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研究二十年的学术场域
——基于CiteSpace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2021-03-30 06:33
保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融合研究

张 萌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一、问题的来源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作重要讲话,媒体融合发展由此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1]。此后,有关媒介融合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高度。除了政策支持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倒逼着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作出融合的改变。在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状态下,互联网竞争进入“下半场”,以BAT(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不再享受流量和技术的特殊红利,技术的发展使主流媒体不再拥有短板,这时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专业性和公信力价值再次凸显。因此,这时对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更加重要,官方舆论场发挥其在重大公共事件中的引导作用意义重大。

有关媒体融合最早的一篇国内文献出现在2000年,本文选取CNKI核心期刊文章数据,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探究国内学者有关“媒体融合”研究的不同角度、集中趋势等,以期对媒体融合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工具

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有关媒体融合的文献进行定量分析,该软件编程语言以JAVA为基础,具有关键词分析、热点词聚类、作高频词时区图和数据可视化等功能。其中,连接强度用来分析要素之间的互动强弱,关键词共现用来挖掘整体学科发展的研究热点,热点词聚类用来描述一定时间段的研究重点分类,而高频词时区图体现整体的学术演进脉络[2]。基于此可以直观呈现有关媒体融合的研究重点、发展趋势差异、逻辑脉络和核心作者等关键信息,更好地为我国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本文的数据来自CNKI,在CNKI上搜索以“媒体融合”为篇名的文献,选取新闻核心期刊,得到876篇中文文献,文献的时间跨度为2002—2020年,采集数据的最后时间为2020年6月4日。基于这些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可以观察国内媒体融合学术研究的情况。

三、媒体融合研究的现状与热点

(一)文献量分析

第一篇有关媒体融合的中文文献出现在2000年,核心期刊发表的第一篇有关媒体融合的中文文献出现在2002年。从图1中可以总结出,从2000—2013年,媒体融合的研究文献数量少且增长缓慢,自2014—2015年媒体融合研究文献量飞速增长,出现第一个小高峰,此后相关文献量有所下降,但仍然是热门研究话题,2018—2019年是第二个飞速增长阶段,出现第二个小高峰,这一特点与政策导向密不可分。

图1 文献量分析

(二)研究机构及作者分析

运用CiteSpace对以媒体融合为篇名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呈现和分析,可以汇总得到媒体融合研究核心机构排名(见表1),选取出中外发文最多的前十名机构,可以看到国内机构主要分布在新闻专业综合实力较强的几家高校的新闻学院及其研究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排名第一,其次是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和电视学院也都积极研究媒体融合的主题。

表1 媒体融合研究核心机构及作者排名 篇

用CiteSpace设置节点类型“引用作者”,爬取下载的CNKI核心期刊数据,分析出发文量最高的前十名核心作者(见表1)。

(三)关键词共现图谱

运用CiteSpace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功能,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得到有关媒体融合研究的关键词图(见图2)。图中的圆圈大小代表关键词词频的高低,圆的边缘厚度代表中心性大小;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关键词之间的关联程度,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也随着连线的密度增加而增大。

图2 媒体融合关键词共现图谱

从理论上看,有关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发展的思考,媒介融合和融媒体、全媒体的理论建设成为一大研究趋势;从实践上看,有关报纸、期刊、新闻业态如何在媒体融合时期得以转型和生存发展,成为实践研究的主要问题。由图中的连线和关键词节点可以看出媒体融合研究的聚类特征。

在表2中,关键词的频次表示该词语在所有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表中可以看出,以“媒体融合”“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媒介融合”“主流媒体”“融媒体”“融合发展”“媒体融合发展”的理论探究和分析占比较大,说明理论研究是媒体融合研究的重点内容。媒介融合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第一,它包含物质工具层面的融合,互联网和传统媒体形式的融合;第二,它包括业务操作层面的融合,传播渠道、方式和媒体运营层面的转型相融;第三,它还包括意识理念层面的融合,传统媒体发展经验和新技术思维的融合,国内媒体融合现状和西方媒体经验的融合[3]。

表2 媒体融合研究高频关键词

因为媒体融合包括许多层面,其相关研究也包含更广泛的内容。媒体融合研究或是从新媒体、互联网环境下带来的冲击出发,分析受众挑战主流权威、参与生产的情况下,如何创新传播模式,提高其传播力,增强用户粘性;或研究如何通过“中央厨房”模式进行多渠道分发,差异化投放提高效率;或是研究传统报业和传统媒体人如何面对新趋势下的生存危机和挑战,开始转型。

