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视角下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机制对学业发展影响分析
——以X高校为例

2021-03-30 06:33王雪坤
保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奖学金学业资助

王雪坤,夏 龙

(北京农学院 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北京 102206)

教育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育人水平。家庭困难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也是教育管理必须予以重点关注的对象。在国家教育资助政策下,对家庭困难学生实施精准帮扶,不仅有助于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高等教育,而且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目前,各所高校已经形成了以国家投入为主、多种渠道为辅的完善资助政策体系[1],构建包括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在内的多层级全方位的资助机制。

理论上,针对家庭困难学生实施的精准帮扶政策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业表现[2]。其直接效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提高高等院校对学生的吸引力,降低学生因家庭困难辍学或转学的可能性,减少学习成本;其二,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学费的压力,缓解学生焦虑,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中的专注度。这两个因素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促使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3]。其间接效应表现在充裕、足够、合理的资助会提升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激励受资助学生,提高其学业成绩。在实证研究上,定序Logit模型表明,资助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正相关、与不及格门次负相关[4];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研究生的资助能够提高研究生在科研上的投入程度[5];定序Logit模型的研究不仅肯定了资助对学业发展的正向作用,而且也发现不同的资助方式对学业发展的影响有较大差异[6]。

本文将进一步进行相关研究。在研究视角上,从教育管理切入;在样本选择上,主要集中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相较于其他研究主要集中在211大学,更具普遍性;在研究对象上,既包括了受资助学生,也包括了未受资助学生,从而可以对两类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比较;在研究方法上,根据变量的性质,采用泊松模型和定序Logit模型,有利于提升研究的精确性。具体来讲,本文的研究问题为:一是资助能否提高学生获奖学金的能力;二是受资助学生对资助的充足度是否满意,对资助工作是否满意。

一、研究设计

(一)数据描述

本文调查来自于本科农科院校,其家庭困难学生问题比较突出,具有代表性。调查涉及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次,采取分层抽样的调查方法,在被调查的所有学院班级中,随机对学生进行抽样,样本中既包括了受资助的学生,也包括了未受资助的学生。在全校的8个学院中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13份,回收率为78.25%。其中,接受过学校各种资助的251名,占全部回收问卷的80.19%,其余为未接受过资助的学生。调查对象中,18名硕士研究生,其余295名学生均为本科生。本科生中,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分别占14.10%、28.85%、32.37%和24.68%。

在受访对象中,男生占18.59%,女生占据了81.41%,比较符合受访学校的男女比例。除了未报告的受访对象外,户籍在农村和城市的学生各占一半。就政治面貌而言,有1.28%的受访学生为群众,61.66%的学生为共青团员,中共预备党员和中共党员分别占到17.25%和19.81%,占比高于该校的学生党员比例。从家庭经济条件看,53.99%的受访对象认为自己家庭的人均月收入不足1 500元,认为家庭人均月收入处于1 500~5 000元之间的受访对象约为41.53%,其余则认为自己属于高收入家庭。另外,从受访对象的父亲受教育程度看,低学历者居多,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大专这4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占到全部人数的86.54%,说明家庭经济条件与低学历相关。最后,受访对象中1.28%的学生来自于中等职业中学,来自于省市级重点高中的有19.49%。

(二)变量选取

由于本研究设定了2个研究主题,需要2个定量化处理的因变量。其一,本文采用的学业发展的指标为获奖学金的次数。这是因为,班级综合测评的排名比例在问卷调查中相当主观;受访者对绩点的概念也常常存在偏误;不及格门次代表着学业失败的可能性,但在高年级学生中,不及格门次为0的学生占比过大,存在估计偏差。其二,为了研究学生资助对资助满意度的影响,本调研设计了2个满意度指标,资助充足度的满意度与资助工作的满意度。考虑这2个变量均为李科特5级量表,比较合适的模型是定序Logit模型,基于此,我们对这2个题目中的“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分别赋值为1~5。

选取的关键性自变量是学生资助,可供选择的指标也很多,除了有无接受资助外,是否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是否获得过助学金以及是否参加过勤工助学均可以作为自变量。需要注意的是,是否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与是否获得过助学金明显负相关,因为在制度上,两者不可兼得,这意味着模型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而是否参加过勤工助学更多不是由受访者决定的。因此,我们仅使用“是否接受过资助”作为自变量。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回归结果的可靠性与稳健性,本研究还使用了一些控制变量。

二、学生资助与学业发展、资助满意度的定量分析

(一)学生资助与学业发展

考虑学业成功的可能性,因变量的性质决定了可供选择的模型为OLS模型与泊松模型。首先构造了OLS全模型,用以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在控制了性别、政治面貌、生源地、户口性质、父亲受教育年限、母亲受教育年限、学生类型、高中学习成绩排名后,该全模型的Cook距离显示数据中没有强点;不过,标准化残差检验显示模型有异常点,对此,我们暂不作处理。接下来,利用逐步删除法选择OLS模型的最优模型,经多次删除后,形成最优模型m1OLS;回归诊断表明,虽然该模型中不存在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但异常值还是存在的,基于此,采用稳健回归估计了m1OLS的稳健模型,记为m1robust。同理,以逐步删除法估计的泊松模型记为m2poisson。上述模型如表1所示。最后,利用AIC准则和BIC准则来确定最终模型。相对于BIC准则,AIC通常显得过于保守,以BIC准则为标准,最终确定的模型为泊松的最优模型m2poisson,不过,稳健回归模型m1robust也不错,其估计结果和m1OLS差距不大,但方程更加显著。

