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婷婷
閱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作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五步教学,旨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性,让学生深入到课文阅读中并获得丰富的体验,从而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下面就以五年级上《圆明园的毁灭》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一、自主阅读,了解背景
在阅读教学中不难发现,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不少学生并不能较好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甚至对课文不熟悉,对课文所涉及的背景不了解,理解变成了空谈。其实,进入高年级后,学生的识字量有了较大的提升,自主阅读理解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高年级的语文阅读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任务形式布置学生课前阅读,在阅读中熟悉课文。如在该文的自主阅读中,不仅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等词汇,还要在读中初步了解其含义,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这样才能为课堂中的探究奠定基础。
在自主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生平和创作背景。可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资源,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沿革、园林特色、典藏文物等信息。通过对背景知识的了解,更好地感受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魂宝”,而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等毁灭,让学生深切地体会“不可估量”的真正含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其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创设情景,引导初读
创设情景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从课前休息状态快速转入到阅读状态中,二是利用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走进课文。应该说,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以谈话的方式引入,也可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观看图片、视频等引入。但无论哪一种,时间不宜过长,而要借助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景中以问题启发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在本文的教学中,教师可紧扣课题,利用课件呈现圆明园毁灭前的照片给学生欣赏,在欣赏中以“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设问,让学生初步感受圆明园的美丽,紧接着与圆明园被毁的照片进行对比,以“今天,我们再也看不到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了,再也看不到这座艺术馆了,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过渡,以问题“是谁毁灭了圆明园,圆明园是如何被毁的,圆明园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较好了解课文的内容,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初读环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结合重点词汇进行指导。如在该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区别“幻”与“幼”、“博”与“搏”,多音字“量”,引导学生交流。学生在读八国联军毁灭圆明园时,要抓住“掠、搬、毁、烧”等词汇,感受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同时,对于课文的内容,学生可以结合自主阅读时的理解进行概括,教师进行点拨。在该文中,学生可以紧紧抓住“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句话将课文分为“圆明园毁灭前的辉煌景观”和“圆明园的毁灭”两部分。
三、问题引导,交流互动
问题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桥梁,是教师用于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的重要途径。阅读,重在读,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生成体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若只是让学生听、教师讲,没有深入到文本中去读和理解,学生所获得的只是浅显的书面知识,这对其语文素养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以《圆明园的毁灭》中第五自然段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本段,以“读后你了解到了什么”启发学生思考,知道“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践踏、毁掉的”,紧接着以“他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来引导学生在读中找到“掠、搬、毁、烧”,结合这些词语交流感受,体会侵略者的野蛮与残暴,再以“哪些词语让你感到触目惊心”来引导学生找到“凡是、统统、任意、毁掉、连烧……”等词汇,交流自己的感受。在交流基础上,教师补充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毁坏圆明园的过程,突出“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以课件播放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的录像,看后以“此时,你内心想说什么,内心的情感又是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让学生在读和看中感受到屈辱、愤怒和痛恨。由此可见,在阅读中,问题建构了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关系,以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在读中思考,思考后交流,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但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目标来设计问题。如在该文中,结合“昔日的辉煌”和“被毁之痛”两个板块来设计问题,在“昔日的辉煌”环节中,紧扣“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来引导学生思考文中从哪些方面写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在第二自然段中,围绕“皇家园林”找出“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圆”,在第三自然段中则要围绕“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引导学生交流并追问“哪些地方可以体现这些特点”,以“圆明园的珍贵还不止这些,还有什么更令人赞叹的地方”,由此引入第四自然段的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在读中结合问题和同伴进行探讨,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或讲解。如课文中为何说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此时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到“收藏的文物历史久远、品种繁多”。
四、归纳总结,拓展巩固
在总结环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的段落层次进行归纳,如该文中以“昔日的辉煌”和“被毁之痛”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也可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归纳。当然,在归纳中,除了归纳课文的基本内容外,还要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悟。如该文的总结中,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辉煌,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应该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不要让历史重演。
在语文阅读中,不少教师对拓展环节也不太重视,更多看重的是练习。不可否认,练习必不可少,但课后拓展也不可或缺。一是要进行拓展阅读,在阅读该文后,可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也可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二是活动拓展,即看后可结合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观察、浏览、参观等任务。当然,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组织。三是可以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将自己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感悟以读后感的方式进行表达,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任务为驱动,以情景为兴趣的催化剂,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主动阅读、交流探讨,在阅读中感悟、在拓展中提升,这样才能让阅读变得更加有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黄集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