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缩唇呼吸训练器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康复干预中的应用

2021-04-01 07:26王晓云丁春红顾连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训练器呼气吸气

王晓云 丁春红 顾连弟

肺癌位居全球癌症致死首位,5 年内病患生存率极高,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发病数量85%,且超75%已处于中晚期[1]。手术切除肿瘤病灶治疗过程会损害肺与气体交换功能,导致运动活力降低、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等症状[2]。术后常规呼吸训练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深呼吸等,可改善肺功能,尤其是缩唇-腹式呼吸是公认的家庭训练办法,但由于疼痛、动作完成度低、高龄等原因,对呼吸肌功能锻炼效果一般,训练依从性,同时,存在训练强度、形式是否标准、可控等问题,导致康复疗效并不理想[3]。因此,本研究将新型缩唇呼吸训练器应用于NSCLC 患者肺功能康复干预中,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0 月医院呼吸科收治的88 例NSCLC 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 例,纳入条件:均首次在医院通过病理学、影像学和临床表现诊断为NSCLC;入组前尚未接受任何靶向药物治疗;癌细胞未转移且预计生存时间≥12 个月;临床资料完整;积极配合本次各项检测及调研。排除条件:合并其他系统恶性肿瘤;认知功能障碍或无法正常交流;伴随严重肺部感染、肺心病、肺气肿、哮喘等疾病;重要临床资料缺失。对照组中男23 例,女21 例;年龄42~89 岁,平均65.90±9.15岁;TNM 分期:Ⅰ期14 例,Ⅱ期11 例,Ⅲ期19 例。观察组中男25 例,女19 例;年龄43~89 岁,平均64.75±8.79 岁;TNM 分期:Ⅰ期16 例,Ⅱ期10 例,Ⅲ期18 例。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训练,包括:常规治疗、护理及呼吸训练,内容有健康宣教、协助翻身、运动指导、腹式呼吸、缩唇呼吸、人工呼吸阻力训练、全身呼吸操等,于每日上午8:00~10:00,下午15:00~17:00、晚上19:00~21:00 三个时间段中,各选取15 min 训练,3 次/d,持续14d。具体内容:

(1)自确诊起定期评估肺功能代偿情况,填写运动喜好如太极拳、散步等,制定运动频率。

(2)腹式呼吸:患者实际取坐、卧位,指导缓慢、均匀经鼻吸气(腹部隆起)、经口呼气(腹部凹陷),吸呼比范围在1:3~1:2,协助适宜高度卧位,语言引导患者左手置于前胸,右手置于上腹,感知自身胸腹活动,放松调节,15min/次,2 次/d,按照数量度循序渐进调节训练频次。

(3)缩唇呼吸:视患者实际选取坐或卧位,指导改变嘴唇形状为“鱼嘴状”,经鼻吸气呈“鱼嘴状”口型呼出,吸呼比调节为1:2,重复5min,吸气时胸部维持不动、腹部充分隆起,屏住3~5s;嘴唇前方15cm 处置一根点燃蜡烛,呼气自行调整口型缩窄度,嘴巴紧缩呈鱼嘴状,腹部肌肉缓慢收缩、增强腹腔内压,腹压增高后膈肌上升、挤压肺部接着缓慢呼出气体(6~10s),要求尽量维持烛火倾斜且未熄灭,8~10 次/min。

(4)全身呼吸操:联合缩唇呼吸+肢体动作,其中吸气上举左、右手,呼气放下左、右手。重复进行如下练习:左、右手自然置于躯体左、右侧,伴随吸呼转变交替上移、下滑,接着左、右手握拳,且屈曲左、右臂肘关节,依次交替斜前方出击,再屈膝90°,交替抬高左、右腿,均随吸呼调整,重复3 次。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指导患者利用新型缩唇呼吸训练器进行辅助缩唇呼吸康复训练,采取100~200 呼吸/次,2 次/d 的训练方案,动态持续观察8 周,以无重度疲劳感或呼吸困难为宜,具体方案如下:

(1)新型缩唇呼吸训练器构造:主要由可更换式咬嘴、壳体、复位弹簧、活塞杆、计数传感器、流量阻力调节阀(旋钮)、电子显示屏、可充电电池等组成。

(2)工作原理:训练前调节训练器底部通气孔数量控制流量、呼气阻力,出现 2、4、6 个通气孔档位分别对应1 200 、900、600ml 3 个容量刻度,依靠患者呼气产生气流推动内部活塞杆自下运动,停止后活塞杆于弹簧力下复位,期间活塞杆触发下方对射式槽型光耦,转化电路精确显示并记录训练次数,患者首次从6 个通气孔(低阻力档)开始训练,逐渐寻找适宜的阻力档位。

(3)详细使用步骤:安装塑料咬嘴于进气口,确保牢固不漏气,打开训练器上部开关接通电源、开启电子显示屏,旋转底部阻力调节按钮,按照患者每日评估结果调节高中低3 个等级阻力,指导患者手握训练器中部置于胸前,鼻子深吸气后紧咬塑料咬嘴,平稳呼气入训练器内,结束后松开嘴巴,再次吸气进行第2 次训练。新型缩唇呼吸训练器可存储每例患者的每日训练记录,医护人员统计数据分析为折线图,每周及时调整个体化具体针对性呼吸频次与强度。

1.3 观察指标

1.3.1 肺通气功能[4]肺活量(FVC)、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 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FEV1/FVC)、最大通气量百分比(%)、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氧合指数(OI)等项目进行检测。

