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学科参与的医护到家平台在颅脑损伤致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

2021-04-01 07:26程晔周菊宋鲁平陈小武贾海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医护颅脑偏瘫

程晔 周菊 宋鲁平 陈小武 贾海英

偏瘫是颅脑损伤后常见并发症,主要由于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继而造成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肢体运动功能不协调,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1]。颅脑损伤致偏瘫恢复周期较长,短期的康复治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对患者实施具有连续性、针对性的康复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2]。常规院外康复指导中以口头宣教、健康手册宣教为主,受患者年龄、文化差异等因素影响,导致多数患者院外康复效果不佳。近几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移动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中,为患者获得医疗信息提供捷径[3]。基于多学科参与的医护到家平台是由医师、康复师、护士共同参与院外管理的移动互联网平台,该平台是集患者信息、护理信息、功能锻炼定时提醒以及自动回复功能为一体的管理平台,可实现院外在线指导,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在部分医院得到应用,取得满意效果[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基于多学科参与的医护到家平台在颅脑损伤致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7 月在医院治疗的6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患者经过临床CT 或MRI 检查确诊为颅脑损伤;首次确诊,并发偏瘫。排除条件:先天性肢体功能障碍;无凝血功能障碍;认知、沟通障碍;依从性较差。按照组间基本特征相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21 例,女9 例;年龄23~58 岁,平均41.36±3.65 岁;病程5~14d,平均9.62±2.56 d;偏瘫部位:左侧18 例,右侧12 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 例,高处坠落伤14 例,其他7 例。观察组中男19 例,女11 例;年龄24~60 岁,平均41.36±3.65 岁;病程3~16d,平均9.69±3.01d;偏瘫部位:左侧16 例,右侧14 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 例,高处坠落伤15 例,其他5 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偏瘫部位、致伤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方案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研究对象知情同意。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入院一般宣教、康复训练指导以及出院后电话随访等。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多学科参与的医护到家平台管理。

(1)平台软件设计与管理:医护端由1 名康复师、1 名临床医师、1 名营养师及2 名责任护士共同管理,护士负责计划的实施,康复师负责帮助患者制订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临床医师负责对患者病情恢复效果评价,与康复师共同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在医护端在线答复患者疑难问题,责任护士负责指导患者对平台的安装与使用、平台维护、向患者推送护理信息以及训练计划。患者端包括患者资料管理、患者个性化服务、远程视频康复指导三部分组成,实现集患者信息管理、护理信息、功能锻炼定时提醒以及自动回复功能为一体的管理平台[5]。

(2)医护到家平台的安装与使用: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指导患者或家属下载医护到家平台软件,采取实名制注册,填写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患者信息填写完成后,护士通过医护到家平台向患者推送护理信息、康复训练方式等模拟信息,指导患者浏览该软件在10 min以上,直至能够独自熟练的操作软件[6]。

(3)健康方式指导:①营养指导,营养师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轻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以进食流质食物为主,如米粥、蔬菜汁、面条。中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饮食主要以糊状食物或流质食物为主,餐前先进食3~5ml,并根据患者吞咽状态适量加减,放慢进食时间,约25min 为宜。餐后指导家属协助患者清洁口腔。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给予鼻饲喂养,进食前后清洁胃管,最初进食200ml,患者逐渐适应后,适当增加进食量;②心理指导,护士通过平台与患者进行沟通,进一步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文化背景以及家庭背景,通过有效的社会支持鼓励患者战胜疾病,不断培养患者对社会支持的主观幸福感。指导家属联系患者同事、朋友等常到家中陪伴,基于患者社会、家庭支持,减少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7]。

(4)康复训练指导:康复师通过对患者肌力、病情、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制定康复锻炼内容:由康复师以及临床医师共同制定康复训练指导,通过文字、短视频以及语音提示等方式向患者推送锻炼内容,并指导患者安全使用辅助锻炼器材,避免引起二次伤害。具体内容:①患者出院后1 周,肌力≤3 级患者给予良肢摆放、肢体被动训练、翻身坐起训练等;肌力>3 级患者给予床边肌力训练;并指导家属将患者训练录制成视频回馈到医护端,医护端人员查看,对不规范的训练动作给予纠正[8];②患者出院后1 个月,在上一阶段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训练内容,为肢体抗阻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上下楼梯训练、核心肌力训练等,同时家属将患者训练视频回馈至医护到家平台医护端,医护人员对患者训练误区进行纠正,同时定期督促患者实施训练,避免耽误病情;③患者出院3个月后,该阶段推送的锻炼内容为巩固上2 个阶段的康复训练成果。指导患者充分发挥日用品的作用,如:筷子、纸张、毛笔等,患者自行取放物品,锻炼其手抓握功能[9]。