四、媒体融合研究的内容(关键词)

(一)关键词聚类

通过CiteSpace的聚类功能,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见图3。媒体融合研究讨论的议题较为多元,形成了标签#0媒介融合、#1新闻组织机构、#2观众、#3央视新闻、#4县级融媒体、#5主流媒体、#6报业、#7用户端、#8美国、#9传媒业这十类,经过人工处理,如表3所示,可以发现每一聚类下的主要关键词。

图3 关键词聚类图谱

表3 关键词聚类统计

通过关键词聚类,可以直观看出各关键词间的连接强度,由于一些议题持续时间长、关键词表述不同,会出现同一类话题被多次分类,如#2和#7都是对媒体融合条件下用户的相关研究,#6报业可以合并到#9传媒业一类当中,如此我国媒体融合研究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媒体融合相关理论概念研究:包括#0媒介融合、#4县级融媒体、#5主流媒体。这一主题是媒体融合研究的核心议题,随着国家政策和业界最新实践,相关研究随之推进,步步深入。2014年8月18日,在《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4]。

(2)传媒业研究:包括#6报业、#8美国、#9传媒业。我国传媒业在发展融合时,立足本国现状,关注国外业界发展和学校教育的情况,虚心学习借鉴有益经验,具有国际视野。世界各地的新闻机构已经以不同的速度拥抱融合。在美国,媒体融合的先驱是《坦帕论坛报》《奥兰多哨兵报》《萨拉索塔先驱论坛报》和《佛罗里达报》,其他领头的有《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还有《芝加哥论坛报》。研究表明,在2004年,媒体最多的一年,美国48个州中有33个州的媒体公司已经进行了媒体融合;同样全美1 457家日报中的100家也接受了融合[5]。

在传媒业的相关聚类中,有关技术研究的关键词占比较多,如“5G”“数字化”“VR/AR”“新媒体技术”等。《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将技术建设和内容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等新应用新业态,不断提高技术研发水平,以新技术引领媒体融合发展,即驱动媒体转型升级”[6]。

(3)用户研究:包括#2观众、#7用户端。从新媒体的经验来看,新传播技术对于内容生产带来的最大变革就是开放与互动,即开放新闻生产平台,以专业力量和用户交互作用,提供给用户参与新闻生产的合理机会[6]。

(4)平台研究:包括#3央视新闻。主流媒体和平台媒体各有优势,主流媒体具有专业性、权威性和时政新闻采编权,平台媒体拥有渠道、用户和技术流量优势,在媒体融合中,对平台媒体化和媒体平台化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5)经营管理研究:包括#1新闻组织机构。通过媒体组织结构内部的整合优化和经营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培养全媒体人才。

(二)相关研究聚类出现的原因

第一,对媒体融合理论的研究随着媒介融合实践的进程不断发展。在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时,公众密切关注着央视、人民日报的报道,主流媒体及时采访报道公众关切事件,同时及时发布信息,会减少公众焦虑;另一方面,主流媒体及时推出慢直播等媒体融合新形式,让公众看到事件一线情况;此外,县级融媒体使用短视频等新形式,将信息投放在抖音、快手、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力图打通传播力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第二,技术赋能成为媒体融合转型的核心推手。从媒体融合伊始,全国两会更成为媒体技术创新的试验场。2015年的H5产品,2016年的VR技术,2017年微视频,2018年人工智能,2019年人工智能、Vlog,技术创新赋能产品创新。201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采用“5G+4K+移动直播”的模式,使用户能获得两会多个场景的高清直播体验,同时,两会报道深挖AI技术、AR技术以及智能语音技术在报道中的作用,新华社与搜狗合作的AI新闻男女主播在两会期间正式上岗[7]。2020年两会期间,人民网开设了“云采访”栏目,采用5G技术和三维实景建模、平面动画结合实景拍摄建立的线上虚拟演播厅,对两会进行采访对话。此外,由国内12家省级主流媒体作为首批成员单位组建的全国首个区块链新闻编辑部于2020年5月20日在云端正式成立,建立首个云上新闻编辑部[8]。

