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峰
与郭吉成老师相识已逾十年。
郭老师有一张照片令我印象尤其深刻, 高大儒雅的他站在一块照壁之前, 照壁上以飘逸遒劲的行书写着一句话: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伟人。” 显然, 这句话化用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的名句 “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 再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 此之谓不朽”。 众所周知, 这 “三立” 乃是古代读书人孜孜以求的 “不朽” 境界, 窃以为这 “三立” 在郭老师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坚守家乡教育之德。 自1979年7 月从教至今, 郭老师已在他的家乡——习总书记名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诞生地、 浙江省“竹乡” 安吉县任教逾40 年。 2000年, 42 岁的他即被推荐评为浙江省第七批特级教师, 他也是那一届特级教师中年龄最轻的才俊之一。此后的多年里, 省城多所名校都曾向郭老师抛来 “橄榄枝”, 并许之以优渥的待遇, 但他一直不为所动, 他说: “是安吉的绿水青山养育了我, 我要为竹乡的莘莘学子们负责。” 郭老师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 他在安吉坚守了讲台近40 载直至2017 年底退休, 我们都以为他终于可以安享天伦之乐了。没想到, 学校出于教学和教师培养工作的需要, 又续聘了他5 年。 如今虽然年逾60, 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 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教育之心, 始终深深扎根 “竹乡”,孜孜不倦地为学校语文教研组建设保驾护航, 为青年教师成长指路把关。 正是在郭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校的青年语文教师得以持续拔节成长, 仅近三年就涌现出了 “浙派名师” 培养对象1 名, 浙江省优质课二等奖得主1 名, 湖州市优质课一等奖得主2 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2020 年11 月, 安吉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作为湖州地区众多高中语文教研组的唯一代表被评为浙江省先进教研组。 所在的教研组能获如此殊荣, 组员们都一致认为郭老师居功至伟。
无私提携后学之德。 2015 年5月, 郭老师被聘为浙江省首批网络名师工作室负责人, 迄今已培养了三期省学科带头人共60 余名, 遍布全省11 个地市, 笔者忝列郭老师工作室首期学科带头人。 在郭老师的悉心教导和引领下, 工作室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线上线下研究, 带动教、 研、 修、 学一体发展。 近四年来, 他率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先后奔赴贵州三穗、 宁夏石嘴山、 四川青川、 江西赣州、 安徽铜陵等地送教交流; 浙江省内, 他受省教育厅之邀参与 “百人千场名师送教” 活动、 率工作室学科带头人送教乡村学校, 足迹几乎踏遍浙江各县市。在郭老师的无私提携之下, 近三年来, 工作室学科带头人获评省特级教师2 名、 省正高级教师4 名、“浙派名师” 培养对象5 名、 地市级名师5 名、 省优质课一二等奖获得者3 名, 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学论文100 多篇 (数量居全省名师工作室之首, 其中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达10 多篇), 由郭老师主持、 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参与编写的 《名师带你学语文》 《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外读物导读》 《新课标高中语文阅读指导》 等7 本教学指导用书已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省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鉴于郭老师省名师工作室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语文教学通讯》 于2019 年第9 期 “语文梦工坊” 栏目以 “名师引领˙同伴合作˙助推发展——浙江省郭吉成名师网络工作室风采” 为题全面介绍并推广了郭老师工作室专题研修经验, 受到了全国中学语文界的如潮好评。 此外, 郭老师还身兼安吉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安吉县特级教师预备队带队导师等身份, 至今仍在为安吉县青年骨干教师的茁壮成长无怨无悔地奔波着、 忙碌着。
