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月明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同课异构课就是相互学习相互成长的一种交流形式。不同的老师对于同一节内容,其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风格以及老师自身和学生的特点不同,展现出来的课堂也就各有千秋。下面这堂课是笔者的一堂同课异构的展示课,一些感触和体会和大家分享。
教学过程简示
(一)新课引入
1、师:请同学们伸出双手跟我做这样一个动作,(做拍手动作),
学生们迅速回归课堂,带着好奇跟着我一起拍手,速度越来越快,变成热烈的掌声。
师:这个掌声送给自己,也送给周围的人(本堂课是学生与笔者第一次接触,教室里有听课的评委和老师)咱们在做拍手动作的时候,应该也发现其实人体的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一定的对称性(伸出双手示意)。那么在咱们的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对称呢?
2、观察图片,数学源于生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并通过玩填字游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对称的存在。
3、思考:函数是否也会具有这样的对称性呢? 给出一些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和分类。
(二)探索思考(学生参照导学案)
PPT中函数图像(1)(2)分别是函数 和函数 ,完成导学案上的表格,观察图像并思考以下问题:
(1) 根据表中数据,当自变量取一对相反数时,相应的函数值 有什么关系?
(2) 如何利用符号语言来描述函数图象的这种对称性?
观察图像和表格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总结图像特征,提炼符号语言的生成;几何画板动态展示,感受特殊到一般数学思想,并通过函数解析式加以证明;
(三)新课教学
归纳总结得到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关键问题重点强调,加深理解与记忆。
偶函数:一般地,设函数 的定义域为 ,如果 ,都有 ,且 ,那么函数 就叫作偶函数。
注: 为偶函数 图像关于y轴对称。
思考:观察如下函数图象,函数的定义域是什么?它是偶函数吗?
前提条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四)探索思考(学生参照导学案)
观察函数 和 的图像,填写下面的函数值对应表,并回答问题:
(1) 这两个函数定义域是什么?图象的对称性如何?
(2) 根据表中数据,当自变量取一对相反数时,相应的函数值 有什么关系?如何利用符号语言来描述函数图象的这种对称性?
(3) 类比偶函数,你能给奇函数下定义吗?
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并由学生以小组形式作总结发言,教师引导点评。
奇函数:一般地,设函数 的定义域为 ,如果 ,都有 ,且 ,那么函数 就叫作奇函数。
注: 为奇函数 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五)讲练结合
例1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2)由教师讲解,引导分析,规范作答,給学生板书呈现解题过程;(3)(4)(5)由学生自主完成,并到黑板上进行板书演示,教师点评。
例2.已知偶函数f(x)的定义域为[-5,5],且在区间[0,5]的图像如图所示:
(1)画出区间[-5,0]的函数图像;
(2)写出使f(x)<0的x的取值集合.
(六)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教学反思
一、值得肯定的地方
1、引入自然,新颖,鼓士气,得人气。
本节课的引入笔者让学生动动手,看看图,由自然,生活中的对称,汉字的对称,引出函数图像的对称,自然流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目标明确,重视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
新课程实施下,我们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重视结果向过程转变,让学生在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本节课由学生动手填表,观察图像找特征,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教师引导,由特殊到一般,引出偶函数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给出奇函数的定义,设计合理,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探知热情。在函数奇偶性的关键地方着重强调,加深学生的理解,对新知识的呈现完整具体。另外,课件的制作,几何画板的演示,学生练习的投影,实现了多媒体服务于教学的目的。
二、有待改进的地方
1、新知识教学上几个遗憾之处。
①定义中“任意”二字的处理,通过几个图像例子做了展示,没有对“ ”做严谨地讲解和说明,这里可结合“无数”与“任意”,特殊值与“任意”加以理解和区分。
②函数 的奇偶性判断上稍显仓促。学生自主完成该函数奇偶性判断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是只判断出这个函数是奇函数或偶函数,并没有给出正确的答案,由于板书展示的同学给出了正确解答,笔者也就只是稍作讲解而过。这里其实可以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函数 的奇偶性,并结合图像分析,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函数 奇偶性。
2、教学基本功上的不足:加强板书练习,讲课语速需控制。
教学之路漫漫,每一次课例展示对自己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提高,在日后的工作中,还需多学多磨。
(云南省下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