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兰兰,李 峻
(南昌理工学院航天航空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近年来,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跨国经营模式兴起,推进了企业经营国际化进程。在实际经营中,由于企业所处的地域环境、文化背景存在差异,所以容易导致文化冲突,阻碍自身良好发展,难以提升跨国企业的运营效率。因此,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化冲突主要是指不同文化因素之间相互排斥的过程。企业跨国经营中,由于不同地域在文化上存在差异,所以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文化冲突,加大了企业经营管理难度。
文化冲突具有可控性、客观性、双效性、复杂性等特征。文化冲突的客观性是指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处事原则、思想理念等都是不同的,所以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文化冲突的复杂性指文化内涵通过不同方面体现处理,如社会组织、教育等,所以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始终在变化,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企业跨国经营。[1]文化冲突的双重性指冲突的产生既属于一种诱发优势,又是一种挑战。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若是能够对文化的差异性进行合理的利用,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果未对文化冲突进行严格的控制,也会致使企业经营目标受阻。文化冲突的可控性指针对于文化冲突采取冲突分散、回避等形式进行控制,将负面影响降低。
1.价值文化的冲突。在跨国企业全球运行中,文化冲突较为常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在对待风险态度方面,中国企业追求稳健,缺乏冒险精神,而西方企业敢于冒险,支持创新和变革。其二,在对上下级关系理解方面,在中国的上下级关系中,决策权主要掌握在领导手中,下级的反驳意识比较淡薄;但是在西方国家中,下级对上级有质疑权利,反驳意识强烈。其三,在激励员工的形式方面,我国企业国以精神激励为主,对物质激励的重视度偏低。在西方社会和企业中,个人收入和自身努力程度息息相关。
2.制度文化冲突。制度文化冲突对企业跨国经营影响重大,应该高度关注。
表1 日、美、法、英、中文化维度指标
从表1 可看出,在企业跨国经营中制度文化冲突是比较突出的。在中国企业管理中,比较倾向依照上级行政管理机构的指令行事,强调“人重于事”而西方企业则强调“事重于人”。
3.人事政策的冲突。人事政策的冲突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对人才流动态度方面。在中国,通常借助相应的条件对人才流动进行限制;在西方,认为人才的适当流动能够为企业注入新生机。二是对企业员工的工资调整方面,在中国将员工的文化水平、资历作为重要依据,在西方,以工作性质为基础对员工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三是在人才选拔标准方面,在中国,对人际关系、思想素质、个人历史比较看中,在西方,将能力作为重中之重。[2]
1.形成有效的海外经营模式和工作方法。为了有效应对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企业需要立足实际,结合不同社会环境特点,创新经营方法。在此过程中,可借鉴国外的经验,深入探讨企业文化建设问题,优化经营模式,而不是单纯移植国内工作模式,以确保新型经营手段与跨国经营特点和要求相符,进而减少矛盾与冲突的发生。[3]通过适时采用本土化经营战略,有助于促使各项经营活动顺利开展,在整体上缓解文化冲突。
2.识别文化差异,制定应对文化冲突预案。在海外经营过程中,对文化差异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经营效果。在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重视市场、财务等方面的问题,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他国企业文化、政治、社会团体的问题。[4]因此,为了有效应对文化冲突,需要注重文化差异的识别与分析。这就需要企业在经营之前,了解相关的社会文化差异,对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开展调研,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冲突问题解决预案,同时需要全力以赴做好必要的社会工作,建立协调机制、开展文化宣传工作等,避免不必要问题的发生,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另外,在企业跨国经营中,一旦发生文化冲突,可采用相应的预案及时处理,减少负面影响,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3.建立利益共享模式,实现企业文化本土化。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该明确自身的社会义务,有效落实自身社会责任以获得社会的大力支持。在企业跨国经营中亦是如此,要想获得平稳发展,应对当地社会利益进行充分的考虑,一是可减少文化冲突,避免与当地社会的矛盾,二是有助于获得当地社会的支持,对自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另外,对当地资源进行整合也是减少文化冲突的重大举措,打造企业内部文化,为企业文化本土化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跨国经营中,应该从尊重和理解的角度进行交流,坚持求同存异原则,以便有效探寻不同文化之间的契合点,进而建立共同的企业文化,与当地社会共同成长,发挥各自文化优势,实现双赢。
除此之外,为了有效应对跨国经营的文化冲突,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建立利益共享模式,以共同企业文化为目标,实现跨国经营目标,加快企业的国家化进程。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还应该注重将本土化经营作为法宝,加速和当地社会文化的融合,提高管理模式的本土化程度,严格按国际惯例办事,以获得持续发展。在本土化经营模式实施中,不仅要注重人员本土化,如员工工资依照当地标准支付,激发员工积极性,还需要促使资本、产品质量本土化,以当地生产标准为基础,不断研发新产品,一方面可获得稳定客源,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自身竞争实力。[6]
在企业跨国经营中,文化整合是热点话题之一。要想进行有效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确文化整合阶段企业跨国经营中文化整合属于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经历多个阶段才能完成。
