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363”教学模式的探讨

2021-03-31 22:39:23张宗定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4期
关键词:自学法治道德

张宗定

摘要:与其它学科相比,道德与法治更倾向于育人方面的培养,学生要从中学会为人处事、与人为善,但由于各种教学时间以及考试的原因,使得学生更多偏向于学习与深究其它理论学科知识,却忽略了自身思想道德、法治修养的提升。在这个背景之下,要在有限时间里提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并且让学生真正学习与收获道德与法治知识,都是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意义所在。在此提出了“363”教学模式,利用此模式来打造与以往不同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得到有效的教学培养,这就是文章研究的目的与目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363;教学模式;研究

前言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着如何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的问题,处理不好这些问题,且不会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都会影响到后续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各种不利的影响,进而无法在初中阶段给予学生真正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出于这些教学问题背景,将做此次的“363”教育课题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就是将“363”这种教育新模式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形成一条清晰而明朗的教育思路,以从三个阶段、六个环节、三个课型来实施道德与法治教育,从而促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变得更加的完善,学生也能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因此,文章先分为概念层面的分析,再到教育例子的研究,以一一落实此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分析。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之中“363”教育模式的理解与过程

(一)概念层面

什么是“363”教学模式,从其构成来看,它分为三大部分,其一就是第一个“3”,指三个课程教学阶段,分别为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来设计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并且给予学生自学时间去完成关于课程教学目标的任务,这一阶段突出学生的自学自主性,再到学生完成目标阶段自学任务之后的交流与心得分享,即展示点拨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和老师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则是进行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训练与拓展性学习与探索。其二就是第二个“6”,它似乎是对第一个阶段的细化,也就是先从目标设定开始,再到学生的目标自学、自我学习展示、互动交流,一直到后续的教师经典点评、学习精讲、课堂当场训练以及最后的小结拓展性训练等6个细微教学环节。其三就是第三个“3”,它是指课程的三个课型,也就是新授课阶段-复习教学阶段-讲评教学阶段的三个授课类型,这与之前的阶段与环节遥相呼应、彼此联系,并不冲突。

(二)“363”教育模式与道德和法治

出于“363”教育模式的便捷性和全覆盖性,可以看到此模式之中存在很多的细微教育环节,突出了学生原本的自学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有必要做好彼此教育的衔接,即在具体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合理突出与展现“363”教育环节,以给学生指出一条新的教育出路[1]。

其中,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性质、内容以及目标,可以将“363”教育模式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第一,目标的设定。做好目标设定的工作,不仅要保证道德与法治内容与目标融合起来,还要思考到其中是否有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问题的目标要求,以突出其中的目标自学的模式要求。

第二,学生自学。也就是重视学生自学的过程,突出学生能够自学、可以自学的过程,让学生有机会去学习与探索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促使学生学会去理解与探索道德与法治课程。

第三,学习交流与展现。通过学生一定时期的自学之后,则是创造学生自我学习展现的时间,让学生去表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得学生既可以表达自己的学习想法,又能去倾听其他同学的学习意见,以构建一个学习交流过程。

第四,点评与精讲。也就是发挥学生彼此之间的点评能力,让学生之间互相点评彼此的学习经过,以发挥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能力。其次,则是老师的经典点评,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展示交流后的問题,一一去点评他们的学习,分析他们问题出现的原因,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去提升自我学习效率的方法,以给予学生极大的学习帮助与支持。

第五,课堂的适当学习训练。这一过程则是给予学生与课程知识相互理解与认知的过程,让学生根据自己刚学习而来的知识,去解答具体的道德与法治问题,以从中去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道德与法治知识,由此更进一步给予学生学习上的意见和建议。

第六,最后的总结性与拓展性教学。从之前的学习总总,让学生继续做好课后的学习总结与复习,使得学生根据自己一定的学习时间思考之后,做一次自我对与错的学习总结,从而发现自己的学习问题与发展方向,其次则是教师组织与道德与法治有关的课后拓展性复习教学,如组织具体的课外实践环节,去看一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为人处事的道理,是否理解与懂得利用法治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等。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363”的教例呈现

(一)目标设立-学生自学-自我展现

下面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之中的“勇担社会责任”这个教学单元为例,这一单元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且从中学生可以明白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明白自己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应该落实哪些社会职责,学好这一单元知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治修养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时,可以从这一单元之中的“责任与角色同在”课时内容之中,确定好具体的学生自学目标,让学生围绕这些目标展开自学,从而带领学生从目标之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2]。如根据这一课时的内容,学生要知道什么是责任、责任的含义,懂得自己在社会之中的不同身份而承担的具体责任,知道如何根据具体的社会角色去承担不同责任,这就是此次教学的目标与学生要达到的目标学习层次。

其次,则是给予学生自我自学展现的机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学习后的经历。这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问题,如下面的几个与目标息息相关的学习目标问题,包括:

1.日常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逃课、逃避打扫教室卫生

3.日常过马路遵守交规、不闯红灯

4.偷窃他人的财物

根据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以给予他们一个适当的机会,去学习与思考这些问题,使得学生可以思考这些问题,检验自己是否能够理解这些课程知识,从而给学生一次自我学习的表现。同时,在学生学习完成之后,则是组织一次关于课题的互动过程,以促使学生可以互相讨论此次的学习话题,从而给学生互相交流的机会。如在讨论上述的问题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自己对上述事件的看法,谈一谈这些事件之中的自我责任。好比说,对不闯红灯的这个事件,是否属于违反交规、对自身安全不负责的责任等。

(二)做好点评-课堂训练-课后拓展

经过一系列的学生互动与发表看法之后,做好学生学习点评的事情,也是课程教学的重点与必要环节。此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探讨内容,分析学生是否对责任这个话题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分析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与明白自己在社会不同位置的责任。而后则是布置适当的课堂训练,以加强学生对责任这个话题的理解,因而继续利用学生的课后,组织适当的实践训练,如组织关于责任落实的实践,以拓展学生对社会之中的其它责任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三、结语

总之,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应用,需要从其特点以及关注点出发,对整个课程教学实施优化,就如在“363”模式之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需要关注其中的教学目标、过程以及教学拓展等,也有其它的教育细节,才能做好模式的合理应用,这就是文章研究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廖宝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文学少年,2021,3(9):45-45.

[2]李葶.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研究[J].明日,2021,3(18):105-105.

猜你喜欢
自学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6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艺术品鉴(2020年6期)2020-08-11 09:36:46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