第三,媒介融合中用户研究也愈来愈受到重视。首先,媒体融合时代用户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用户利用新媒体平台,其参与门槛降低。便利的新技术带来红利,用户参与主动性增强,如央视推出的慢直播,用户通过弹幕发布评论,营造身体不在场而精神在场的参与氛围,通过弹幕和仪式性参与建构其民族身份认同感和“中国速度”的自豪感。在新闻事件报道中,用户不再是被动接收者,他们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拍摄短视频,发布在自媒体平台上,使自己也可以参与到一线现场报道中。其次,媒体融合时代用户的需求发生了变化,算法根据用户个人偏好进行个性化分发成为趋势,用户被个人偏好分流聚合成新的小群体。此外,用户的互动需求更强,通过移动端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实现分屏互动,用户的参与感和参与意愿更强,代入感和传播效果也更好。“从电视转到互联网上,就存在着消费者可能回不来的风险”[9]。因此,媒体融合时用户的需求和新的角色变化应该被合理重视。

第四,从平台媒体角度看,“多数媒体通过进驻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商业平台,获得了数十万、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粉丝,在重大活动、重要政策的宣传报道方面提升了影响力和引导力,为不断提升网络舆论引导水平打下重要基础。与专业媒体相比,平台媒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采用算法和人工智能实现更高效和精准的传播,具有技术吸纳和持续创新的活力,能迅速吸引和积累数以亿计的海量用户,在资本和商业驱动下具有超强收入和赢利能力。然而,自媒体、平台媒体、机构媒体等均不具有时政新闻的采编权,主流媒体在原创报道领域拥有的采编权使其在内容供应环节始终占据主导和优势”。事实上,“从发展趋势看,平台媒体之间的边界正变得日益模糊。比如微博经由视频、直播等形态实现了更加融合化的形态升级,手机百度的内容抓取和推送界面越来越接近今日头条这样的资讯客户端,今日头条的‘微头条’业务使其增强了微博类似的社交属性和用户内容生产优势,微信推出的‘看一看’和‘搜一搜’具有今日头条和手机百度的类似功能”[10]。因此,在媒体融合中,平台和媒体间的融合也至关重要,两者之间各自发挥优势、相互借鉴,不是非黑即白的互相取代。

第五,媒介融合中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媒体要想把影响力延续到网络,除了强化自己内容提供的优势外,更重要的是整合和盘活自己的媒体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搭建自己的有效管理平台”[11]。河北日报在传统纸媒的基础上,融合河北新闻网,建设河北报业集团,通过内部资源整合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经营管理和盈利模式,通过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和弹性化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在经济方面,融合通过共享促进了成本效益高的生产信息和资源,协调内容。它促进了协同收入模式和新的广告机会,迎合有效目标和促进品牌战略,旨在建立忠诚度和增加网站流量”[12]。

此外,融媒体组织中的人才也十分重要,《卫报》的前数字内容总监艾米丽·贝尔认为,“一个优秀的记者,如果使用最好的技术,这仍然是一个提供世界上最好的信息神奇和强大的组合。即使是在新闻业最昂贵、最具挑战性和最复杂的领域,比如战争报道和调查性新闻,创造性的技术专家会扮演着比以前更加鼓舞人心的角色”[12]。

五、媒体融合的演变和趋势

(一)时区图谱

利用CiteSpace的时区功能,选择时间跨度为2002—2020年,时间分区为1年,对媒体融合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大致看出媒体融合研究中议题变化的趋势。如图4,媒体融合研究随着时间的演变,研究重点和前沿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图中横坐标表示2002—2020年的时间切片,每一个节点代表着一个关键词。节点越大,标识节点的关键词字号越大,代表着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大。各节点间的连线,体现着节点之间的传承和共现关系。

图4 关键词时区图谱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002—2010年,媒体融合研究集中在“媒介融合”等概念化的理论研究上,“媒体融合”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很高,但相关研究主题领域较少,研究角度还不丰富。2011—2020年节点开始增多,一些节点相对于前期的关键词频次较少,文字没有出现在图中,但从连线共现关系中可以看到节点出现多且密集,相关研究主题变多,内容更丰富。2014年,对于“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研究频次很高。“媒体融合”可以说是2014年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关注最热的主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重点课题均列入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研究”的项目,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理政推动国家执政方式现代化研究”也把媒体融合纳入到其研究的范畴。学界的积极参与,带动了相关领域的分析与研究的开展[13]。