1.3.2 BODE 多维分级评估[5]干预前后由研究者对体质量指数(BMI)、FEV1数值、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测定最大6min 步行距离(6MWD)。其 中 BMI>21 记0 分,BMI ≤21 记1 分;FEV1占预 计 值≥65% 得0 分,50~64% 得1 分,36~49%得2 分,≤35%得3 分;MMRC 评估[6]结果中0级除剧烈活动无显著呼吸困难或1 级快走或上缓坡时有气短均得0 分,2 级呼吸困难比同龄人步行慢或自身速度平地行走需停下呼吸得1 分,3 级平地上步行100 m 或数分钟需停下来呼吸得2 分,4 级显著呼吸困难而无法离开房屋或穿脱衣服时气短得3 分;6MWD ≥350 m 得0 分,250~348 m 得1 分,150~349 m 得2 分,≤149 m 得3 分。最终BODE指数分级累计评分结果为:1 级(0~2 分)、2 级(3~4分)、3 级(5~6 分)、4 级(7~10 分)[7]。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形式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 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取两独立样本 Wilcoxon 秩和检验。检验水准 α=0.05,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肺通气功能比较

观察组最大通气量百分比、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FEV1、FVC、FEV1/FVC 等肺通气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肺通气功能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BODE 多维分级评分比较

观察组BODE 多维综合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BODE 多维分级评分比较

3 讨论

胸腔镜等微创技术经改良后广泛用于NSCLC 确诊患者的手术治疗,有效减轻切口、创伤及疼痛,并降低肺功能损伤,但是鉴于NSCLC 癌细胞生长缓慢,转移时间加长,术后3 d 内呼吸功能发生不同程度损伤,且常需1~2 周缓慢恢复,而呼吸肌对通、换气功能的有效进行至关重要,因而改良呼吸功能成为NSCLC 预后与日常疗效的重要目标。国内新版肺康复指南认为,包含健康教育、运动、呼吸训练、心理及行为干预、氧疗和无创通气等在内的个体化综合、全面评估病情干预是促使肺康复、预防复发的关键手段[8]。越来越多学者采取多样化呼吸训练形式,结合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搭配训练,以充分锻炼吸气肌、呼气肌、膈肌等,调节呼吸频率、流速,及时纠正肺泡通气量、心肌供氧、供血等问题[9]。基于肢体为主的运动训练成为肺康复方案的关键构成,而借助呼吸训练器以专业针对练习呼吸肌等训练被十分重视。

从肺康复生物学病理机制分析横膈由C3—5 支配,提供60%~70%的吸气功能,NSCLC 患者因长期静卧等因素使其吸气肌功能减退、部分肌纤维选择性萎缩,发生肺通气功能障碍、咳痰力量减弱等不良状况[10-11]。常规缩唇呼吸或呼吸训练操方法形式单一,患者依从性较差,而呼吸训练器工具可更为精准把握肺通气、肺换气平衡,发动呼、吸气间肌肉协调性及耐受力,实现个体由浅至深逐步肺部细胞有氧运动、新陈代谢、血氧比及呼吸功能改善[12]。同时老年患者常存在多病共存、衰弱、行动不便、骨骼肌功能障碍等特殊状况,使其康复依从性偏低。

由于临床传统改善肺功能呼吸训练办法无法精准确定训练目标,且无法评估患者腹式、缩唇呼吸等掌握度与熟练度,以及因患者自身疾病或疼痛所致的配合度低等原因,无法及时保障上述办法实施与疗效调整,而部分文献认为呼吸训练器可良好弥补上述缺陷。本次研究对NSCLC 患者采取新型缩唇呼吸训练器辅助进行肺康复训练,其作用原理为通过改善呼吸肌神经肌肉调控可塑性,重塑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在患者对抗加压的阻力呼吸训练,提升气管内压、肺泡有效通气量、气流控制能力等过程,增强咳嗽反射能力,实现肺功能改善目标[13]。在训练过程中,设定精准训练目标,依据病情由低至高,标准量化个体化训练内容,操作简单便捷易于掌握接受,提升患者完成训练的信心,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最大通气量百分比、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FEV1、FVC、FEV1/FVC 等肺通气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借助此新型缩唇呼吸训练器可强化吸气肌锻炼,减弱呼吸频率、舒缓吸气肌疲乏状况,在延缓呼气、降低残气量,规避小气道过早陷闭同时,改善肺功能相关指标。此外,BODE指数作为多维分级系统,涵盖的FEV1%预计值、6MWT (m)、mMRC (分)、BMI 等生理学、功能性指标,反映患者全身状况,已成为临床评估、诊断呼吸性相关疾病指标的功能键标准,而本文将其作为评估NSCLC 患者肺功能康复指标结局,得出观察组BODE 多维综合分级明显更低(P<0.05),证实其上述指标康复效果更佳。

另外,呼吸锻炼器作为吸气肌主动锻炼装置,有效控制缩唇度减少面部肌肉疲劳,且小巧轻便、操作简单易上手,通过自动及时存储呼吸次数、日期等,提供可视化的训练目标;不同呼吸阻力档位可调的标识利于患者与家属监督持续呼吸训练, 提升信心,构成良性循环,这为原本需呼吸动作训练实现呼、吸频率调控,胸廓和肺泡扩张所致的肺呼吸功能效果显著提升提供支持[14]。

总之,新型缩唇呼吸训练器运用于NSCLC 患者肺功能康复干预,可有效改善肺功能相关指标,提升BODE 多维综合分级,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训练器呼气吸气
抽吸气流量对催化惰化系统性能影响
如果你很生气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耦合运动数值模拟
下肢关节持续被动活动训练器对骨科康复的影响
简易游泳姿势训练器在教学中的应用
新型起搏器术后康复训练器的结构设计与临床应用
十大武学秘籍教学速成
没事多练壮腰功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