表1 大学生资助与学业发展

以模型m2poisson为核心,结合模型m1robust,对回归结果进行解释。首先,受过资助的学生学习更加优秀。在控制了其他变量以后,相比于未获过资助的学生,受资助的学生多获一次奖学金的概率增加1.34倍。而且,该结果具有相当稳定性,逐步回归中该变量一直是显著的,而且在OLS和稳健回归中,该值一直处于0.24~0.30之间。由此可见,学生资助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结果不受模型类型和选择过程的影响,具有相当的稳健性。其次,学生的个体特征也会影响获奖学金的次数。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相比于男性,女生多获一次奖学金的概率增加1.47倍,平均多获0.43次;相比于普通学生,预备党员多获一次奖学金的概率增加1.82倍,正式党员多获一次奖学金的概率增加2.57倍;父亲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多获一次奖学金的概率增加1.03倍,这也体现了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性。至于生源所在地,泊松模型并未显示外地生源与北京生源在获奖学金次数上有何不同。

(二)学生资助与资助满意度

考察学生资助对资助充足度的满意度。模型中的变量“高中学习成绩排名”有较强的多重共线性,在它构造的虚拟变量中,有2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均大于10。将其剔除后的残差拟合值图表明有异常值存在。删除该异常值后的OLS的最优模型记为模型m3OLS。同理,与该模型相对应的定序Logit模型记为m3Logit。然后考察学生资助对资助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我们尝试采用OLS全模型的逐步剔除法,发现最终会剔除本文的关键自变量。基于此,我们采用了逐步向前选择法,以自变量为基础,逐渐加入其他控制变量,多次实验表明,除学生类型外,任何控制变量的加入均会导致自变量不稳定。这里仅报告二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命名为m4OLS,对应的定序Logit命名为m4Logit。

这两类满意度的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需要指出的是,定序Logit给出的是机会比率估计。理论逻辑表明如果受资助学生对学校的资助满意,则可以明显提高自己的学习动力,进而提升学业成就。不仅如此,受资助学生对学校资助的满意,也是对学校相关工作部门工作的肯定。本调研的结论是积极和正面的。首先对资助充足度满意度进行分析,AIC准则和BIC准则均表明,定序Logit模型明显优于OLS模型。其含义是,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受资助学生对资助充足度处于更高满意度的概率是未受资助同学的2.10倍,因此,由OLS模型可知,相较于未受资助学生,受资助学生的资助充足度满意度高17%;除此之外,其他控制变量也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如正式党员对资助充足度更满意,其原因是,大学生入党是以学习成绩为主要依据,正式党员很多是获得奖学金的学生,他们更容易获得数额更高的励志奖学金;城镇学生对资助充足度的满意度是农村生源的2.08倍,考虑到农村生源经济上可能更加困难,应该给农村生源以更多的资助。学生对资助工作的满意度,AIC和BIC准则均表明,定序Logit模型优于OLS模型。结果表明,受过资助的学生相较于未受过资助的学生,对资助工作满意度上升一级的概率提高1.79倍,即受过资助的学生对资助工作更满意。总之,资助工作可以提升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鼓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提高个人的学业表现。

表2 大学生资助与资助满意度

三、问题与讨论

调查研究进一步支持了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可以提升学业成绩的观点,这也意味着,坚持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是应有之义,不过,现有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资助机会对学业发展的提升效应未完全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国家资助为主,有偿资助项目较少

对于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院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主要以国家资助为主,主要包括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贷款等。其中,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具有无偿性,前者用来鼓励家庭困难学生中的优秀学生,后者则具有普适性。勤工助学为有偿性补贴项目,需要家庭困难学生在课余付出一定的劳动。相对而言,社会或企业资助的缺乏既不利于学生提升学生动力,也不利于学校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以无偿资助为主体,缺乏足够的有偿资助项目,不利于帮助家庭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独立意识。

(二)资助对象的确定工作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

对于资助对象的确定,虽然现在高校有着一系列文件来把握和参考,但是因为学生所在地区分布广、范围大,实地考察的方式是很难实现的,因此高校会采取由家庭困难学生所在地开具困难证明,并且部分高校也会对家庭困难学生平时的消费进行考察。但如果家庭困难学生通过勤工俭学、奖学金等方式购买了价格较高商品的情况下是否应该对其重新进行家庭困难认证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同时在奖学金、助学金同时获取的情况下,是否应该同时发放还是取最高一项金额发放也是存在的问题。

(三)资助机制缺乏约束

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方面,我国缺乏现有的政策规定对其进行约束。如果出现学生虚假上报,或者学业贷款没有按时偿还等情况,应该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有效警醒和约束。

四、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资助工作可以分担家庭困难学生的经济困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业成绩。第一,在控制了其他变量以后,学生资助与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二,受过资助的学生对学校资助的充足度和资助工作更加满意,进而提升了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促进了学生的学业表现。

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为进一步做好高校资助管理工作,加强资助管理工作的全程监督,实现“三全育人”的目的,高校应进一步完善资助机制。

第一,实施多元混合资助。为进一步加强资助力度,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业之中,除了现有的资助政策外,应该进一步考虑一次性补贴,如体现人文关怀的春节返乡交通补助、重大节日补贴、家庭临时困难以及科研服务等多元化的补助形式。

第二,完善资助政策,改善评选机制。将“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相结合,确保困难学生在最需要时,能以最便捷最公平的方式得到资助,在审核提交的材料时不能只看是否符合政策要求而是要深入到学生中进行考察和调研,使资助工作最终达到助学的效果。

第三,构建更加多样化的资助体系。通过更加多样化的资助体系,使学生从思想上进行转变,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通过和企业合作让学生在假期进行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等方式获取一定的报酬,或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获取企业或个人以赞助的形式提供给学校的奖学金等,进一步强化资助的正向激励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育人目的。

猜你喜欢
奖学金学业资助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阐释、构成与超越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业精于勤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