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楠,王喆,肖杰
(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桑树(MorusalbaL.)属多年生双子叶木本植物,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其栽培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800年[1]。桑树是带动“桑、蚕、丝”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其主要作用是利用桑叶饲养蚕带动整条产业链发展。桑树除了在畜牧饲料的开发利用之外,在食品及药品领域也有巨大价值,桑根、桑葚、桑皮、桑叶都是传统药材。种植桑树,并打造完整的桑树产业链,有利于绿化环境、发展经济、促进人们身体健康[2]。
供试验的桑树有引自辽宁省蚕业研究所的辽鲁11号、辽育8号、辽育16号,引自吉林省蚕业研究所的吉湖4号,引自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的龙桑1号。无性系繁殖砧木选择耐寒且亲和力强的树种秋雨桑。无性系繁殖试验地位于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湖水经营所苗圃,土壤温湿度条件适宜,肥度较好,适合试验。
选择根系较完整、无伤口、根茎处直径为0.7~1 cm的砧木。将根部清洗干净,在根茎稍下、光滑无侧根处用剪枝剪剪出与树体间呈45°的剪口。选择树冠外围发育良好、芽发育饱满的1年生营养生长枝条作为种条。种条采集时间为春季树液开始流动前。
选择各品种冬芽饱满的种条,将其稍部过细和基部过粗部分修理去掉。使用桑树嫁接刀4刀削成接穗。第1刀在穗芽反面1~1.2 cm处,将其削成3 cm长的弧形斜面;第2刀削去斜面过长部分;然后分别在斜面两侧各切1刀,露出形成层;最后在距芽的上方0.5 cm处剪断穗条,使剪口平滑且略有弧度。
嫁接时间选择5月中上旬,此时砧木冬芽膨大,树液开始流动,砧木皮层能够自如捏开,细胞分裂活跃、接口愈合快,嫁接成活率高。一手捏开砧木剪口皮层,使砧木皮层与木质部之间分离并形成口袋状;另一手将削好的接穗斜面向外,插向砧木皮层与木质部之间的口袋内,插牢形成嫁接体,穗头对齐,接穗上剪口处用塑料薄膜、蜡油封存,以防止水分流失。
每个品种嫁接后,嫁接体应及时移入愈合棚,棚内温度控制在地温18~25 ℃、棚温25~28 ℃、湿度控制在60~80%,并进行人工管理防止中午温度过高,采用人工浇水、遮阴、通风等方法对愈合棚进行温度、湿度的控制。观察嫁接体愈合时间7~10 d,愈伤组织填满嫁接口、砧木产生新根、冬芽膨大时可从苗床中取出。
嫁接30 d,对嫁接苗的成活率进行调查。
愈合棚内采用人工浇水、扣遮阴网、棚内通风、遮草帘等手段将温度、湿度基本控制在最适棚温25~28 ℃、最适地温18~25 ℃、最适湿度60%~80%的范围。由于天气原因,个别时间有少许偏差。各品种愈合时间见表1。
表1 嫁接体进入愈合棚日期及愈合时间表
通过对各品种嫁接数量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得知各品种嫁接成活率(表2)差异较大。其中龙桑1号、辽鲁11号嫁接成活率较高,达95%以上;辽育16号、吉湖4号嫁接成活率中等在85%~95%之间;辽育8号嫁接成功率较低。其中龙桑1号表现最优,嫁接成活率高达95.85%。
表2 桑树品种嫁接数量及成活率统计表
