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公开专利中治疗瘰疬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

2021-04-01 13:51杨亚静高长玉刘树民闫福平张成宇王思惠景成辉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玄参贝母夏枯草

杨亚静,高长玉,刘树民,闫福平,张成宇,王思惠,景成辉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瘰疬是指发于颈项、耳后甚或连及胸腋、腹股沟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多发于青少年,女性多于男性。因其结核成串,累累如贯珠状,故名瘰疬,有小瘰大疬之分[1],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体表淋巴结结核、急慢性淋巴结炎等[2]。

中医古籍中有很多关于瘰疬的论治,“瘰疬”二字始见于《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篇》,“黄帝问于岐伯曰:‘寒热瘰疬在于颈腋者,皆何气使生?’岐伯曰:‘此皆鼠瘘,寒热之毒气也,留于脉而不去者也’”。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有针刺治疗瘰疬的相关记载,《灵枢·寒热篇》指出“其小如麦者,一刺知,三刺而已”。之后历代医家发展了诸多治疗方法,包括内服汤药、膏方、丸、散、丹剂等,也有外用贴膏、针灸等,至明清时期瘰疬的治疗日益发展完善[3]。

瘰疬的发病具有病程长、易破溃、不易愈合等特点,迁延不愈,易成顽疾[4]。中医注重增强人体抵抗病邪的能力,使气血阴阳达到动态平衡,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中医在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等治疗原则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临床思维方法,针对瘰疬患者的体质、病情、证型等,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瘰疬能减少西药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

本研究着重分析中国知网中治疗瘰疬行之有效的专利,对相关处方的方药、剂型、药物类别等分别进行统计,将所得数据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8,构建治疗瘰疬的数据库;同时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 软件中的Apriori 算法模块,系统梳理其中的用药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方药来源及检索方法 选取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2019 年8 月30 日以前发表的中药治疗瘰疬的专利,以“瘰疬”为主题词或关键词或专利进行检索,共64 条。

1.1.2 纳入标准 主治瘰疬的专利。

1.1.3 排除标准 ①主治疾病不是瘰疬;②不是以中药为主治疗瘰疬;③治疗瘰疬药盒的外观设计专利;④重复及无法获取完整方药的专利等。

1.1.4 数据规范化处理 整理所选的方药组合,剔除化学药物和药用辅料等,如还原型谷胱甘肽、EM 原露、卡波姆、蜂蜜、蜂蜡、冰糖、香墨、粳米、茶叶、醋、酒、香油等。参考2015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5]和“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学》[6]对中药名称和分类等进行规范。涉及中药别名、道地药材或中药炮制方法等,若对功效影响较小者,则规范为同种中药名(例如斑蝥与虎皮斑蝥、莪术与芜术、川芎和抚芎、黄芪与生黄芪、牙皂和皂荚、麻雀粪和白丁香、贝母和大贝、浙贝母等);若影响显著,则分别录入(如川乌与草乌、生地黄与熟地黄)。

1.2 研究方法

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8 建立数据库,根据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将符合标准的文献导入数据库,采用双人录入的方法录入数据,并二次核对。对于药物组成,单个医案中出现的药物记为1,否则记为0。然后采用SPSS Modeler 18.0 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按照检索要求,共检索到64 个专利,根据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剔除非中药为主、主治病不是瘰疬、无具体药物描述等不符合标准的3 个专利,剔除同一发明人、或以壮药为主、或组方原则相似的治疗瘰疬的专利33 个,最终纳入28 个专利。

2.2 剂型分析与讨论

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瘰疬专利的用药剂型分析

其中丸剂、外用膏剂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剂型。汤剂主要用于瘰疬初期,“汤者荡也”,药效作用迅速,针对患者症状复杂、变化快,可以结合患者当下的症状,及时调整方药。丸药或者胶囊,多用于病情稳定阶段的患者,“丸者缓也”。外用膏剂多用于瘰疬成脓未溃或已溃期,需要拔毒化腐、活血化瘀、祛瘀生新者。专利中治疗瘰疬的剂型还有酒剂、茶剂。酒可增强温经活血、祛腐生新的功效,将玄参、夏枯草、连翘、海藻、何首乌等治疗瘰疬的中药与白酒一起蒸煮后内服,可以清热散结消肿。而将川芎、夏枯草、乌梅、薄荷、红花、连翘、茶叶等粉碎后混合均匀,代茶饮,便于携带,方便服用。

