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健
[摘 要] 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于小学六年与初中三年,同属一个学校,在发展愿景、学校文化以及规章制度等诸多方面,有着天然的共性特征,这就给小学向初中的过渡带来了天然优势。本文提出实施德育,要互动联系,小初衔接需要明确目标;现场体验,小初衔接需要直观感知;定好规划,小初衔接需要循序渐进;关注引领,小初衔接需要后续推力。
[关键词] 小初衔接;德育策略
九年一贯制学校,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六年与初中三年,纳入统一管理的范畴之中,是落实义务教育,研制高效的九年一贯制教育的积极尝试。由于小学六年与初中三年,同属一个学校,在发展愿景、学校文化以及规章制度等诸多方面,有着天然的共性特征,这就给小学向初中的过渡带来了天然优势。
一、互动联系,小初衔接需要明确目标
(一)联系“德育人”,初中需要怎样的班集体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在于,无论是中学部,还是小学部,都属于同一个“单元”,只是在不同的“分部”,共唱“同一首歌”。因此,小初衔接的德育研究,就需要强化中学德育人与小学德育人之间的交流。小学部教师或者德育部门应该主动邀请中学部的德育工作者,以交流、分享的方式进行工作交流。
比如,可以邀请中学部的德育主任,参加毕业班的家长会,讲述中学德育工作的相关要求,了解学生德育的具体要求;小学毕业班的班主任,可以主动联系中学班主任走进班级的晨会课、班队课,明确中学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学校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邀请学校心理老师,对即将进入中学的毕业生进行心理干预,做好相应的准备。
(二)联系“学科人”,初中需要怎样的学习状态
进入初中之后,学业压力明显加大。无论是学习的科目,还是课程的难度,对学生的要求都有了明显地提升,因此学生的学业水平,被置放在最重要的层面上。教师要为学生铺平升往初中的道路,就要在学科学习上,帮助学生做好相应的衔接。
学校可以举办“初中学科怎么学”的主题交流会。小学班主任作为这个活动的组织者,可以在联系和协调中,将交流的重点设置在:初中课程与小学有什么区别?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初中课程的学习任务特点;另一方面,激活學生现有学习经验,找准进阶到初中学习的链接点,从而以更加放松的状态,自信地面对初中生活。
二、现场体验,小初衔接需要直观感知
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九年一贯制学生的“地利”优势,组织学生走进初中部,感受他们的活动氛围、体验他们的学习劲头、感知他们的日常状态。
(一)聆听一次班队会
育人先育心。初中阶段虽然学生有着较大的学业压力,但并不意味着学校要将全部工作内容都集中在专业层面上,也需要高度重视德育内容。与小学一样,班队会是初中落实、强化德育课程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小学毕业班级学生走进初中部,参加学校层面组织的集体班队活动。
比如初二和初三年级组织的“感恩父母”活动和“中考誓师大会”活动,就可以组织小学毕业班的学生参加。一方面,通过“感恩父母”活动,看看初中的孩子是如何看待父母对自己的辛苦付出,发现父母的不易和良苦用心,懂得关爱和感恩父母,这是学校德育的根本职责;另一方面,通过“中考誓师大会”,让学生认识到初中最大的任务是学习,中考和高考是当下社会挑选人才最公平的形式。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活动之后的分享,将活动与自己的生活、学习进行联系,为初中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基础。
(二)体验一天活动
学校可以统筹策划“我到初中学一天”的体验性活动。从作息时间、学习内容、活动参与、完成作业等,让学生真真切切,走进初中的校园,走进初中生的生活,用体验来替代教师的告知、家长的警戒,将更多感知与体验的契机,交还给学生自己。
在活动中,小学班主任切不可认为将孩子交给初中教师了,自己就可以做“甩手掌柜”了,而是要全程做好相应的配合工作。活动之前,向学生明晰本次活动的价值和意义,避免学生带着好奇的玩乐心态参与活动;活动之时,班主任可以全程参与活动,与孩子共同感受初中生活,及时捕捉动态性的生成资源;活动之后要进行及时教育和总结,不能让学生活动结束,认知也就结束,否则就失去了活动的价值,班主任要及时搭建分享、交流的平台,强化活动之后的反思吸收,让活动的价值和效益最大化。
三、定好规划,小初衔接需要循序渐进
(一)明确目标,展望方向
