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慧君
摘 要: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任,应勇于担当、有所作为。就业指导是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高职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有助于高职生高质量就业,有助于高职生成为新时代的大国工匠。目前高职生就业形势严峻,高职生的就业观念和职业道德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工匠精神有所欠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路径存在一定的问题,迫切需要探索新的路径来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校企合作;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33-0110-03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随后关于“工匠精神”方面的研究论文在不断增多。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也就是匠人的供给方。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与坚守“工匠精神”的价值追求,不断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应用,推动产教融合,使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
查阅文献归纳,就业指导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大类。广义的就业指导,包括预测要求就业的劳动力资源,社会需求量,汇集、传递就业信息,培养劳动技能,组织劳动力市场以及推荐、介绍、组织招聘等与就业有关的综合性社会咨询、服务活动。狭义的就业指导,是为要求就业的劳动者传递就业信息,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沟通的桥梁。本文采用的是广义的就业指导这一含义,尤其重在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传达工匠精神,传达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大学生在就业过程当中出现了自我定位过高、心理自卑、就业盲从攀比、受挫能力较差、反复跳槽、工作懈怠等问题。因此,加强高职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更为重要。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关注高职生就业指导方面的研究较多,但是当前的研究也没有把企业作为教育主体之一,没有把工匠精神视为高职生的就业追求。工匠精神要成为职业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践行的内涵与目标,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提供技术技能型匠人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加大加深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工匠精神为背景,积极探索与挖掘新的合作育人模式与机制,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通过现实走访发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一模式目前更多地体现在就业也就是找工作这一环节,而不是就业指导过程中。就业指导课程的安排应做出调整,就业指导单独由高职院校来承担,企业与就业指导之间不挂钩,企业承担的是高职学生大三期间实习或就业岗位的提供工作。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尤其是就业指导工作,要在新时代下根据新形势不断创新,不能囿于已有的思维方式,就业指导也要更多地尝试摸索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模式,在就业指导环节加入企业这一主体。
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就业指导的过程缺乏系统性。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围绕大一上学期的就业指导课和大三的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展开,其余时间并未进行就业指导,更多的是专业课程的学习,缺乏全程化、连续性和分阶段的实施。
二是就业指导内容缺乏针对性。从针对性上来说,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是由教师选定统一教材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没有按照年级、专业、学生生源地或就业意向区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教育。大一、大二、大三不同阶段的就业指导课内容上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但目前依然存在大一、大二学生一起上就业指导课的情况。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西北地区的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南方地区的就业指导因为地域经济上的不同,指导内容上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但目前的就业指导内容是完全一致的。
三是高职院校缺乏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缺乏工匠精神的引导,普遍存在“重视基础理论,轻社会实践”的问题。就业指导仅仅停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和毕业前的推荐就业信息上,缺少工匠精神的培育、职业价值观引领的培育和企业文化的熏陶。而工匠精神的培育对高职生求职就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缺乏职业价值观念和企业文化的熏陶不仅不利于高职生的就业而且影响我国大国工匠的培育。
四是就業指导的师资队伍构建不合理。目前指导教师多是辅导员和就业处教师,由于这些指导教师多数是硕士以上学历,多从毕业学校进入入职学校,缺少社会实践经历,导致就业指导教育内容仅停留在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有的人甚至照本宣科,不开展任何实践教育。有的就业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时,注重求职简历的制作、面试技巧的讲解,很少能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就业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而且辅导员和就业处教师多为硕士研究生毕业,在找工作时多为从学校进入学校,或从企业进入学校,而高职学生在找工作时是从学校进入企业。所以,就业指导的教师找工作的经验对指导高职学生不具有较高的可推广性、可借鉴性。
五是就业指导的方式缺乏多样性。目前的途径多是大一时的大班教学、大三时的毕业生就业动员会,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已完成课业或学分,不同专业的上百名学生在一个大教室里上就业指导课,睡觉、打游戏等现象随处可见,很少看到高职生认真地投入到就业指导课程学习中。就业指导课教师面对大班授课也很难开展一对一的就业教育,而且就业指导多为考查课,期末考试时在最后一节课上交大作业即可,而大作业的方式多是写一篇求职简历或发布求职公告等应用文的写作,这并没有实现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就业培养要求。
以上五因素导致就业指导结果缺乏实效性,效果不尽如人意,就业指导仅仅是学生完成了一门课程而已,而这门课程并没有体现学生的求职意向和“工匠精神”的价值追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以就业市场即校企合作的企业作为主要立足点,以学生所学专业和兴趣爱好为基础,开展相应的专业技能训练,推动学生正确职业观的建立,注重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中工匠精神的渗透与融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用工匠精神对高职生进行就业指导,将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生就业指导中,可以让学生在认清自己责任的基础上学习就业方面的知识,进而产生学习动力,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实现自我价值。
