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护理部 (上海 201508)
内容提要:体温作为人体生命体征之一,直观地反映着人体健康状况,也是许多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监测指标之一。体温测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在急诊预检分诊工作中,体温作为判断疾病轻重急缓的指标之一其准确性也尤为重要。目前体温测量部位主要分为口温、腋温、耳温、肛温及体表温度等,而测量方法主要分为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及红外线测温仪等。不同的测量方法有其优点。本文就不同体温测量方法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体温作为人体重要生命体征之一,能直观地反映人体健康状况。尤其是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连续且准确的体温监测是判断疾病发展及预后的重要手段。而在急诊患者入院第一道关卡——急诊预检分诊过程中,特别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的当下,准确的体温测量对于疫情防控及病情急缓的判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体温测量方法多样,早在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发明了最早的体温计,而直到1714年,荷兰科学家华伦海特才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水银温度计,从此人们才得以准确地了解人体体温。随着21世纪以来,SARS及H1N1流感等感染性流行病的相继爆发,大规模快速准确的体温筛查需求愈来愈大,推动着红外线测温技术的迅速发展,红外线测温仪逐步进入医学领域并取得不俗的成绩。总之目前测温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并各有优劣,现就急诊预检体温测量方式做一综述如下。
水银体温计是一种利用汞热膨胀的物理特性来测量人体温度的仪器。由于其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价格低廉、且准确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及千万家庭中。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方法多样,可测量腋温、口温、肛温及腹股沟温度等。其中应用于腋温的测量最为广泛,一般测量时间以10min为宜。口温测量则同样较为广泛,但交叉感染风险更大,消毒要求更加严格,同时要求被测者配合度高,否认一旦体温计破损可能带来严重后果。而肛温的测量多用于小儿患者,使用范围有限。尽管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方式多样且稳定准确,而但其诸多缺点也不容忽视。如:(1)测量时间长、人力成本高。护士发放及回收体温计时间长,患者测量体温时间多数要大于5min,并且水银体温计使用后均需要消毒,程序繁琐,需要较多人力维护。(2)适用范围受限、配合要求高。对于婴幼儿、昏迷、配合差的患者,水银体温计测量时间长,操作难度增大,不利于准确测量体温,且增加安全隐患。(3)安全隐患多。体温计发生破损及水银泄露等不良事件多。有研究表明,100名护士在3个月内受访调查发现水银体温计破损高达239支[1]。由此可见频繁的体温计破损可能导致的患者皮肤划伤及汞泄露可能导致的人体误吸造成的神经系统损害均使水银体温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同时由于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均需要与人体接触,因此消毒不严格不规范还可能带来交叉感染的风险。(4)读数误差大。由于水银体温计主要是读取水银液面与体温计上的刻度齐平的数值来得出体温,且体温计中的水银柱较为细小,因此存在一定的读数误差,并且对于视力欠佳及年龄较大的测量者可能造成读数困难。水银温度计尽管仍是作为体温测量的金标准且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其诸多不便及潜在的安全隐患使其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电子体温计是利用热敏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导致电阻改变的特性,直接精准地反应人体温度的体温计。由于电子体温计可以直接反应出体温数值,可以有效避免读数误差,更加有利于居家使用。并且有研究表明,使用水银体温计及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得出的结果无明显差异[2-4]。由此可知,在实际应用中,电子体温计可以准确反映出人体体温,且用时更短。但由于电子体温计由较多电子元件组成,较易受潮湿环境及电力问题等因素影响,仍需要定时检查维护。并且由于上述原因,电子体温计多数用于测量腋温,而口温及肛温由于可能导致电子元件受潮而并不适合使用。并且电子体温计人需要与人体接触,交叉感染的风险仍然存在。
红外线测温仪是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接收人体辐射出的红外线信号而进行温度测量的。目前广泛应用地主要包括耳温计、额温计及红外线热像仪。红外线耳温计主要通过收集鼓膜及其周围组织红外线信号而获取人体体温,由于鼓膜与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的血供均来自颈动脉的分支,因此耳温更加能反应人体核心温度。额温计是通过接收额部皮肤辐射出的红外线信号而获取人体温度,不需要接触人体,因此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红外线热像仪同样是收集人体皮肤辐射出的红外线信号而测量人体温度的,并且可实现大规模实时动态监测。同样不需要接触人体皮肤,无交叉感染风险。