1.引进阶段。在企业跨国经营文化整合过程中,引进阶段属于初始环节,是指保持双方文化的独立性。在该阶段,管理层文化整合是重中之重,应作为文化整合工作的核心内容。管理人员是跨国经营的主体,其文化素养与理念对经营成效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应该建立高质量的管理团队,加强管理层的文化整合,为日后文化整合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际整合中,应该注重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还需要对市场、业务等进行适当的调整。为了提升文化整合的实效性,第一要做好对企业管理层人员的跨文化培训工作,丰富相关人员专业知识,强化其跨文化沟通能力,提升管理层的跨文化管理水平,使其起到表率和引领作用。第二在有效实施正式途径的同时,还需要走非正式途径。例如,建立业余爱好者协会、俱乐部等,为管理层之间的交流提供机会,加强管理人员间的互动,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关系。增强企业管理层的稳定性,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融合阶段。融合是跨国经营中文化整合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在实现管理层文化整合的基础上,促使全员文化整合,发挥全体员工效力,以提升运营质量,将企业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为企业稳定发展铺平道路。为了实现该目标,首先要加大对全体员工跨文化培训力度,促使跨文化交流更加顺利,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其次,应该组建项目组,为文化交流创造优越环境,促使不同文化背景的组合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以促使双方进行友好的交流,深化对他国文化内涵的理解,有针对性、目的性地调整自身思维方式,顺利开展业务,提高对国际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进而以良好的姿态迎接跨国经营中的各项挑战。最后,创建无边界沟通平台。如构建内部网上论坛,减少内部交流的阻碍,促使信息共享成为可能,提高全员文化整合的有效性,为跨国经营活动开展提供助力。
3.创新阶段。在跨国经营文化整合中融入创新精神,可为文化整合工作的开展提供不竭动力。在这一阶段,最中心的内容是进行企业文化创新,根据实际情况,打造全新的企业文化,以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与国际环境融为一体,推动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跨国经营文化整合创新阶段,通常会伴随着全球范围内的业务模式优化,或者组织结构上的变化等,因此需要将文化整合与创新阶段的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组织结构的演进,提升文化整合的实效性,以加快企业发展步伐,提升跨国经营水平。为有效落实创新阶段的任务,应该积极参与当地建设,加强对当地环境的了解,增加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塑造诚信品牌,为自身立足奠定基础,以此为契机,实现长远发展。
引入阶段、融合阶段、创新阶段是跨国经营文化整合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三个环节着密联系,层层推进,相互作用。在这三个阶段,引入阶段比较特殊,时间不应该过长,以免拖延企业发展进度,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后两个阶段,值得高度注意的是企业业务模式与组织结构的优化和完善,以打造良好的环境,增强企业文化整合能力,推动企业朝着国际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在实际整合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业务层面,采取不同的手段,确保文化整合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整合风险,实现预期的跨国经营中的文化整合效果,对企业健康、稳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强化文化整合的战略在企业跨国经营中,文化整合战略科学与否直接关系着整合成败,应促使文化整合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1.有效实施企业文化整合策略。文化整合工作具有长期性特征,需要有计划进行。在企业跨国经营中进行文化整合,主要是增强自身文化竞争实力,凸显自身优势。[7]为了真正实现文化的共融,应该加强对所在地企业文化的分析,明确双方企业文化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深入挖掘双方文化资源的优势,注重优秀资源的运用,并在跨国经营中,合理配置文化资源,以促使自身形成强大的文化竞争力,使文化整合方案更加健全,推动整合工作有序进行。在文化整合后所形成的新的企业文化,应该对时代环境、企业战略目标加以考虑,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以保证文化整合的有效性。
2.打造企业文化整合团队。跨国经营中文化整合工作具有系统性,不是某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而是需要全体人员的参与。在整合过程中,企业领导应率先垂范,科学引导,企业员工应该主动承担起自身的责任,积极参与,为文化的整合工作出谋划策,以形成合力。在此过程中,应该注重团队的力量,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提升文化整合效果。另外,优秀的企业文化整合团队还应该具有文化敏感性,以公正的视角看待其他国家的文化,并逐渐增强自身适应能力,有效应对文化冲突。
3.疏通企业文化整合渠道。减少跨国经营中文化整合的阻碍,必须重视企业文化整合渠道的疏通。在实际整合中,全方位的培训交流至关重要,因此,打造和谐的文化环境是开展企业文化整合工作的重要基础,能够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需要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对各方员工的文化传统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文化再造,加快文化整合步伐。此外,应以平等的理念和员工进行交流,不断完善沟通机制,通过多角度交流,端正员工思想态度,增强其归属感,提升企业凝聚力。
4.建立健全企业文化整合机制。文化整合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在整合的过程中,存在多种不稳定性的因素,有效运行整合机制,可为企业文化整合提供保障。因此,应该注重文化整合机制的构建。[7]一是建立与企业发展情况相符的理念体系,借助企业道德、观念等对员工进行引导,激发其斗志,培养其美好品质。二是积极建立企业制度文化,彰显企业文化理念,促使员工在优秀的企业文化中受到熏陶,确保企业文化融合工作规范化,并将企业理念渗透到各个工作环节,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水平提升。三是主动建设企业物质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品牌形象,扩大自身影响力。
(三)选择合适的文化整合模式一体化整合模式对跨国企业文化整合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对不良文化进行剥离,结合企业特点与发展要求,对企业文化进行充实和完善,并将其渗透到各个经营环节中,与经济发展融为一体,不断丰富文化内容,将其作用最大化,以对员工产生良好的激励作用。另外,在文化整合模式的选择中,应该注重导向性,针对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进行合理的选择,明确下一步的前进方向。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稳固自身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