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混合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1-04-01 09:49王丹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1年3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分层教学

王丹

【摘   要】孤独症儿童是特殊儿童的一类。为发展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和情绪行为,学校在编班时宜采用混合编班的形式,在教学策略上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让孤独症儿童在游戏中学习与同伴合作,逐渐融入班级集体环境,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环境。

【关键词】特殊教育;孤独症儿童;混合班;分层教学

2020年,宜昌市特殊教育学校招收了孤独症适龄儿童5名,分别编入两个教学班,进行混班教学。要促进孤独症儿童全面发展,必须解决孤独症儿童的核心障碍——社会交往问题。我们没有将孤独症儿童单独编班,而是将孤独症儿童与脑瘫、智力发育迟缓的儿童和唐氏综合征儿童混合编入一个教学班(每班10人,其中孤独症儿童的人数控制在3人左右),帮助他们在班集体交往中发展各项能力。这是因为孤独症儿童普遍存在语言发展滞后、情绪社交障碍、行为刻板、兴趣狭窄等情况。采用混合编班的模式,旨在让孤独症儿童在集体教学的环境中提升感知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运动能力和社会适应力。

以2020年新招收的一年级培智班为例,该班有孤独症儿童3人(A、B、C),智力发育迟缓儿童4人,脑瘫儿童2人,唐氏综合征儿童1人。该班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水平均滞后。其中,智力发育迟缓儿童有发音能力,能基本表达想法和需求,但其语言发展水平远低于同龄的正常儿童;脑瘫儿童因面部肌肉肌张力过高导致口腔肌肉僵硬,发音的清晰度受到较大影响,且说出的句子非常短;唐氏综合征儿童的舌头瘫软肥大,导致其发音清晰度低且说出的句子非常短;孤独症儿童A发音时音调单一,表现为简单的机械重复;孤独症儿童B、C能发音,但在他人发起交谈时几乎没有任何反应。

该班3名孤独症儿童均有共同的特点:喜欢躲藏到父母身后或拉着父母,对父母依赖性强,父母不能离开其视线。其中两名孤独症儿童手上必须拿着喜欢的物品,如果物品撤走,他们就会情绪失控,出现发脾气甚至尖叫的情况。他们就像蜗牛一样把自己牢牢地包裹在壳子里,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怎样才能把孤独症儿童从壳子里“叫”出来?我们根据孤独症儿童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其语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认知能力、运动能力等的评估,设计出了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方案,并将此方案与集体教学相结合,采取混合班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这些做法能有效提升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教学质量,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一、孤独症儿童混合班教学目标

社会沟通和交流障碍是阻碍孤独症儿童发展的核心障碍。孤独症儿童基本能理解单个词语的意思,但在实际复杂的语言表达中,他们无法将词语的真实含义与谈话者所要表达的语义联系在一起。在他人發起交谈时,他们时常没有任何反应或仅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维持话题,难以进行持续有效的交流。孤独症儿童语言功能发育异常,导致他们难以理解他人在社会沟通和交流时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情感。《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指出,生活语文课程应根据培智学校学生的特殊需要展开,重视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能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感知语言、丰富体验、有效参与,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情景化、个性化的语言学习体验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能动发展。

以孤独症的核心障碍为依据,综合该班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现状,我们将一年级语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在交谈过程中,认真倾听并与他人进行恰当目光接触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跟随他人的视线关注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模仿他人发声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发起沟通并回应他人的能力;培养学生参加班级、学校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如不大声喧哗、听从指令、待人有礼貌等”。

二、孤独症儿童混合班分层教学原则

孤独症儿童在混合班中的分层教学是根据孤独症儿童的能力现状、兴趣爱好,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进行的。该教学以发展孤独症儿童的交往能力,改善其情绪行为为主要出发点。我们将孤独症儿童与其他儿童混合,将他们分为若干小组,并进行动态管理,使孤独症儿童能够在小组分层学习中得到更适切的发展。游戏互动、同伴互助、情景模拟等策略是提高孤独症儿童课堂参与率的常见做法。在一节课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教学的实时调整,做到“分层心中有数”“调控实时跟进”,将学生引导进入不同的小组进行学习,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要考虑教室环境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走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小组活动。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不断调动孤独症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孤独症儿童与其他儿童的互动,促进孤独症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和集体感的培养。

三、孤独症儿童混合班分层教学方法及策略

(一)游戏互动,为孤独症儿童打好发音基础

运用体感游戏互动的方式,能够调节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减少孤独症儿童的焦虑。大量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的动作技能存在一定的落后性,通过肢体动作操作游戏能够提高孤独症儿童动作速度和精确性,手眼协调性,选择注意、持续注意水平等。由体感游戏过渡到语文教学游戏设计,教师设计了“呼吸放松游戏”“口腔放松游戏”“面部操游戏”“腹式呼吸游戏”等游戏,为孤独症儿童搭建发音基础,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呼吸放松游戏”,将有节律的呼吸与放松运动相结合,通过手臂和肩部的运动使全身得到放松,在调节情绪的同时,促进呼吸系统整体功能的提高;“口腔放松游戏”,如舌前伸运动、圆唇运动、展唇运动、圆展唇交替运动等,为全体学生发音搭建生理基础的同时兼顾孤独症儿童不愿主动表达的缺陷,带动其主动开口,主动表达的形成。此外还包括“面部操游戏”和“腹式呼吸游戏”。这些游戏能拉近孤独症儿童与其他儿童的距离,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扩展其交往范围。

