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秋耳栽培与增产管理技术

2021-03-30 04:37:11赵国成孙健邹莉
中国林副特产 2021年5期
关键词:耳片菌袋黑木耳

赵国成,孙健,邹莉

(1.黑龙江省宾县太平山林场,黑龙江 宾县 150400;2.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 150040)

黑木耳(Auriculariaheimuer)又名黑菜,其质地细嫩,滑脆爽口,有着“素中之荤”的美称。富含多糖、粗蛋白、氨基酸、维生素以及钙、铁、磷等多种矿物质,其中黑木耳多糖是主要的药理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1]、抗辐射[2]、抗肿瘤[3]、降低血脂[4]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此外,黑木耳子实体的胶质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5],具有润肠涤胃的功效[6],因此黑木耳也常被作为从事纺织、矿山等行业人员的重要保健食品。

在东北地区,根据采收季节的不同黑木耳可分为春耳和秋耳,春耳一般生长于春夏之交,由于环境温度较高,耳片生长速度较快,耳片个头大但质地较薄。而秋季较低的气温正好能够迎合黑木耳怕热不怕冷的生物学习性,虽然耳片生长速度较慢,但耳片较春耳更厚,较长的生长期也使得黑木耳多糖积淀更多,胶质感更强,口感更佳。秋耳采收后的菌包中还有部分营养未被利用,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年还可以继续出一茬黑木耳,进而提高了经济效益。现将秋耳栽培及后续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阅。

1 菌种制作

黑木耳生产过程中常使用液体菌种来生产栽培种,采用液体接种方式具有发菌快、生产周期短、菌种生长同步性良好以及污染率低的特点[7],但操作起来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1.1 液体种制作

1.1.1 配方。马铃薯200 g(煮汁),葡萄糖20 g,酵母膏5.0 g,蛋白胨2.0 g,磷酸二氢钾2.0 g,硫酸镁1.0 g,维生素B1 10 mg,水1000 mL,pH自然。液体培养基分装后,121 ℃灭菌20 min备用。

1.1.2 接种。将黑木耳试管菌种从4 ℃冰箱中取出,室温孵育1 d,并在无菌环境下接入液体培养基中,接种量约为试管培养基的一半,25 ℃条件下180 rpm避光培养8 d左右。

1.2 栽培种制作

1.2.1 配方。硬杂木屑78%,麦麸20%,黄豆粉1%,石膏1%,含水率55%左右。

1.2.2 拌料与装袋。采用聚乙烯材质的菌袋,规格为17 cm×34 cm。称取相应比例的培养料,用小型拌料机搅拌均匀,用桶径16 cm的半自动装袋机装袋,装料高度约20 cm,每袋可装湿料约1.1 kg。菌棍规格为长160 mm(上端直径15~18 mm,尖端8~10 mm),窝口并插入菌棍。

1.2.3 灭菌。将栽培种移入灭菌室,121 ℃高压灭菌2.5 h;也可采用常压灭菌的方式,要求5 h内达到100 ℃并维持10~12 h,灭菌结束后继续闷8 h左右可取得较好的灭菌效果。

2 栽培

黑木耳秋耳的栽培一般是在6月上旬制菌。

2.1 接种

灭菌后的菌袋自然冷却至28 ℃以下后进行接种,接种室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将菌棒轻轻旋转取出,用无菌接种器把培养好的液体黑木耳菌种接入菌袋中,每袋接种量为15~20 mL,再塞入无菌海绵即完成接种工作。

2.2 发菌

接种后的菌袋就进入发菌管理阶段,起初7~10 d保持温度在28 ℃左右,使菌丝快速生长,迅速占领料面以防污染;随后菌丝的大量生长会产生生长热,为防止烧菌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2 ℃左右。此外,发菌室每天应通风1~2次,每次30 min,空气相对湿度以60%~65%为宜。经过30~40 d菌丝可长满整个菌袋。

2.3 划口与催耳

菌袋长满菌丝后再经过10 d左右的困菌,菌丝达到生理成熟状态时进行划口。菌袋用0.1%高锰酸钾溶液表面消毒,划口器具用75%乙醇消毒,划“X”型口,口径4~5 mm,深5 mm左右,过浅耳片易掉落,过深会形成较大的耳根,影响耳片品质,每袋开口数为200~220个。