对此,我们要以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为结合点,对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标准予以调整,确保其科学性与合理性。此外,要注重引进就业指导中的实践教学模式和就业指导人才的引进,使工匠精神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知识能力提升的重要理念与目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要在就业指导中得到进一步的挖掘,通过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协同合作,对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就业指导进行改革创新,协同育人,使就业指导取得实效。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就业指导做到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高职生从入学到毕业,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其就业心理状态是不断变化的。就业指导应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做到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高职生在不同年级都应有就业指导,就业指导的内容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一年级上学期就业指导要涉及当前就业形势的分析,帮助高职生了解就业形势,进而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爱好了解未来的三年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一年级下学期要涉及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帮助高职生进一步明晰自己的性格和兴趣,比如开展一些性格测试问卷或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问卷,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制定出符合个人未来就业发展的目标。大二年级就业指导的内容要着重高职生就业观念的指导和工匠精神的指导,培养高职生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和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大三年级的高职生的就业指导要着重于就业法律知识教育、求职技巧指导和就业信息的提供三方面。首先要让高职生了解或掌握国家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做到工作中遵纪守法,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不随便毁约,做到诚实守信。求职技巧方面的培训课要告诉高职生在面试时的衣着装扮和言行举止。目前正值疫情期间,各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的提供多为线上提供,通过学院官网或班级群发送,高职院校学生必须积极关注,多为自己寻找就业道路。
第二,要创新就业指导的内容。就业指导不能单独由高职院校自己闭门造车,单独采用书本上的知识,要采用“走出去”的方式创新就业指导的内容,“走出去”要走到就业单位,了解就业单位对高职生的职业需要。这就要求高职生的就业指导必须与就业单位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搭建起就业单位与高职生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充分挖掘企业资源,让学生深入企业,充分开展各类创新实践。在上岗锻炼技术能力的同时,亲身感受企业文化和工匠精神,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得到锻炼,提升职业素养。
第三,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尤其是要重视求职区域。我国幅员辽阔,求职区域的不同对高職生的求职影响很大,就业指导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源地和求职意向地区经济状况。不同地区的就业政策、就业环境,对高职生的就业需求量是不一样的,要结合区域政策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使高职学生进一步了解当前就业企业人才类型和素养培养方面的新要求。
第四,丰富充实就业指导的主体。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单纯依靠辅导员和就业处教师的力量,要从企业中选拔企业导师为教育主体之一,而且要注重发挥企业导师的作用,搭建思想政治辅导员、就业处教师、企业导师的“三位一体”育人平台。同时,除了负责就业指导的教师,任专业课程的教师也要负起相应的就业指导和工匠精神培育的责任。任专业课程的教师在开展专业教学时除了教会高职生学习专业知识,也要适当增加工匠精神培养的引导,使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水平和工匠精神得到双重提升。
第五,实现就业指导方式的多样性。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就业指导现状,增加就业实践环节,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一是邀请合作企业的骨干代表和优秀毕业学生代表来校交流,交流在企业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二是充分挖掘就业文化,就业文化传播中要突出体现就业的主题,利用好学校的平面媒体和广播站,开辟就业指导专题或互动专栏。高职学院和企业育人实践基地多举办一些与就业有关的文化活动,开展各类有关就业的实践活动,如在学校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开展就业类社团、去企业感受企业文化等。
参考文献:
[1] 李杰伟.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8):85-87.
[2] 郭中华.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6):165-166.
[3] 梁惠.文化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0):55-56.
[4] 何春蕾.“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0,(3):78-80.
[5] 孙灵,宿一兵.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黑河学刊,2020,(1):171-172.
[6] 贾迅,杨旭娇.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2):82-85.
[7] 白志贤,谭园园.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342-343.
[8] 孙浩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构建探讨[J].智库时代,2019,(51):45-46.
[9] 储杨.探究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9,(84):207-208.
[10] 李清良.“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中的培养研究[J].农家参谋,2019,(20):293-294.
[11] 张成.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构建[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256-257.
[12] 曾艳.工匠精神引领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模式浅谈[J].中外企业家,2019,(27):137-138.
[13] 魏莉娜.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就业指导体系创设的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65-67.
[14] 刘敏婧.对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9):78-79.
[15] 刘留.“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7-88.
[16] 覃柳云.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指导的途径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8,(3):56-58+127.
[责任编辑 晓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