(二)同伴互助,提升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统编版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活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校生活”第一课《老师与同学》一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熟悉身边的人。教师从图片沟通和发音练习入手,采取同伴互助的分层模式,将孤独症儿童与智力发育迟缓的儿童分为一组,给每位孤独症儿童配一名“学习小老师”,让智力发育迟缓的儿童带着孤独症儿童一起朗读,共同指认,延长孤独症儿童的共同注意时间。上课时,教师将本班两名老师的照片发给学生,指导学生指认老师,并拓展“老师”“王老师”等词语。接着,通过同伴互助的形式,让“小老师”朗读,孤独症儿童随后进行跟读或指认,再让“小老师”带领孤独症儿童一起朗读,要求要用手指指着文字或图片,培养孤独症儿童主动跟随他人视线关注事物的能力。“同伴互助—我说你指/你拿”环节,“小老师”说词语,孤独症儿童指认或拿取,每次指认或拿取后要求孤独症儿童抬头与“小老师”进行目光接触,时间为1~2秒,或将拿起的图片交给“小老师”,由此培养孤独症儿童在交谈过程中认真倾听的能力、对文字和图片的理解能力以及进行精细动作时对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

在进行发音练习时,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面镜子,学生观看教师示范后,看着镜子模仿教师的口形做口部动作。之后,教师用勺子蘸取少量果酱抹在学生的相应发音部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发音部位,进而快速习得音位。在这一环节,教师可让孤独症儿童觀看教师示范的口部运动后对着镜子进行模仿,要求他们注视着镜子中的自己,将口部运动模仿准确,观察镜子中的自己是怎么动的。这一做法也能帮助孤独症儿童进一步认识自己。之后,孤独症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将果酱涂抹到脑瘫儿童的口部(发音部位),由此来建立同伴间的信任关系,发展同伴间的“友谊”。在“口部运动”展示环节中,为缓解孤独症儿童单独在班级进行“表演”的压力,教师将孤独症儿童正确的“口部运动”拍摄下来,作为范本播放给全班学生看,给予孤独症儿童全班展示的机会,并对他们进行表扬,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信心。

(三)情景模拟,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

《老师与同学》一课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老师”“同学”等词的含义,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老师好”并理解“老师好”的使用环境。为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我们从情景模拟入手,教学中加入音乐元素,刺激孤独症儿童的听觉器官,同时建立更稳定的沟通模式,保持与孤独症儿童的目光对视。教师使用孤独症儿童喜欢的曲调,将句式“同学你好”“老师好”等编辑成有节奏变化的儿歌,并用乐器进行演奏,带领学生进行演唱,要求孤独症儿童与其他儿童面对面互相拍手演唱,并且要有目光注视。这一环节还可运用不同的旋律进行演唱,避免语调单一的问题。此环节,孤独症儿童与表现欲较强的唐氏综合征儿童被分为一组,由此让唐氏综合征儿童调动孤独症儿童参与的积极性。

接着进行“情景模拟——上课问好”环节。该环节邀请另一名为学生所熟悉的教师进入课堂,以演唱的方式向孤独症儿童问好,引导唐氏综合征儿童带领孤独症儿童一起应答,建立孤独症儿童的“应答”意识,并进一步理解“老师好”的使用环境。在“情景模拟——有礼貌的问好”环节,教师将全班学生带到校园里,提前将孤独症儿童喜欢且熟悉的老师安排在学校的各个地方,以便进行“情景模拟”,将课堂活动泛化到日常生活环境,帮助孤独症儿童建构在日常生活中发起对话的能力。

智力发育迟缓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因此,教师让他们带领并引导孤独症儿童进行恰当表达。第一次课时,教师主动问好;第二次课时,教师引导学生主动问好,让孤独症儿童理解“遇到老师要问好”“说话时目光要注视着老师”,进而将礼貌态度泛化到日常生活中的“问好”。这样的课堂教学旨在让孤独症学生从课堂走到生活,建立起与他人的联系,在情景模拟中慢慢把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统一起来,逐渐增强理解能力和社交能力。

孤独症儿童进入混合班学习,前提条件是学校采用了三种教学形式“个别教学”“小组教学”和“集体教学”,这三种教学模式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孤独症儿童混班教学的重点在于促进特殊儿童之间的交往,在教学环节设计方面应多体现“生生互动”,通过使用恰当的分层教学策略,逐步让孤独症儿童学会用自己的方式感知周围的环境,并能够逐步参与到集体活动中。

实践证明,在混合班分层教学的模式下,孤独症儿童能够逐渐建立起规则意识、交流意识,提升自身的交往能力。可以发现,他们正试探着从“壳子里”走出来。虽然很难让孤独症儿童融入“你我”,但我们可以创造机会,为孤独症儿童提供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在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下,在温暖有爱的环境中不断拓宽社交范围,不断提升交流能力,为有一天能够真正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徐云,马伟娜,詹建英,等.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发现干预与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2]卢红云,黄昭鸣.口部运动治疗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雷雅秀.自闭症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4]林绪奖.培智语文教学中兼顾自闭症学生的教学策略[J].现代特殊教育,2016(13).

(湖北省宜昌市特殊教育学校   443000)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分层教学
浅议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如何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张店区健身俱乐部健美操分层教学法的开展现状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