耳温计主要测量的是鼓膜温度,因此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较小,更能准确地反应人体核心温度。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在门急诊预检过程中,通过自身对照,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口温或腋温与红外线耳温计测量耳温得出的数值无明显差异,但所花费的平均时间缩短了近70倍,使用红外线耳温计平均仅花费约3s,且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5-8]。但是在<7岁的发热与非发热患者中使用红外线耳温计测量耳温得出的数值要略高于水银温度计测量肛温[7]。这可能与肛温的变化要略微滞后有关,尤其是在体温快速上升的时候更为明显。而另一项研究表明发现,分别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腋温、红外线耳温仪测量耳温及红外线额温计测量额温,尽管未得出腋温与耳温在数值上无差异的结论,但其差值的平均值仅为-0.155°C,并且耳温结果比额温更加接近水银体温计的结果[9]。而腋温与耳温差异也可能是由于测量部位不同导致的。由此可知,红外线耳温计测量的耳温可准确反映人体温度变化,而且更加方便快捷,同时比额温计更加准确。但是由于耳温计仍需要与人体皮肤接触,存在交叉感染风险,因此需同时配合一次性探头盖使用,避免交叉感染。如此一来就不适合用于大规模发热筛查使用,更加适合需要反复多次监测体温的患者,做到“一人一盖”,避免交叉感染。
额温计主要测量人体体表温度,作为非接触式测温方式,其测量距离一般为距皮肤3~5cm,且测量部位不仅限于额温,同时还可以测量颈部温度、颞部温度及前臂温度。由于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散热器官,体表温度与皮肤血流量及皮下脂肪厚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皮肤温度并不稳定。有研究表明,在体温正常的人群中,红外线额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得出的结果无明显差异,但是在低体温人群中,红外线额温计结果偏高,而发热人群中却偏低[10]。而另一项研究表明,红外线额温计的结果较红外线耳温计偏离水银体温计的结果更远[9]。此外,环境温度可能也对额温计测量结果有着一定影响,研究发现,在7~25°C环境温度下,额温计测量额温结果较水银温度计无明显差异,并且,额温计测量前臂及颈部温度同样准确。但是4~6°C情况下,额温计体温测出率低,无法做到快速检测[11]。同时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额部测温的稳定性要低于颞部及颈部,并且测得的温度也要低于这两个部位[12]。这可能提示着相较于额部,颞部或颈部比额部更适合作为非接触式测温点,并且这两个测温部位使得测温者可以站在人体侧面,进一步避免了暴露风险。总之额温计作为非接触式的测温方式,能较为准确反映出人体温度,且通过测量前臂及颈部等不同部位仍能准确有效,但不如耳温计精确,并且低温情况下稳定性较差。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规模快速准确的体温筛查需求愈发突出,尤其是在机场、车站、医院等公众场所。而红外线热像仪无疑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多项研究表明,红外线热像仪在测温准确度方面已经逐步超过红外线额温计,成为大规模发热筛查的有效手段[13]。而随着神经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红外线热像仪中使用深度网络技术可以对不同姿态的人脸进行准确定位,从而进一步提高运动状态下人脸温度的精准测量,实现不停留测温,大大节省了测温时间,并且可将误差控制在0.2°C以内[14]。由此可知,作为人流量大的急诊预检,采用红外线热像仪作为发热筛查工具也是可行的,能节省大量的测温时间及人力成本。
综上所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体温测量作为急诊预检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便捷性、安全性及准确性尤为重要。作为体温测量金标准的水银体温计尽管有着稳定准确的优点,但其耗时长、人力成本高、交叉感染风险大、安全隐患多等诸多缺点已经限制了其使用。WHO已经倡议2020年力争淘汰水银体温计,减少全球汞污染[15]。因此,水银体温计势必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电子体温计作为替代物,尽管准确率及便捷性都有所提高,但是使用范围受限、稳定性欠佳及交叉感染风险等缺点均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但作为居家使用却使用前景广泛。而红外线测温仪作为近10余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更加准确、更加便捷且安全的测温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其中红外线耳温计能够准确反映出人体核心温度,尽管需要接触人体皮肤,有交叉感染风险,不适用于大规模发热筛查,但对于如住院患者这类需要多次反复监测体温的患者,配合一次性探头盖使用既方便又可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而红外线额温计作为非接触式的测温方式,其测量方法多样,方便快捷,尽管其准确度欠佳,但尤为适合急诊预检的发热筛查。特别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不俗效果。但使用时仍需注意环境温度等影响因素。而红外线成像仪作为新进越来越成熟的大规模发热筛查的手段,其准确度并不亚于红外线额温计,尽管成本较高,但仍然适合人流量较大的公众场所如机场、车站及大型急诊等。由此可见,随着科技的发展,体温测量将变得越来越便捷准确,尤其是发热性流行性疾病期间,开发研制出更加广泛便捷准确的体温测量方式也变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