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嘉营 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 (辽宁 营口 115000)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降低气管插管患者痰液黏稠度中的作用。方法: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气管插管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进行前后对比,以患者治疗前后痰液黏稠度作为比较对象,记录并得出结论。结果:对本次50例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前、吸痰后12h,吸痰后24h,吸痰后48h,吸痰后60h的痰液黏稠度进行比较。结果吸痰后12~48h,患者的痰液黏稠度均较吸痰前有所改善,并且效果逐渐明显,吸痰次数减少。但是当吸痰时间达到60h后,吸痰次数开始增加,痰液黏度也开始增加,可见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可有效降低痰液浓度,效果良好,但一般效果可维持48~60h,超过60h后应重新进行插管吸痰。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方法可有效降低气管插管患者痰液黏稠度,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间隔时间在48~60h为最佳。
气管插管是重症患者呼吸和维持生命的重要保证,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是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对呼吸道的损伤也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造成痰液的增加,加上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差,影响患者的预后甚至威胁生命[1]。在机械通气的同时,结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方法,可以使视野更清晰,目标明确,效果良好。目前临床上开始推广和使用这一方法,本研究将吸痰过程进行分析,并且将数据记录并报道。
所有资料来自于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均为支气管插管患者,共50例,排除心脏疾病患者和肿瘤疾病患者。包括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48~82岁,平均(66.7±3.8)岁。其中22例为支气管炎患者,20例为支气管感染,8例为肺炎患者,检查可见血氧饱和度下降,肺部明显的痰鸣音。病程3个月~7年,平均(2.6±0.3)年,所有患者均在本院检查,确诊病情,并进行常规的化痰和抗感染治疗。所有患者均安排住院,并且平均每周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术2次,所有患者行血气分析等指标监测,共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吸痰67次。
1.2.1 吸痰方法。本次以日本生产的奥林巴斯LF-TP型纤维支气管镜。50例患者分成10组,每组同时完成,由两名医护人员配合完成1名患者的吸痰工作。将纤维支气管镜经气管插管进入呼吸道,迅速地吸出痰液和其他分泌物,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
1.2.2 痰液黏稠度的分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为稀痰,检查可见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状,吸痰后纤维支气管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中度为黏痰,检查可见中度黏稠痰液,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但经过水冲洗可以冲洗干净。重度黏痰的外观明显黏稠,并可出现血痰或伴有黄色,吸痰痰管出现塌陷,玻璃接头内壁上滞留有大量痰液,并且无法直接用水冲洗干净。
观察50例患者的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前12h、吸痰后12h、吸痰后24h、吸痰后36h、吸痰后48h和吸痰后60h的吸痰效果,对比各个时间段的黏液浓度,并记录吸痰次数。
本次采取治疗前后比较的方式,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统计资料以次数和例数来表示。
对本次50例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前、吸痰后12h,吸痰后24h,吸痰后48h,吸痰后60h的痰液黏稠度进行比较。吸痰前12h,常规吸痰次数为(13.0±3.5)次,黏稠度轻度5例,中度13例,重度32例。吸痰后12h,常规吸痰次数为(10.3±2.4)次,黏稠度轻度14例,中度17例,重度19例。吸痰后24h,常规吸痰次数(9.1±2.1)次,黏稠度轻度17例,中度19例,重度14例。吸痰后48h,常规吸痰次数(7.3±2.8)次,黏稠度轻度23例,中度20例,重度7例。吸痰60h后,常规吸痰次数(12.5±3.5)次,黏稠度轻度15例,中度17例,重度18例。
在本次研究中,50例患者吸痰后较吸痰前痰液黏稠程度明显降低。并且吸痰次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但是当吸痰时间达到60h后,吸痰次数开始增加,痰液黏度也开始增加,可见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可有效降低痰液浓度,效果良好,但一般效果可维持48~60h,超过60h后应重新进行插管吸痰[2]。支气管炎病情发展快,可合并哮喘和肺炎,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是临床上高度重视的疾病之一。痰液黏稠度降低可以缓解支气管炎症状。在临床治疗中,尤其是老年患者或者体质比较弱的患者而言,由于患者长期卧床,痰液滞留明显,自我排痰能力弱,因此需要采取机械通气的方法来解决[3]。体质差的患者在患病后,人体的排痰功能减弱甚至消失,这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的概率更大,痰液滞留时间过长或引起肺部发炎,使肺部不能有效行气体交换,血氧饱和度下降,气管插管是重症疾病和肺部疾病的必要过程,为了保证治疗过程顺利,必须对患者进行有效地抗感染,也就是充分的排痰过程[4]。排痰过程中,采用纤维镜吸痰是目前最积极,有效的方法,及时充分的痰液引流、必要的纤支镜吸痰及呼吸机支持成为治疗的重点,也是临床上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另外,在气管插管中,肺部感染也是手术外科最常见的并发症,约占总患者的3.5%,但已经超过术后感染的50%,尤其是对心脏手术、肺炎和食道癌等疾病,手术过程难度大,需要时间长,手术创伤大,术后如发生肺部感染严重影响预后,本次研究患者的机械通气是使用器官插管的方式建立呼吸通道,在临床治疗中,还可以采用器官切开的方式,两种方式均容易发生肺部感染症,其中痰液无法及时排除是造成肺部感染最重要的原因[5]。常规物理排痰方式并不能及时地将痰液排除,因此效果不佳。因此,需要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这一视野开阔的工具来完成吸痰,这样可以降低对患者换气功能,呼吸功能的影响,实现有效的吸痰[5]。在本次研究中,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后,患者的痰液黏度明显降低,本次吸痰频率为每周3次,吸痰效果良好,且在吸痰48h后,吸痰效果最佳,是患者呼吸保持通畅,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因此,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每周可进行2~4次吸痰,吸痰时间根据患者的痰液浓度而定[6]。减少痰液从而降低肺部感染的概率,同时有效的气道护理有利于保持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效果。
综上所述,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可降低患者痰液黏稠度,减少常规吸痰频率,提高患者气道自净能力。吸痰后48h,吸痰效果逐渐下降,因此吸痰频率以48~60h为一次为主,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并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和操作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