为人谦和朴实之德。 郭老师20 年前就被评为了浙江省特级教师, 5 年前又被评为了全国首批中小学正高级教师, 说他 “名满浙江” 并不为过, 但在我与他十多年的交往过程中, 从未见他有丝毫自矜自满之态, 而是一直非常谦逊,无比朴实。 2020 年5 月, 在 “浙江高中语文” 公众号推出他的名师专题中, 他自我介绍说: “生于乡土, 长于乡村。 从小至今, 奉家训为旨, 老实做人, 踏实做事, 坦诚与人。 自觉才疏学浅, 不能与大方之家比肩……感恩于前辈, 感恩于学校, 感恩于同僚, 未敢怠懈职业, 热爱一线教学, 算是一位合格教师。” 字里行间, 处处透露出他的谦和朴实。 其实这一点, 早在十多年前我与他初次见面时, 就已深深体会到了。 记得那是2007 年4月的一天, 通过县教研员的搭桥牵线, 我校有幸邀请郭老师来为高三学子做考前作文指导讲座, 由我负责接送郭老师。 那一天, 出现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小插曲。 当我带着郭老师进入校园, 在经过校门口的欢迎牌时, 我发现了一个令人十分尴尬的事情: 写欢迎牌的老师错把 “郭吉成” 写成了 “郭成吉”。这可闹了个怎样的乌龙啊! 当时的我恨不得地上有一条缝让我立刻钻进去。 我正不知该怎么解释是好,只好硬起头皮等着接受郭老师的批评。 没想到, 郭老师并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着说了句: “虽然把我的名字写反了, 但这位老师的书法还是挺不错的!” 轻轻的一句话, 不但化解了尴尬, 也拉近了我与郭老师的距离。 从那一刻起, 郭老师的儒雅与谦和就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头, 并吸引着我努力向他学习和靠拢。
课堂教学模式解构与建构之功。 郭老师参加浙江省跨世纪骨干教 师 培 训 班 期 间 ( 1996—2000年), 在分析了几十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结合他自己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 对当时教育界公认的权威魏书生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2000 年,郭老师把自己的思考写成了论文《还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对魏氏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的解构》, 文章一经发表, 便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强烈的学术反响。 浙江外国语学院张孔义教授这样评价: “郭老师提出的解构这些盛行的教学模式的观点, 对于一线语文教师怎样学习、 运用、 甚至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提供了方向。” 随后, 郭老师又接连发表了 《对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的再认识》 《语文教学需要模式但不唯模式》 这两篇颇具影响力的文章。 在解构他人的语文教学模式的同时, 郭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构建了 “读—品—悟—拓” 的文学作品教学四字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被浙江教育学院蒋成瑀教授誉之为 “一个既能体现文学教学的认知价值, 又能体现语文教学功能的实用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在浙江省中学语文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相关的多篇课例被收入 《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等书。
校本综合实践活动探索之功。在新一轮课改中, 特别重视各个学科以专题学习、 项目学习等方式开展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以此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而早在10 多年前,郭老师就已对如何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深入地实践与探索,相继撰写并发表了 《整体设计, 校本实施——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实施的构想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等一系列论文。 这些论文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 归纳出了高中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的多种类型(专题研究型、 创意实践性、 社会调查型、 社团活动型、 学科结合型、 社区服务型等), 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坚持开展卓有成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并以课例的方式阐述有效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郭老师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本、 以校为本、 任务驱动、 整体设计, 强调学生体验式学习和多元评价体系等观点, 与新一轮课改的理念完全符合, 这一研究对促进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实施有着深远的影响。 《浙派高中语文十二名师经典案例赏析》 一书以 “郭吉成和语文学习活动课程” 为专题推荐了郭老师的这一研究成果。 尤为难得的是, 郭老师的相关研究成果还获得了浙江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