这几种剂型,在临床中可以根据患者的证型、病情变化等,或分阶段使用,或者外用、内服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缓解患者的病痛。

2.3 治疗瘰疬中药使用频次分析

28 个专利,共涉及中药182 味,349 频次,其中用药频次在3 次以上,即用药频次大于10%的中药有35 种。用药频次小于10% 的中药较多,对于用药规律的总结意义不大,不纳入统计分析。用药频率最高的为清泻肝火、散结消肿之夏枯草,用药频率大于40%。夏枯草苦寒较重,具有泻肝火、散郁结的作用,常被应用于瘰疬之肝郁化火、痰火凝聚型。玄参用药频次位居第2,擅清各种实火、虚火,有清热泻火、滋阴降火的作用,多应用于肝肾阴亏、阴虚火旺型瘰疬。当归用药频次与玄参同列第2,有补血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常与疏肝理气、化痰药配伍,用于治疗虚实夹杂、痰瘀互结型瘰疬,其阴亏与火、痰、瘀并存。其他用药频次较高的药物有牡蛎、全蝎、蜈蚣、僵蚕等平肝潜阳;贝母、海藻、半夏,或温化寒痰,或清化热痰,或燥湿化痰,全面祛除痰饮之邪;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白术、白芍、当归等补益亏虚之气血;陈皮理气健脾、木香行气止痛,多应用于气机郁滞、痰瘀积久不散而耗伤气阴之瘰疬。结果见表2。

表2 28 个专利中使用高频率中药频次分析

2.4 治疗瘰疬中药所属的类别

使用频次较高的35 味中药按功用归纳为9大类,结果见表3。由表3 得出的用药规律与瘰疬的病因病机相吻合。

表3 35 味中药所属的类别及使用频次

从表3 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清热药使用频次最多,占比27.01%;其次是化痰药,占比21.84%,包括清化热痰、温化寒痰、健脾燥湿化痰、行气化痰等;活血化瘀药次之,占比13.79%;理气药位居其后,占比10.92%,包括疏肝理气、理气健脾调中、行气止痛等;补虚药和平肝息风药均占比10.35%。

以下药物具有散结功效,夏枯草、玄参、连翘、生何首乌等,能清热泻火、解毒散结;贝母、天南星、半夏、白芥子、陈皮等,能化痰散结;牡蛎、海藻、昆布等,能软坚散结;蜈蚣,全蝎等,能攻毒散结;穿山甲能活血化瘀、破血消癥。诸药在临床应用中根据患者的证型,与相应的中药配伍使用,能更好地治疗瘰疬、痈疮肿毒等疾病。

历代医家多认为,瘰疬的病因多起于患者忧思恚怒或情志抑郁,肝气郁结,从而影响脾的运化功能,或加外部风、热、火邪的影响,郁久化火,聚湿生痰,痰火互结于颈部,最终形成肿块。此外,肺肾阴虚,虚火上炎,热灼津液为痰,搏结于颈部,亦成肿块。瘰疬初期多以实邪为主,中后期病程迁延日久,耗伤气血津液,多夹虚和瘀。临床治疗中多以益气养阴、清热化痰散结为主,辅以行气健脾、活血化瘀,依据患者的体质和当下的病情进展辨证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4 网络图与关联度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治疗瘰疬药物之间的关联性,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 软件中的Apriori 算法模块,对28 条专利中涉及的高频次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选取频次大于3 的药物,共35 味。设定最低支持度为15%,最小置信度为75%,其中线条的粗细与药物之间的关联频数成正比,得到关联规则,见图1、表4。

