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画的艺术特征及传承的研究

2021-03-31 23:22:51孔令宇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4期
关键词:农民画传承发展

孔令宇

摘要: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在不断实践总结的智慧结晶,近年来,随着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农民画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甚至有的地方已经将农民画看做是十分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保护。新时期下,为了更好的传承农民画艺术,可通过多种方式对它进行保护,如政府部门重视下采取保护措施,兴建农民画场馆,还可以将其融入到校园教育中,通过教育手段,让当代学生喜欢上农民画,并承担起弘扬、传承农民画的责任。

关键词:农民画;传承;教育、发展

前言

农民画也可以称为民间绘画,主要是农民在日常劳作之际,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自己的生活情境展现出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画成为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一朵艳丽的奇葩,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民族文化地域特色。其艺术风格质朴,色彩热烈,表现形式不拘一格,注重意向表现和情感表达,稚中见美,拙中见雅,散发出泥土的芬芳。是农民表现自身生活状态、内心情感、精神品质的方式,农民画具有十分独特的绘画风格,其内容大多是吉祥图画。表达了农民朋友们真挚朴素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画家们用质朴稚拙的绘画手法表现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强烈的色彩和夸张的造型正是农民画家们满腔激情的释放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期下,为了更好的实现农民画发展传承,不仅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参与绘画的全体越来越多,更是将农民画引入到校园教育中,让广大学生可以积极的承担起弘扬农民画的使命,实现农民画的现代化发展。

一、农民画的艺术特征

农民画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题材与内容。

大多数情况下农民画的题材及内容都是来源于农民的日常生活,与农民的信仰、劳动场景、自然特色、情感态度、民间故事等有极大的关联。农民画艺术家并没有经过系统的绘画教育,自己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喜欢怎么就怎么画,其本身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具有自然、奔放的特点,同时蕴含着丰富的乡土气息。

(二)造型与构图。

在农民画中,经常会采取夸张变形手法对画面进行装饰,农民具有良好的节约文明习惯,这种习惯在农民画中具有很突出的表现,在构图形式上十分饱满,不会浪费一丝一毫的画面空间。同时在造型设计上,农民画展现的物体并没有透视变化,依靠的是物体本身色彩变化,以此来突出空间关系,从传统的绘画造型上看,这种绘画艺术是不合理的,但是这却是农民画的特征。在欣赏农民画时,不能用欣赏大画的眼光,也不能按照相应的比例来判断其是否准确、合理,而需要欣赏其是否可以带给人们生活乐趣。农民画造型中的两个特征:

1.变化与统一

物体形态总是有点、线、面、三维虚实空间元素有机的组合而成为一个整体。农民画的变化是寻找各部分之间的差异、区别;农民画的统一是寻求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点或共有特征。没有变化,则单调乏味和缺少生命力;没有统一,则会显得杂乱无章、缺乏和谐与秩序。变化:指农民画的各个组成部分有差异。统一:指农民画的各个组成部分有内在的联系。变化是一种智慧、想象的表现,是强调种种因素中的差异性方面,通常采用对比的手段,造成视觉上的跳跃,同时也能强调个性。

2.提炼与概括

农民画艺术作品中的提炼与概括是指艺术家在对收集到的原始素材资料的使用过程中的主观加工处理,在原始物品中提取对艺术作品更有作用的部分,而丢弃没有用的东西,运用提炼加工的艺术表现形式,将没有艺术规律的道具及原材料,处理成符合艺术审美规律的艺术作品。

3.夸张与变形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农民画作者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需要表达的物体特征放大或缩小,以增强表达效果。

变形是指改变原来的形态、对原来事物的扭曲。变形通常有两种,一是夸张印象深刻的部分或将某一部分减弱或者删除,根据画家意愿去构成绘画,强烈表现自己的感情。夸张和变形是农民画绘画中常用的艺术处理方法,它是根据创作的需要,主观的将客观事物的某些特点进行有意识的改变和组合,使其符合作者的心里和视觉需要。

二、农民画在传承中发展

为了普及农民画的创作群体,提高农民画爱好者的意识与素质,丰富农民画创作的深层次文化语言与内涵,增强农民画艺术创作发展活力,提高农民画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传播力和自信力,使其健康发展,经久不衰,多部门出力,通过不同媒介进行传承。

(一)社会环境下的传播策略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扶持和积极宣传下,各地的画乡不断得到命名,2002年和2008年,三江县独峒镇分别被自治区文化厅和国家文化部分别授予“广西民间特色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2013年,三江侗画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6年三江县荣获“广西文艺之乡“称号(农民画)。三江农民画得到不断到重视和宣传,参与面越来越广,很多作者在各级举办的在展览中获奖,一些作品远销海外。柳州市文联、民协等各级部门举办各类农民画展,到北京举办三江农民画展,开研讨会,采取不同的措施,为农民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1.设立农民画传承基地。三江县独峒乡2013年起兴建农民画博物馆,最开始设立在自治区级传承人杨共国及吴术更的家中,两人对爱好者进行指导,农民画作者不断增加,各地也慕名而来。2020年,政府建起了专门的农民画传承基地,为作者提供绘画材料,安排轮流值班,近年来,作品的产量不断增加,销售的聚道得到拓宽。