小学班主任不能仅仅怀有“将学生送走”的认知局限性,更需要有着“为初中输送合格人才”的高度责任感。为此,在前期的准备之后,班主任要引导和组织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规划和成长目标,展望未来。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我将来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打算在初中怎样生活?甚至可以适当思考:我将来要从事怎样的事业?我要在哪一个方面为这个社会做贡献。
这样的问题,对于一个即将小学毕业的学生而言看似为时尚早,但从小初衔接的角度来看,却有助于学生从小埋下自我成长、自我管理、自我定位的种子,能够积淀更加深厚的成长力量。
(二)制定计划,踏实前行
目标是首位,还需要制定朝着目标迈进的切实可行的计划。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走实一路成长的过程。小学六年级制定规划并不是好高骛远地将初中三年的计划全部制定出来,因为学生虽然在前期活动中,对初中的生活和学习已经有所感知,但基本都停留在初步认知的感性层面,目前阶段,他们还缺乏统一规划初中三年的意识,只需要重点关注目前六年级毕业班的学习规划。
在这一规划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前期参与体验的真实感受,比如有的学生从体验中认识到初中未来三年课程学习,大量阅读和背诵的时间有效,可以利用毕业阶段,开始阅读初中三年级的必读的书目,可以有计划地背诵初中三年的文言课文;有的学生认识到中考含有体育加试,可以从现在开始,加强体育锻炼,并根据体育考试项目,开展富有针对性的训练;有的学生已经对自己职业有了一定的规划,就可以适当学习一些这方面的课程……
无论是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还是从学习的角度,这样的计划都指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和发展动力,为强化小初衔接过程中的德育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关注引领,小初衔接需要后续推力
(一)强化耐挫教育,迎接更大挑战
教师要借助班队、晨会等德育阵地,积极开展耐挫教育,利用历史上的名人轶事、社会中的热点话题,给学生讲述故事案例,组织学生研讨交流,也可以利用班级中的案例现身说法。比如在一次调研检测中,一位平时非常优秀的学生成绩考得不好,闷闷不乐,面对即将到来的初中学习,甚至丧失了信心。班主任需要通过约谈、联系家长,结合班级和家长的资源,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认识到成败乃兵家常事,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丧失自我,并鼓励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恢复信心,让学生学会面对成长道路上的失利,对于学生迎接即将到来的初中生活非常重要。
(二)强化自主管理,学会自我发展
有人说,初中老师就像是大帅,指到哪里,需要学生自己冲锋陷阵。这句话其实点出了初中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即自主性。从这个维度来看,小初衔接的德育过渡,其核心就应该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意识。
很多在小学阶段非常出色的孩子,一旦进入初中就成绩下滑,甚至性情大变。这就是学生自主性管理意识不足导致的结果。因此,在六年级毕业班管理中,班主任应该有意识地放一放,学生的事情由学生自己去做,学生遇到的困难由学生自己去克服。只有在学生实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才对其施以援手。
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主性管理能力,但他们对于即将到来的初中生活,并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小初衔接的价值,就是要充分利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从“天时”“地利”“人和”的角度,将小学毕业班的德育管理,积极与初中靠拢,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明确发展目标,蓄积内在的生长力量,更好地推动学生生命意识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黎锦才.基于核心素养的德育管理工作研究[J].成才之路,2018(21).
[2]陈昌春.基于“立德树人”的学校德育与美育融合途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
(责任编辑: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