(二)突变词

CiteSpace软件通过统计短时间内增长速度突然加快或使用频率突然提高的关键词,来反映某一阶段研究的侧重点。图示中可以看到突变词出现和结束的时间。媒体融合研究的前9个突变词如图5所示。通过图5可以直观看出关键词的突变强度和持续时间,结合图4关键词时区图谱,可以将媒体融合研究前沿分为前期概念研究阶段、中期政策导向阶段、后期多元议题研究阶段。

图5 媒介融合研究突变词

(1)媒介融合研究前沿三大阶段。第一,前期理论概念阶段是指2002—2014年这段时期。关键词主要包括“媒介融合”“媒体融合”。第二,中期政策导向阶段是指2014—2018年这段时期。关键词主要包括“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新闻组织机构”“报纸”“电视”“报社”。第三,后期多元议题研究阶段是指2018—2020年往后这段时期。关键词主要包括“融媒体”“主流媒体”等。

(2)三个阶段呈现的原因。前期理论概念阶段的特点是突变词持续时间长,国际视野下的媒介融合也始于21世纪初期,“南美国家开始发展多媒体早在2001年”[5],相关关键词的研究维持了十余年之久,直到2014年《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后,更多维度的议题开始出现,媒体融合的实践研究针对性更强。

中期政策受到政策的导向性影响,理论层面上侧重于对政策的专业领域词汇的解读与进一步概念化探索,实践上侧重于在政策的导向下进行的业界融合案例研究。对于业界的融合实践、传统媒体的转型、新兴媒体的发展、媒体组织机构内容的经营管理等成为这一阶段主要研究趋势。

后期多元议题研究阶段是指2018—2020年往后这段时期,关键词主要包括“融媒体”“主流媒体”等。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有关县级融媒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研究也开始增多,媒体融合研究的视角更加多元,议题案例研究内容更丰富。

六、结论与思考

通过描绘2000—2020年媒体融合研究的知识图谱,大致可以勾勒出自2000年至今我国媒体融合的发展脉络。从文献统计的情况来看,媒体融合包括许多层面,其相关研究也包含更广泛的内容。根据关键词聚类分析,我国媒体融合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媒体融合相关理论概念研究、传媒业研究、用户研究、平台研究、经营管理研究五类。研究发现,我国对美国传媒业的研究关注较多,技术赋能成为媒体融合转型的核心推手,用户需求和角色开始被重点关注,平台和媒体各自发挥特色走向融合,经营管理体制随之革新,对全媒体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通过历时分析可以发现,媒体融合的研究起始于21世纪初,与西方国家同期,其研究发展以2014年分界,相关文献研究呈现很明显的政策导向特点。通过突变词分析,可以将国内媒体融合研究分为2002—2014年前期理论概念阶段、2014—2018年中期政策导向阶段、2018年以后后期多元议题研究阶段,随着政策导向指引,实践案例和理论研究随之发展,媒体融合研究议题更加多元、内容愈加丰富。

深入考察近20年来我国媒体融合研究的文献,可以发现我国媒体融合研究目前跟随政策导向的特点明显,呈现理论研究跟随政策导向,实践研究以理论为指导的倾向。媒体融合在以下几个角度的研究还需要完善:第一,媒体间的融合仍旧处于不断探索发展阶段,媒体融合中技术的研究大多停留于新闻传播学科表层,亟待和计算机等学科进行交叉深入地分析研究,立足于技术逻辑思维的深层探究,这需要新闻传播专业背景人才和计算机等专业背景人才合作起来;第二,对媒介融合实践的研究多停留在媒体矩阵研究和内容传播研究上,对媒体深层投融资研究较少;第三,对县级融媒体的挂牌成立初衷和达到效果的研究较少;第四,各级融媒体在地理空间上的融合一体化程度不高,地方性和区域性的省市县乡级融媒体关系研究较少;第五,对媒体融合的内容版权知识产权研究有待完善等。

本文从文献计量学宏观角度对媒体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文献分析依赖个人经验和主观偏好的弊端,但本研究在选择研究样本时选取了核心期刊标准的文献,数据结果无法精确反映出媒体融合研究的全貌,阐释时存在不可避免的主观性误差。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融合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