催耳可分为室内催耳和室外催耳,室内催耳温度为25 ℃,空气湿度70%左右,保持一定的散射光,早晚通风,待割口处形成黑线时下地分床;室外催耳先要作床,床宽1.5 m、高15 cm,浇重水使床面吃透水分,再用500倍除虫菊灭虫后铺上塑料膜,再用少量生石灰杀菌[8],由于秋季气温较高,床面上菌袋间要保持10 cm的距离,用草帘覆盖控温保湿,每日早上掀开草帘通风30 min,傍晚浇水保持草帘湿润但不滴水。

2.4 出耳管理

经过半个月左右割口处可形成较小的耳芽,此时浇水应勤喷少喷,保持耳芽和床面湿润即可;开始展片后浇大水,以免憋袋,耳片伸展至3 cm时停水3~5 d,耳片成熟后以夜间浇水为主。黑木耳子实体的管理应遵循“干干湿湿”、“干湿交替”的原则,生产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水分。

2.5 采收加工

秋耳不同于春耳的是初期筋脉粗壮,成熟时筋脉变细,呈碗状,当耳片颜色由深转浅时,表明耳片已经成熟,应及时采收。采收时保持采大留小,用手捏住耳片基部轻轻转动后采下,不留耳根,防止霉烂影响出耳。头茬采收完毕后要晾晒菌袋,干燥3~5 d,使菌丝蓄积营养后再进行二茬出耳管理。采收后去掉耳根处多余的培养料,将耳片撕成单片后进行烘干处理。

2.6 越冬

在11月底之前,秋耳已全部采收完毕,用塑料膜将采收秋耳后的菌袋覆盖,四周用土压实后自然越冬。此时菌袋上还会有一些1 cm大小的耳芽,塑料膜覆盖前继续放置3~5 d使耳芽失水皱缩,以防低温引起耳芽内部多余的水分形成冰晶而破坏细胞结构,导致来年无法出耳。

2.7 菌袋管理

黑木耳属于中低温型菌类。研究表明,温度在20~25 ℃时,出芽整齐,耳片较厚且颜色深,肉质感强[9]。但采用冻菌的方式栽培的黑木耳却质地较薄、颜色发黄[10],影响耳片品质,而秋耳采收后的菌袋经过越冬则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低温环境下,菌丝生长速度明显降低,但是还有微弱的代谢活动,经历数个月的时间,菌丝能够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基质中未被利用的营养物质。

第2年5月初,掀开塑料膜,可见耳片采摘处的菌丝复白,这一阶段喷雾状水,要勤喷少喷,保持上年未采收小耳芽的湿润状态。大约7 d左右袋壁上可见少量新产生的黑色原基,此时可增加浇水,一方面使小的耳芽吸收充足的水分,另一方面加速原基的分化,还应避免“干干湿湿”,防止憋芽。待耳片长大后进行正常的浇水管理与采收,这一茬的黑木耳品质较好,可当做春耳上市。

2.8 袋顶出耳

全光栽培的木耳,在菌袋顶部往往会出现黑色针头状的原基,继续加以管理仍可达到增收的目的。袋壁上新出木耳采收完毕后,将袋顶破开,聚乙烯材质的菌袋在长时间风蚀后作用后失去韧性变脆,轻轻一扯就可将袋顶撕开。破顶后晾晒菌袋5~7 d使部分菌丝因破顶而产生的伤口完全愈合,随后开始浇水管理,开始勤浇少浇水,随耳片的不断长大可采取全天间断式浇水。这种方法可使每袋木耳平均增收10 g干耳。

3 结语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黑木耳的主产区域,栽培数量和规模都相当庞大。2018年,黑龙江省黑木耳产量占我国黑木耳总产量的46.7%,且近5年产量都保持在全国首位[11]。黑木耳增收技术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基质的利用率,在减轻废弃菌袋对环境造成压力的同时也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耳片菌袋黑木耳
非比例多轴载荷耳片的疲劳分析方法
民用飞机耳片结构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
基于三维模型耳片接头几何参数敏感性分析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乡村科技(2021年17期)2021-12-05 19:58:04
德江黑木耳
贵茶(2019年3期)2019-12-02 01:47:16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农家书屋(2018年6期)2018-07-03 06:16:12
固定菌袋插杆
科技资讯(2016年9期)2016-05-14 00:55:35
七个黑木耳引进品种的比较试验
食药用菌(2016年6期)2016-03-01 03:24:28
含孔边套筒的厚截面复合材料接头耳片强度分析
西藏林芝地区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的探索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