2.开发农民画文创产品。讓艺术生活化,农民画艺术被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将农民画直接创作到生活用中,或以作品图片以专业加工到物品,如杯子、雨伞、围巾等,研发出具有观赏性、装饰性、地域性等于一体的农民画文化创意产品,农民画文创产品更适应社会济水平与消费观念,如“三江侗画馆”,农民画在20余种文创产品中展现,受到各界人士亲睐。

3.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广。充分发挥微信、互联网等优势,通过“农民画+互联网”、“农民画+电商”的方式,宣传、推介、销售农民画。独峒村村主任杨吉昌在2020年三月份推进了“一村一品”电商扶贫合作项目,截至目前,通过电商渠道为独峒村村民共销售出40余幅三江农民画,销售额达3.88万元。

(二)加强校园传承教育

校园教育是实现农民画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促进农民画艺术水平提升的有效手段。在实践中,为了更好的将农民画引入到校园教育中,可以嘗试在校园成立专门的农民画艺术培训班,让广大教师可以对农民画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认知,这样才可以让校园教师更加全面的将农民画艺术传授给学生,加深学生对农民画的感知,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传承农民画。此外,在学校教育中,还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设专门的农民画课程,并邀请当地著名的农民画艺术家担任教师,为学生传授专业的农民画知识。在农民画课程设置中,可以设置成专业课程、选修课程两种情况,让艺术生在学习专业农民画课程知识,其他学生可以选修农民画知识,这样可以就可以兼顾到艺术生与非艺术生的发展需求,能让全体学生都对农民画有所认知,为农民画的传承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构建良好艺术环境

在实际中,为了更好的将农民画艺术融入到校园教育中,就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构建良好的互动性艺术环境,让学生可以全方位的感知、体验农民画艺术,提高学生对农民画艺术的喜爱感。在学校教育中,可以设置专门的艺术长廊,开辟农民画板块,在墙面、天花板等上面展示各种各样的农民画艺术,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农民画及本土艺术活动的兴趣。同时在学校教育中,还可以将经常邀请本土的农民画家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农民画艺术家、作品,带给学生良好的艺术体验,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积极的学习农民画艺术。此外,在学校教育中,还可以开设充满农民画特色的民艺窗口,注重本土艺术特活动的开展,如农民画竞赛、农民画鉴赏等,学校要注重为学生提供创作农民画的材料,让学生可以随时进行看、画、做,引导学生能更加深入的体会农民画艺术。

2.整合教育资源,创设特色课程

在实践中,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民画艺术与校园教育的深度融合,还需要注重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开展全方位的教育引导。首先要注重对社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为了强化学校教育效果,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相应的农家体验,深入农村,感受农民的劳作、生活,甚至可以让有经验的老农民带领学生进行耕作、劳动,让学生体会到农民劳作的辛苦、乐趣,并意识到这种辛苦、乐趣是农民画创作的艺术源泉。农民画在校园教育中的融入单纯依靠几幅画是很难实现的,学校还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可以充分的感受农村自然、农村文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农民画知识,并在此过程中磨炼学生的意志,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如在当今的社区中,有很多社区文化园、活动场所,并且有很多守法、孝道、仁义等传统美德的作品,这些作品与农民画有很大的关联,在实践中,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社区,参与到农民画创作大环境中,欣赏具有鲜明农家特色的作品,并以农村建筑、美食等为主题,尝试创作农民画,让当代学生可以在参观、感受、体验、创作中全面了解农民画艺术。

3.校本教材的开发与人才培养

根据当地的农民画特点编制适合的校本教材,将地方的建筑、民族风情等融入其中。小学可设低、中、高不同的教材。广西三江县独峒中心小学10年前开始使用有杨丹老师编制的校本教材,2020年进行了改版,近几年已在整个三江县按片区来特制,如榕江片、苗江片等,多年来为三江培养了无数个农民画爱好者。加强人才培养,是农民画传承的主要途径,2016年以来,柳州市文联和三江县文联在民族实验学校、独峒中心小学、独峒侗画传承基地继续实施等地,开展“培养100个小农民画家”培优工程,从计划到实施,有步骤,有目的,有指导,有收获。目前,柳州市画家、县艺术家及《风雨桥》的美术编辑到创作基地授课。参加此项活动的画家等艺术家60多人(次),培养小农民画家500余名。

总结

综上所述,农民画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特征,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新时期下全面加强农民画的传承、发展,对于社会多元文化建设具有很大帮助。因此,在实践中,必须充分发挥出不同途径的传承教育优势,社会的传播是重要力量。通过校园教育,引导当代学生可以对农民画有客观、全面的认知,并对农民画产生喜爱之情,使得学生可以更加主动的传承农民画,实现农民画的良好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雯萱.基于儿童美术教育的永丰农民画的传承和发展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1):152.

[2]谢云中,胡雪梅.农民画传承教育研究--以贵州水城农民画进校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6(7):142-143.

[3]洪素琴.挖掘本土农民画艺术资源,创设艺术教育环境[J].课程教育研究,2016(25):165.

[4]邵海英.利用本土农民画资源开展幼儿园艺术特色教育的研究[J].学苑教育,2016(20):18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三江农民画的现状和发展研究”(编号(2018KY038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农民画传承发展
春天里(农民画)
龙门农民画的传承与创新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代县成立农民画促进会
今日农业(2020年18期)2020-12-14 19:08:44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20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 15:58:54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07:49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2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