安定3~5 mg、异丙酚1 ~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和芬太尼0.15~0.2mg等,然后做好诱导插管,插管工作结束之后进一步做好机械通气,在手术的过程中要为患者实施静脉维库溴铵4 mg和芬太尼0.05 ~0.1mg的注射,用异丙酚微量泵靶控静脉输注3μg/(kg/min)是患者维持在麻醉的状态。
1.3观察标准 着重针对两组患者的同样时间点和组内不同时间点,所呈现出的血气和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对比。
由对比能够明显看出,两个组别患者在同样时间点以及不同时间点所呈现出的血气以及血流动力学等相关情况,是基本上保持一致的,能够在临床实践中互相通用,两者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值>0.05。
现阶段,从临床的整体情况来看,针对双侧肺部疾病患者来说,在对其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采取分期手术方法,随着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腔镜技术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人们越来越认可和接受微创手术,对于双侧肺部疾病患者进行同期二次开胸手术的适应症也进一步的放宽,相关技术不断的完善。在单肺机械通气过程中可以有效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高质量的麻醉管理,并设置一个相对应的呼吸参数,这样能够确保患者单肺在麻醉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的通气。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进行同期双侧开胸手术,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肺部缺氧,又加之对肺部进行灌注而导致不同程度的损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导致患者的肺部出现比较明显的肺水肿等相关情况,受损双肺是否能够真正意义上有效进行单肺麻醉方法,在临床中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结合这样的情况,在本次研究中着重针对同期双侧开胸手术过程中特别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手术情况进行对比观察,通过相应的研究能够进一步看出,这样的两种手术,在同期都进行双侧单肺麻醉的情况下,两者所呈现出的血气以及血流动力学等情况并没有显著的变化和差异性,且二次开胸与一次开胸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血气以及血流动力学等相关变化情况,也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由此进一步表明,同期双侧开胸手术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血气和血流动力学等相关因素。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所有患者都进行了高质量的手术,手术进程比较顺利,在手术之前都对其进行了相对应的高质量的麻醉,没有任何的机器因素等相关方面的负面影响,在手术的过程中,患者的各类情况都比较良好,保持在安全稳定的状态,手术之后没有产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或者不良反应等等。由此可以充分看出,在实际的手术麻醉过程中,只要选择适当的病例,患者在手术之前有比较充分的肺功能储备,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实行同期双侧开肺手术,在应用单肺麻醉的情况下,对其也不会产生任何的负面作用或者不良影响。针对血气分析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表明,单肺通气与双肺通气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分压并没有十分显著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单肺通气的过程中,尽管有一定程度的肺内分流的情况,但是,患者身体内部会产生相对应的免疫机制和保护作用,由此进一步减少非通气侧血流,在进行双侧开胸手术的过程中,不会改变患者的胸腔负压,即使在麻醉状态也不会影响到血气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等等,通过这样的研究可以表明,单肺麻醉在同期双侧开胸手术中进行有效应用,这样也能够呈现出应有的效果[3-4]。
通过上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表明,同期双侧开胸手术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应用单肺麻醉的方法,这样也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血气和血流动力学等情况,因此可以有效打消之前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顾虑,在同期双侧开胸手术麻醉过程中进一步深入应用单肺麻醉方法,使其呈现出更为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