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然,把握部编版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2021-04-02 10:14王凯艳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导语新教材整体

王凯艳

梁启超提出:“语文教育不能篇篇讲,须一组一组来讲……通盘打算,做到分期、分类、分组。”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的新一轮课改,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强调让学生从语文问题情境中发展学科思维,回归语文本质。在这一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为语文课改提供新的切入点,便于将语文、语法、语用、语体知识进行有效统合,带领学生从语文阅读、感知、理解中获得深刻的人文体验。在部编版语文新教材中,整体化编排是一大特色,对语文教学,要突出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语文知识,促进学以致用。本文就部编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整体教学实践展开探讨。

一、研读教材知识点,把握单元整体教学特色

在之前的语文教学中,多采用“随文学习”方式,融合语文知识与语法修辞等内容,便于凸显语文学科的人文特色。然而,过去由于教材本身的局限性,使得教师对语文知识讲解不能完全放手,导致语文知识点与语文基本能力训练难以衔接。新部编教材所呈现的知识点与编排结构,更加注重整体理念。设置了单元教学,每一单元选文的衔接是基于单元主线来展开。语文知识点与语文基本能力训练,分散于单元各个篇章中,特别是一些语法修辞知识,往往与选文教学相适应,以“补白”方式来配合教学。不过,这种知识整体性学习,具有“隐在”性,需要教师深入研读和全面整合,将教材与教学进行有效衔接,以突出整体教学理念。过去的语文课前备课,往往以某一篇文本为重点,深入收集、参阅相关教参资料,突出备课的针对性。但这种备课,难免缺失全局意识。钻研一篇课文,备一篇课文,不能深入全面关联该文在整个单元整组中的地位与作用,就无法梳理“隐在”的知识体系。由此,在新教材单元整体教学中,备课要确立单元整体观,要围绕单元目标,挖掘各篇課文的语文知识,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将每个知识点落实到备课中。

新教材中,单元内的课文具有内在关联性,以螺旋式提升为主线。举例来讲,在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有《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以及诗歌四首。在阅读方法上,都强调“朗读”教学,前三篇课文教学,要注重重音、停连的运用;诗歌部分,要把握节奏、韵律的感受;对于古诗学习,同样也需要关注重音,将“朗读”技巧进行分散融入,递进教学。显然,该单元知识点,有一定的层次性。对照延伸第二单元,同样将“朗读”方法作为教学重点,并要求学生在朗读中,关注文本所传递的情感。这一情感要素,具有更高的层次性要求。重回第一单元,本单元语法修辞知识的研习,对《春》的教学,需要强调“比喻”手法,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重点学习“比拟”手法,在学习《雨的四季》时,体会“融情于景”的描写手法,特别是“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将“雨”的形态、动作进行了生动刻画。可见,单元整体教学,要从语文学习内容与教法衔接上,贯穿语文素养目标。

二、把握单元导语解读,确立整体教学目标

对新教材的解读,温儒敏提出“双主线”结构。在单元篇章组合中,以单元主题为线;在单元知识点内容整合上,以语文素养为线。由此,在梳理和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时,就需要我们围绕单元整体内容,分选和优化基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策略,沿着单元导语来展开。在七年级教材编排上,阅读方法和策略的设定,沿着循序渐进的思路,教师要把握各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条不紊地梳理和明晰各单元语文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力。

单元导语,是对单元知识点的直观建构,也向我们传递了单元教学任务和目标。每个单元,导语部分并非孤立,而是与单元整体关联,逐层递进。举例来讲,在第一单元,“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单元导语所传递的信息,将四季的美景描写得多姿多彩,更向我们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在确立本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时,围绕导语,通过阅读来鉴赏优美的词句,感受文章“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色。同时,在领略文章情感内涵时,还要注重“揣摩与品味语言”,把握“重音和停连”,从不同修辞手法对比中,感受语言特点。在《春》学习中,我们围绕“听春声,寻美踪”展开阅读,让学生从阅读中梳理描写的几幅图景,对关键词语、句子进行揣摩。如“欣欣然”“呼朋引伴”“花枝招展”“赶趟儿”,等等。把握《春》的写作结构,从“盼春”“绘春”“赞春”中,让学生抓住景物描写的方法,体悟语言表达的精妙。在《济南的冬天》学习中,采用“自读品悟、诱导点拨、合作探究”的方式,鼓励学生从朗读、讨论、欣赏中,品味语言,探究情感,体会语言描写的准确性、生动性。《春》和《济南的冬天》是经典课文,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在关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上,要从“景”与“情”的融合中,让学生学会迁移运用。

三、衔接助读系统,找准教学赏析点

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对课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不能随意。以《春》为例,于漪老师注重“朗读”为主,通过读课文,引领学生边读边想,去描绘《春》的美丽风光。余映潮老师强调“读说写品记”,先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再说一说,对《春》都描写了哪些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接着写一写,对精彩的片段,以及生动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练习;然后是品一品,站在文本立场,去思考这样描写有何益处,想要表达何种情感;最后是记一记,将自己的阅读体会写出来,以增进对文本的理解。显然,不同教师在确定课程目标时,也是存在较大差异的。结合教材助读系统,如“导语”“预习”“注释”“插图”“练习”等内容,我们可以重新构设教学目标。立足本单元所选课文,其主要特色在于“写景”,实现以“情”融“景”。对于《春》,确立朗读目标,明确“重音、停连”要点;在阅读中,融入想象,构思写景画面;品味语言,完成课后习题;突出“比喻”修辞。在《济南的冬天》学习时,重点补充“比拟”手法;在《雨的四季》教学中,突出语言的品读,融入多感官体验;在古诗教学中,侧重对“节奏、韵律”的感知,并结合诗句所描绘的景物,感受诗文的意象与意境。如此一来,在整体单元教学设计中,既能突出单元目标,又能兼顾课文特色,帮助学生明晰侧重点,提升学习效能。

四、把握编者意图,兼顾人文素养与语文要素

从新教材编写结构来看,虽然篇目有所缩减,但对教师、学生,反而提出更高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积累,围绕新教材特色,深入研读并把握编者意图,兼顾人文素养与语文要素的协调推进。在教材中,对“教读”课文所学的方法,需要应用到“自读”课文中。在学习《春》《济南的冬天》后,从景物描写、景物特点的学习中,对比学习《雨的四季》,通过任务布置,让学生把握不同季节雨的特点,从语言品读中展开联想与想象,梳理文本描写手法,体会其诗意与内涵。教师要把握教法的灵活性,授之以渔,让学生学有所得。

总之,部编版语文教材单元教学目标具体而明晰,不但注重人文关怀,而且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单元整体教学,让语文回归本然。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能仁中学

猜你喜欢
导语新教材整体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导语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阳光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本期专栏导语
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