图1 药物关联规则图

分析图1、表4,发现治疗瘰疬的中药组方中,相关性较高的药物组合依次是贝母-夏枯草、玄参-牡蛎、夏枯草-海藻、连翘-夏枯草、乳香-没药等。其中贝母-夏枯草的相关性最高,支持度为32.143%,表示在28 条专利中,贝母、夏枯草同时出现的方剂占方剂总数的32.143%;置信度为77.778%,表示在所有应用夏枯草的方剂中,有77.778%的方剂会同时应用贝母。贝母味苦性寒,归肺、心经,清热化痰、解毒散结消痈。夏枯草辛、苦,性寒,归肝、胆经,善清肝泻火、散结消肿。二药同用,能增强清热解毒散结的功效。乳香、没药同为油胶树脂,归心、肝、脾经,相须使用,能增强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

表4 35 味中药关联规则表

关联规则表中,这几组应用频率较高的药物组合,乳香-没药,玄参-牡蛎-贝母,夏枯草-海藻-当归,连翘-夏枯草-贝母等,与历代名方消瘰丸、内消瘰疬丸等组成药物相似。

玄参-牡蛎-贝母即是清朝著名医家程钟龄所著《医学心悟》中的名方“消瘰丸”,功效是清热滋阴、化痰、软坚散结,主治肝肾阴亏、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痰核等。其中玄参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擅清无根之火;牡蛎咸,微寒,归肝、胆、肾经,生用潜阳补阴,软坚散结;贝母清热化痰,解毒散结消痈。三药合用,滋肝肾之阴,清肝肾之虚火,可使阴复热除,痰化结散,瘰疬自消。现代临床中用于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体表肿块、淋巴结结核、卵巢囊肿等。

夏枯草、海藻、当归、贝母、玄参、牡蛎等是清代名医顾世澄《疡医大全》中的名方“内消瘰疬丸”的主要组成药物,包含消瘰丸之义,加入夏枯草善清肝胆郁热、消瘰疬;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海藻苦、咸,寒,归肝、胃、肾经,能软坚散结、泻火消痰。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夏枯草、玄参、浙贝母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天花粉、海藻、当归有调节免疫和微循环的作用[9]。诸药合用,具有疏肝解郁、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之效,治疗肝郁化火、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或肿或痛。

4 结语

通过对28 个治疗瘰疬的专利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夏枯草、玄参、连翘等清热泻火解毒药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贝母、天南星、半夏、白芥子等化痰药,适用于阴虚火旺、痰火互结型瘰疬。此类证型在瘰疬的初期、中期、后期均可出现,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瘰疬发病中期多虚实夹杂,阴亏与火、痰、瘀并存,这个阶段用药比较复杂,牡丹皮、大黄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当归、乳香、没药等活血补血、化瘀行气止痛;牡蛎、海藻、昆布等软坚散结,全蝎、蜈蚣等攻毒散结。瘰疬后期则因火、痰、瘀邪堆积,更加耗伤气阴,多运用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生地黄、甘草、当归、白术、白芍补益气血,适当配伍陈皮、木香等行气,使补而不滞。

在当前学习和工作压力较高的社会状态下,亚健康状态人群呈明显上升趋势。为了减少瘰疬及相关淋巴结核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我们需要在“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指导下,给予积极有效的干预,特别需要注重情绪和心理压力的疏导。

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系统分析中医药治疗瘰疬相关专利中的方药,归纳出一些药物组合规律、药物功效特点以及相关性,以期开发民间验方,为临床更有效地治疗瘰疬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玄参贝母夏枯草
不同产地的贝母中主要生物碱的含量比较及其毒性评价
散结良药玄参 食疗有方
王莹作品赏析
玄参良种的子芽分级标准研究
夏枯草的妙用
夏枯草:清热去火的凉茶成分脾胃气虚者慎服
地产中药材玄参栽培及加工关键技术
清肝散结夏枯草
夏天清热,离不开夏枯草
贝母素乙对放射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