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琳
摘 要:农民工是在我国国家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大群体。随着时间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了现阶段农民工中的主力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及时高效地为这部分群体提供继续教育服务,丰富他们的技术技能储备,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并提高自身生活水平是我们在新时代下必须重视的问题。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继续教育,有很大的探索空间,这种合作模式有效地将职业院校、企业和农民工联系在一起,在政府指导下,各展所长,互利共赢,既为企业增加了技术人才储备、提升了施工队伍专业化程度,也锻炼了职业院校与行业接轨、服务社会的能力,更提升了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生活水平。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校企合作;继续教育
一、新生代农民工现状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词汇。顾名思义他们是农民工,但大多出生于1980年之后,所以被统称为新生代农民工,也是现阶段很长一个时期内农民工中的主力军。这些人与传统意义的农民工有着一定的差异,他们虽是农村户籍但却是城镇的常住人口,是我们新时代下各个行业的主要劳动力,主要依靠在城市中打工为生而不是以务农为主;他们希望能够无差异化的融入城市,但受到经济条件、教育程度等各方面的局限,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的归属感较低。
按照2019年4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在农民工全国总量的占比为51.5%,比2017年提高了1%(详见下图)。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如下表所示,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数量与2017年相较,同比增长0.6%。这充分显示了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意愿。
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比重图
新生代农民工都熟悉互联网,因此目前最便捷的继续教育学习方式就是线上学习。但线上学习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免费资源涵盖面不够;慕课、微课资源中教师讲授不够清晰明了,又无专门针对每节课程的线上答疑;部分技术性较强和操作演示的课程需要收费购买;无实操练习场地;等等。许多问题导致农民工只有想法,但无法付诸行动。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线下继续教育主要是依托企业或者是职业院校进行。但是由于企业对于成本与回收的考虑积极性并不高。而職业院校,其实他们都有着完备的线上线下资源、较强的师资力量以及充足的实验实训场地。但“生源问题”“投入和产出问题”“管理问题”“校园安全问题”及“地方具体政策支持”等问题导致了职业院校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持观望的态度。
二、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
扶贫教育是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其中一种模式,但其中存在一些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不贴合的问题。探索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以扶贫为目的职业院校继续教育新模式,深挖行业用人需求,精准把脉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专业化操作能力,服务行业发展。细化职业院校开展扶贫继续教育过程中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各自责任。研究非扶贫模式下基于校企合作的职业院校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模式的可行性,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现状,制定符合企业、学校和农民工三方利益的继续教育方案,有助于职业院校以人才资源为抓手优化培养模式、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转变、巩固扶贫成果、强化社会责任和探索职业教育新领域。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有利于职业院校深度了解行业,采集信息,建立行业人才需求大数据,从而对教科研、招生和就业进行研判,形成产学研理论研究体系;为职业院校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增强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拓宽招生渠道;对于职业院校在校生的课程改革、资源库建设、师资培训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提供重要参考;为企业员工培训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在继续教育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灌输,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和文化素养,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它们培养成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的建设大军,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有序参加政治学习,扎实推进农民工党建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贯彻落实国家政策,促进新型学徒制的多元化发展研究,形成类似于职业技能初、中、高级的分段式教育,制作多层次培训包,加大农民工自由选择的灵活度。为用人单位“量体裁衣”,以技能要求为目标,形成学制灵活的继续教育体系。研究“工学结合”新模式。
三、校企合作继续教育模式新思路——企业新型学徒制
探索企业新型学徒制继续教育实施模式。职业院校接受企业委托,农民工按照自身职业规划及家庭情况自愿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期满参加培训考核和职业技能资格鉴定。合格者按文件享受政府财政补贴和企业补贴。职业院校按照与企业签订的合同收取相应教育费用,并履行服务社会的责任助力行业发展。