原因分析:一是品种间嫁接亲和力存在差异;二是由于采集工作量较大,故种条采集、贮藏时间的长短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到种条含水量的高低,可能对嫁接成活率产生影响。
栽培试验地选择牡丹江地区林口林业局曙光经营所、海林林业局三部落经营所、绥阳林业局二道岗经营所3处试验地点。
栽培试验材料选择自引进品种的无性系繁殖嫁接苗。
栽植前将栽培试验地进行土地深翻后起垄,垄宽60 cm。栽1垄空1垄,株行距40 cm×130 cm。垄上挖约15 cm左右的深沟,将嫁接体摆于沟内且保持直立状态直立,使接穗顶端略低于垄面高度1~1.5 cm,用手将穴内嫁接体四周土按时,膨大芽体处虚土,嫁接体接穗顶部覆土1~1.5 cm。
对绥阳林业局试验地辽鲁11、辽育8号、辽育16号、龙桑1号的部分速生期苗木施用磷酸二氢钾,达到促进叶片面积增长、枝条木质化,降低枯梢的目的,并设置不施药的对照组。施肥时间选择在晴天的清晨或傍晚,傍晚最佳。喷施量以水珠均匀分布叶片且不下滴为优,浓度为0.2%~0.3%。喷施频率为5~7 d一次,若当天下雨第2天要补喷。各部位对磷酸二氢钾吸收效果不同叶片背面优于正面,嫩叶嫩枝优于老叶老枝。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施用磷酸二氢钾单叶面积明显增加,叶面积最大增长率为28.72%,最小增长率为12.28%,平均增长率为22.95%,具体数据见表3。得出结论,施用磷酸二氢钾可有效增加单叶面积。
表3 2019试验地各品种施药处理与对照组叶面积数据对比图
每年秋季10月20~30日,对各试验地的苗木进行防寒处理。对苗木栽植垄利用人力、畜力或机械的手段进行起垄培土,高度10 cm,用来保护苗木地上10 cm部分的主干。
抗寒性以低温下各引进品种桑的枯梢率和抗寒指数作为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各引进品种桑的嫁接体进行连续3年的冻害观查,调查1~3年生各品种30株枯梢率并分析。以嫁接砧木秋雨桑为对照,抗寒指数在100%以下的为极抗寒品种。
枯梢率=枯梢总条长/总苗高×100%
抗寒指数=品种枯梢率/对照枯梢率×100%
对同一品种嫁接苗3年枯梢率对比可知,所有品种枯梢率均随苗龄增长所降低,见表4。1~3年枯梢率分别为61.61%~44.65%、46.85%~33.91%、31.90%~8.51%,其中龙桑1号嫁接苗枯梢率降低最明显。
表4 各品种枯梢率调查表
对各品种抗寒指数随苗龄增长均有明显变化。辽育16、辽育8在幼苗期表现出良好的抗寒能力,但随苗龄增长抗寒能力均降低,其中辽育16逐渐降低,2年生辽育8抗寒能力最低;吉湖4号、龙桑1号均在3年生时抗寒指数超过对照组秋雨桑,其中龙桑1号表现更突出;辽鲁11在2年生时表现出良好的抗寒能力,但3年生时抗寒能力不如其他品种。
表5 各品种抗寒指数比较表
通过对无性系引种及栽培观测,得出以下结论:
(1)砧木与嫁接体的亲和力直接影响嫁接存活率,因此要选择亲和力高的砧木时十分关键的。另外,对嫁接棚的温湿度及嫁接体愈合时间也要良好的把控。引种的龙桑1号、辽鲁11号嫁接成活率较高,达95%以上;辽育16号、吉湖4号嫁接成活率中等在85%~95%之间;辽育8号嫁接成功率较低。其中龙桑1号表现最优,嫁接成活率高达95.85%。
(2)在栽培过程中对速生期苗喷施磷酸二氢钾单叶面积明显增加,平均增加率达126.82%。对各试验地的苗木进行起垄培土,高度10 cm,用来保护苗木地上10 cm部分的主干。
(3)枯梢率随苗龄增长明显降低,其中龙桑1号嫁接苗枯梢率降低最为明显。抗寒指数随苗龄增长发生明显变化,其中龙桑1号、吉湖4号抗寒能力超过对照组秋雨桑,表现出极佳的抗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