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高考命题视角,诊断区域地理复习方向

2021-03-31 21:32汪功攀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4期
关键词:三角洲内陆定位

汪功攀

地理核心素养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科价值的关键素养。其包涵的内容丰富,既涉及个体的知识、能力、方法、观念、品德;又涵盖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与能力。地理学科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构成。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贯穿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对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区域的认知和分析、结合地理景观的实践分析等核心素养进行了考查。

区域认知是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之一,个体出于实践和发展的需要,根据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将地球表层划分为不同尺度、不同功能、不同类型的区域进行认识。个体通过分析区域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把握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机理,探讨区域之间的联系,评价区域开发的条件与方式,促进区域的发展。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征,区域地理最集中的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的两个特性。区域地理成为高考命题的源泉,高考命题的立足点,考查学生是否达成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的平台。区域地理具有很高的高考命题价值。

一、真題例析

(2020年江苏高考地理)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200km,流域面积210万km2,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下图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下表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

(1)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尼日尔河“水塔”,请分析原因。

(2)说明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概述尼日尔河迪雷-洛科贾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

(4)简析河口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解析】

本题主要以区域为载体,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河流的水文特征、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等相关知识。重在考查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结合所学地理基本原理分析作答即可。

(1)“水塔”一是水量大,为尼日尔河提供的补给水源多,二是地势高。读图可知,富塔贾隆高原所在地区年降水量大,且该区域尼日尔河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阔,为尼日尔河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补给;其次,富塔贾隆高原所在地区地势高,是尼日尔河的发源地,所以被称为尼日尔河的“水塔”。

(2)读表可知,根据马西纳和迪雷水文站年径流量以及年输沙量数据的变化可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减少,主要原因在于内陆三角洲地区地势平缓,流速减小,有利于泥沙的沉积;同时,河湖较多,内陆三角洲面积较大,年降水量相对减少,蒸发量增加,且由于流速减慢,下渗增多,所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减少。另外,由于河湖多,内陆三角洲对河流的调节能力强,所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二、素养立意分析

高考,作为目前最主要大多数的教师,习惯于从考试科目的变化来预测本学科今后的“地位”,但是却容易忽视从考试制度改革中认识其深层的目标。考试制度改革的目的,一是为了扭转过去我们的教育行为过于偏重“育分”,包括文理偏科、重智轻德、一考定终生等等弊端;二是通过考试的“指挥棒”来影响与推动课程、教材和教学的深入改革,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原。这也为我们重新审视地理课程的核心素养与育人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

区域认知,是指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理环境多种多样,高考地理试题需要在规定的试卷中呈现出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地理区域(空间概念和事实信息),让学生认识区域环境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和可变性(区域特征和学科属性),认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并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辨析与思考。从关注区域环境要素的均质性、结构的系统性、空间的独特性等学科内容到关注学生观察灵感的瞬间性、认知方式的随意性、思维路径的不确定性等发展素养的转变,是高考地理试题改革的重大突破。

三、区域地理复习构想

1.宏观构建区域地理复习模式

掌握的区域位置,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发现区域问题,做出合理评价,制定区域发展策略。这是区域地理复习总体目标,为了实现该目标,我们可以从宏观上构建区域地理知识学习分层式思维模型

①在哪里?(区域空间定位)

能够通过图中显示的经纬度、海陆轮廓、地理要素空间形态,确定这是在哪个地方。

②有什么?(区域特征描述)

描述或推测地形、气候、河流(水文水系)、植被等分布特征,概括其空间格局,阐释影响因素。描述或推测农业、工业、城市地域类型及分布特征,阐释影响因素。

③为什么?(区域特征分析)

即探讨这个区域中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和特征的形成原因,我们要会解释其形成原因。

④怎么办?(区域问题探讨)

总之,区域地理的复习,应在构建区域地理知识网络的基础上,努力注重对学生地理各种能力素养的培养和拓展,这样的区域地理复习才是高效的,也才能让学生在高考中胸有成竹、游刃有余,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2.区域空间定位——区域地理的第一道门槛

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步,也是解开各类试题中地理区域试题的钥匙,是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道门槛。首先介绍几种常见的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

“区域定位”是地理基本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包括:

①经纬网定位:要求掌握标志性经纬度,能根据经纬度进行具体区域判定。如主要大洲和世界主要区域的大致经纬度。

②海陆位置及其他相对位置定位:如西欧位于大陆西岸;如交通位置:马六甲海峡——东南亚十字路口、第二亚欧大陆桥经过的国家或城市、波斯湾沿岸各国等。

③自然、人文特征定位:根据气候、自然带等地带性分布特征进行空间定位。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④特殊注记信息(地名、数据等):一些熟悉的地名信息或特殊的数据信息都可以进行定位。

高考试题着意避免了单纯性区域定位,避免把区域定位作为解题的唯一突破口,而是更注意考查相关区域的自然、人文特征。有些试题虽有经纬网区域地图,但试题设问角度并不涉及具体的区域定位,而是考查能力,凸显“能力立意”。

猜你喜欢
三角洲内陆定位
黑河中游内陆沼泽退化湿地芦苇栽培技术研究
拯救三角洲成全球大难题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从香港恐怖片看中国内陆形象的演变
壮丽的河口三角洲
培育开放型服务业发展新优势的重点领域探讨
壮丽的地球“血管”
理想的定位
“三角洲”名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