职业院校在开展农民工继续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农民工的继续教育包括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创业能力教育和城市生活融入教育。为贯彻落实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高职大规模扩招100万人的有关要求,教育部等六部门制订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在政策层面上为有一定基础和对学历有要求的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的途径提供了保障,也为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和社会责任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职业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源。对于必须工学两不误的新生代农民可参与企业新型学徒制班,企业师傅和学校老师共同授课,校企互聘、互认。学徒工学结合,学成立即上岗。这就督促职业院校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必须经常到企业实践锻炼掌握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做到常学常新、与时俱进。起到了锻炼教师队伍的作用。学校要邀请企业一线能工巧匠到校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农民工培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校企深度交流,共同发展,形成校企合理,培育大国工匠。依托职业院校师资力量、互联网+及专家讲座等方式在农民工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中融入创业能力和城市生活融入教育,全面提高农民工综合素养。
四、基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帶一路”战略向纵深发展,中国越来越走向了世界舞台的正中央。“中国建筑”的名片慢慢也像“中国高铁”一样家喻户晓。一带一路沿线我国的土建、安装、路桥等项目也越来越多。中国建筑方案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认可。而实现这些“中国方案”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我们的建筑技工。这些技术工人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建筑质量。因此,建筑业境外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继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同样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在我国一带一路项目中的待遇较优,因此,许多身强力壮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了到海外项目就业。
在这类人群中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已具备一定的技能水平,但境外项目面对的是不同的国家,其施工规范与国内不尽相同。因此,这类人员需要了解国外建筑规范、生活常识以及一些简单常用的英语。第二种情况是,想到我国境外项目就业,但原本未从事本行业,技能等各方面都不达标,需接受全方位的继续教育。
一侧是技能供给方——农民工,有着强烈的境外项目就业愿望,一侧是需求方——中建、中铁等大型国企,海外大量项目正在施工。企业没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进行工人的选聘与培训,而新生代农民工门也缺少相应的就业路径。在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缺少一座桥梁,将技术水平过硬的农民工输送至海外项目。而职业院校的社会职责和办学定位恰恰决定了其最合适成为企业与农民工之间的纽带。学校有服务社会的义务,再加之近年来国家对职业院校参与社会培训的要求,这就决定了职业院校必须承担起服务国家建设,促进社会就业的重任。职业院校有着完备的师资,充足的实训场所,丰富的实验仪器设备等软硬件条件。再加之其在地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完全可以担当起培育高技能建设人才的重任。
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建立联系,达成合作意向。由企业支付培训费的方式委托学校,开展农民工招聘、定向培训、考核等相关事宜,企业负责提供就业岗位,办理入职及出境相关手续。农民工通过在学校学习培训,考核合格即可入职,签订劳动合同。招聘宣传方面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通过学院网站开展农民工专栏的形式进行网上宣传,也可以将宣传册发放给学生,在学生放假回家时候,带回家乡发放,还可在教师招生宣传时候一并进行招聘宣传。对于培训方面,学校有实训场地和宿舍,可承办加大规模的培训和实操练习。根据企业的定向就业岗位需求,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结束后,企业派专人参加学校组织的技能考核,考核合格即可入职。服务“一带一路”即是高职院校“双高校”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国家大战略的需要,因此,这种合作模式达到了校、企和农民工的三方共赢。
五、展望
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实施促使职业院校要转变思想,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履行农民工继续教育的社会责任,变被动接受任务为主动参与培训。成立农民工境外就业服务中心,加大宣传力度,与海外工程较多的大型企业和人力资源公司建立联系。接受“订单”,积极承担农民工出国务工的培训和考试任务,为农民工境外就业和劳动力输出创造条件,同时也提高了职业院校知名度。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和企业建立深度联系,深挖企业用人需求,包括境外项目,为职业院校统招生探索就业渠道,为企业提供高、中、低各个层次的人才,以高质量的就业促进职业院校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杰.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路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
[2]朱丹霞.城镇化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策略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
[3]魏红梅.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徒制研究——从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的视角分析[J].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