(5)通过医护到家平台向患者访问:护士利用平台定期向患者回访,通过一对一形式向患者提供几个开放式问题。如:在您出院后,病情对您有什么影响?您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鼓励患者回答问题,并填写访问单,医师以及康复师以及护士根据患者护理需求及时调整康复计划。此外,需通过平台提醒患者坚持查看推送的信息,定期携带材料回院复查[10]。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生活方式情况及康复效果。

1.3.1 健康生活方式采用促进健康生活方式问卷(HPLP)[11]进行评分,该问卷由患者填写。该问卷共包括压力应对、营养、健康责任、运动、人际间影响以及自我实现等6 个项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总是-从不”分别赋予分值为0~4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方式越健康。该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850,表明该量表具内容一致性信度较高[12]。

1.3.2 康复效果

(1)Brunel 平衡量表(BBS):包括站立计时、跨步站立、独坐举臂、站立举臂、坐立计时等7 部分组成,满分45 分,总分越高表示平衡能力恢复越好。

(2)步行功能量表(Holden):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定,总分5 分[12]。

(3)FIM:采用FIM 评定量表[8]进行评分,总分120 分,分数越高,表明功能独立性越好。

(4)wr-MBI:包括转移、行走、上下楼梯等3个维度10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 级评分,分别赋予分值0~4 分,总分40 分,分数越高,表明运动功能恢复越好[13]。

(5)ADL:总分100 分,96~100 分表示患者可完全自理,75~95 分表示患者轻度功能缺陷,生活基本自理;50~74 分表示患者中度功能缺陷,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协助完成;25~49 分表示患者存在重度功能缺陷,日常活动大部分需要家人的协助;低于25 分表示患者存在极为严重的功能缺陷,日常生活不能自理[14]。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健康生活方式比较

观察组生活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健康生活方式比较(分)

2.2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各项康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分)

3 讨论

3.1 多学科参与的医护到家平台可改善颅脑损伤致偏瘫患者生活方式

颅脑损伤致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程度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但由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相对匮乏,不能准确意识到健康生活方式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我国目前医疗机构中的院外护理中,仅依靠护士采用口头宣教或宣教手册方式指导患者疾病相关护理技巧,无法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且患者在院外康复中一旦遇到困难均可增加其挫败感,不利于其保持良好的健康行为[15]。基于医护到家平台通过多学科的参与制定健康指导,其中心理干预是患者实现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由于颅脑损伤致偏瘫患者常伴有抑郁、缺乏自信等不良情绪,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依从性,让患者更加深入了解自身疾病知识,充分认知健康生活方式对疾病的深远影响。同时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实施相应的营养饮食干预,纠正其错误的饮食认知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压力应对、营养、健康责任、运动、人际间影响以及自我实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多学科参与的医护到家平台的应用利于颅脑损伤致偏瘫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2 基于多学科参与的医护到家平台可改善颅脑损伤致偏瘫患者预后

颅脑损伤致偏瘫是由于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受损而缺血缺氧、肿胀等引起的继发性损害,脑神经细胞由于得不到营养供应而大量死亡,继而导致神经功能缺失而引起。神经细胞死亡与神经功能缺失,会导致患者出现身体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使其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病情稳定后,可通过受损脑组织的功能代偿重新建立运动通路[16]。早期有效的康复训练不仅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还有助于神经轴突与侧支循环重新建立联系,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基于多学科参与的医护到家平台管理中,通过营养指导,为患者机体所需的营养提供保障的同时降低窒息的发生风险,心理指导促进医护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在康复指导中,通过小视频、图片以及文字的形式定期向患者推送康复训练内容,方便医护人员掌握患者病情。此外,康复师与临床医师共同参与康复指导,根据疾病恢复程度及时调整康复训练内容,为患者提供系统性、阶段性、个性化康复训练指导,促进康复训练的有效开展,提高康复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Holden、BBS、FIM、wr-MBI 及AD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基于多学科参与的医护到家平台对提高颅脑损伤致偏瘫患者康复效果具有促进作用。这是因为,核心肌力训练可增加躯干肌、四肢肌的肌力以及耐力,提升关节稳定性,促进下肢功能与平衡功能的改善,助于对行走姿势的调整。从而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以及步行功能。利用其手抓握筷子、纸张、毛笔等综合康复锻炼可改善患者手指活动度以及肢体偏瘫,预防关节挛缩变形,促进其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

综上所述,在颅脑损伤致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采用基于多学科参与的医护到家平台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方式,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康复效果。

猜你喜欢
医护颅脑偏瘫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医护一体化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护理干预效果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