专题课例研究与推广之功。 大约在七八年之前, 郭老师着力开展专题课例研究并勉力推广之。 高中语文专题课例研究是一种走入真实情境、 针对教学问题进行专题式诊断的教学行动研究, 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于一体, 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 通过对专题下的系列语文课堂教学的全程跟踪或其中的若干事件的解剖, 使之形成个人反思的对象、 理论研究的素材和他人学习的示例。 近五年来,郭老师省名师工作室先后确立了“散文作品教学内容的确定” “论述文思辨写作” “核心素养下的群文教学” 等10 多次专题课例研究的线下活动。 这些专题活动立足于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学技能的锤炼,立足于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的统一, 立足于自我课堂教学理念与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每位参加活动的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均带着具体的问题和思考去上课、 观课与评课。 每次接地气而显实用的活动, 都是每位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教学艺术学习和教学技能提升的过程。 行之有效的语文专题课例研究活动不但成了工作室的特色, 也促进了工作室学科带头人专业素养的综合提升。 在郭老师的引领下, 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发表了专题课例研究研究论文、课例、 教学设计近30 篇, 相关的研究成果获浙江省教师教育规划课题成果一等奖。
发表教育教学文章600 余篇。这是郭老师长年笔耕不辍结出的硕果, 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近100篇, 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5篇。 郭老师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直面教学问题、 立足教学实践而写的。比如他2020 年上半年发表的万字长文 《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实践新课程理念——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要处理好的若干对关系》, 就是在听了大量的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 深入思考了有关大单元教学、 学习任务群、 群篇教学、 单篇教学等问题后提炼而成的; 又如源自他自己课堂教学实践的 《高中语文课文教学处理艺术谈——从三对辩证关系谈语文课文教学中的创新求真》 一文, 阐述了课堂教学对教材中存在的 “具体与抽象” “长与短” “深与浅” 三对辩证关系的处理策略。 郭老师曾在一篇文章中直言不讳: “教师的研究就是不断地反思问题, 在自己的实践中发现、澄清、 解决某个真实的问题。 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在持续不断解决自己的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 因此, 研究 ‘真实的’ 问题才是切合实际的真研究。”
编著出版教学用书35 册。 郭老师出的书不仅量多, 而且质高。其中有不少是填补空白之作, 如郭老师的 《走入真实情景的教学研究——课例研究》 《本真语文教学与课例剖析》 等专著, 为广大教师有效开展课例研究提供了模板, 被不少老师作为案头必备; 又如由他主编的 《新课标高中论述文写作指导》 《新课标高中叙述文指导》《新课标高中实用文写作指导》, 构建了一个相当完整的高中写作教学体系, 成为一线中学语文教师写作教学不可或缺的 “良师益友”。 笔者有幸参与郭老师领衔主编的数册教学用书的编写, 郭老师常对我们说: “现在出版一本书很不容易,我们要对得起出版社的编辑们, 不可辜负他们的信任; 更要对得起用这本书的广大师生, 让他们有获得感。” 因而, 每编写一本书, 他都亲自操刀, 为我们写好详尽的体例和样章, 然后多次召开编写会和审稿会, 一次又一次地打磨, 力求尽善尽美。
承建省精品选修课程3 门。 郭老师是浙江省高中选修课程开发的先行者和首批实践者。 在2012 年发布的浙江省的深化高中课改方案中, 提出了 “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 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 的指导思想。 于是, 校本选修课程开发成为了浙江课改的焦点, 同时也是难点。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 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建设颇具挑战性。 郭老师基于自身丰厚的学识和多年的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经验以及对高中学生学情和兴趣的深度理解, 他承建的 《我们一起来作文》 《文学欣赏与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写作》 等3 门选修课程被评为浙江省精品选修课程并面向全省推荐使用, 颇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郭老师开发的每一门选修课程, 均立足高中生的学情和高中语文学科特质, 以培育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语文特长为宗旨,从而使选修课程成为了必修课程不可或缺的补充。 同时, 这些课程也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开发和使用选修课程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范本。
以上所述的 “三立”, 仅仅基于笔者对郭吉成老师的一些粗浅了解, 只能勾勒他的一个侧影。 郭老师是浙江省语文界的一棵枝繁叶茂的苍天大树, 绝非拙文所能尽述。“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