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环境下的经济型景观设计研究

2021-03-29 22:27:37王开成俞少君
中国林业经济 2021年4期
关键词:矿坑设计者景观设计

袁 殷,王开成,俞少君

(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0037)

1 发展生态文明的方式

1.1 改变生产方式,助推生态产业

改变生产方式,是为了节约资源。节源的根本,是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从而降低对于能源、水、土地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强度。把生态产业放在产业结构的主导地位,以生态技术为导向,实现工业生产的生态文明化,让广大的工业企业提升技术,转化产能。

1.2 培养生态文明意识,成就精神文明

生态文明的意识不能只局限于国家层面,更应该深入人心。要把生态意识转变为大众意识,把生态道德转变为普遍道德,借此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让广大人民群众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从而达到一定的精神文明层次。

1.3 倡导良好生活方式,保护生态自然

国家大力倡导“节约适度”与“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可见,生态文明建设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每位公民都应该做推动者与践行者。在生产生活中不损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不损害其他物种的繁衍生存,人类才得以保护自然并长久地与自然和谐共生。

2 生态性景观设计实例分析

2.1 探寻城市硬质盲区,开发生态社区公园

以自组空间设计在深圳改造项目梅丰社区公园为例,项目位于城市中的废弃地块,周边工业区、老旧小区、城中村建筑居多,缺少社区绿地。设计者打开场地环境边界让场地融入周边环境。再改造场地内部硬质地面,利用生态基底物质与丰富植物组合来打造安全舒适的生态邻里社区公园[1-2]。

①重塑土壤层次,促场地再呼吸。原先作为城市内部“盲区”,场地地表为简单的硬质混凝土铺装。设计者砸开混凝土表层,改用以禾本科植物为主的软质铺装。为了方便雨水的收集与排涝,设计者将土壤下方进行适当基底分层,在保持自然下渗同时,利用石材颗粒大小与不同性质土壤之间渗透性不同的特点,开展地下雨水储蓄与排除,有效提高土壤保水量,保证植物的自然演替,从而改善城市微气候。

②就地利用废物,降低经济成本。处理混凝土废块会提高工程预算,就地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经济成本。设计者将较为大型的混凝土块进行堆砌形成微地形丰富场地层次同时,在土块之间流出土地,形成趣味性高的裂缝花园,种植观赏效果好、养护成本低、成活率高的观赏草与野花。让人们可以升入内部,探索这座生态花园。小型混凝土块,则制作填充为石笼,作为景墙生态自然。而细小的碎块则作为公园的生态基底,填埋作地下碎石层疏导雨水。设计者将场地内废弃物品物尽其用,将废弃物分类处理,打造富有趣味的生态景观。

2.2 发展生态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以环境教育主题城市森林规划设计为例,该项目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进行规划设计,设计场地的背景是北京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与森林保护之间的矛盾。核心理念是提供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态景观场地来保护林区,治愈自然缺失的当代人。

①提供林下游乐空间,缓解“城市病”[3-4]。城市里的儿童与青少年缺少与自然的接触,沉溺于虚拟世界,导致近年来儿童肥胖率、少儿多动症等疾病急剧增加。北京的近郊是城市化与自然森林之间的矛盾焦点,设计者在此设立有关项目,通过在场地内融入多元化的功能分区,为青少年以及儿童提供一个贴近自然的环境教育场所,并配备了多样化的景观设施来唤醒生态意识,培养下一代人的生态文明观念。

在活动场地方面,场地内部设计了可以沿途探索自然小物的林下小径、兼备手绘与攀爬功能的景墙、使用原木制作的活动设施。打破水泥森林带给孩子的隔阂、封闭。让孩子们在林下空间进行活动、交流,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学习自然知识。

②保留原有生态环境,减少城市干涉。场地面对的最大风险就是高速推进的城市化浪潮,依据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应该保留这类未开发的森林,但是如果城市化把林区包裹住形成了城市里的荒废土地就显得太过突兀。为此设计者选择了儿童活动来补偿城市人口需求,并且通过保护自然的意识培养来有效化合理化的最低程度介入场地内部。

除此之外,为了使得活动人群可以更加享受场地,达到更高水平的治愈效果,景观设计者采取了补植大量乡土树种唤醒城市人口的自然记忆。最大可能将场地原生的树木进行保存,以此来保持原生场地内自然演替过程。除此之外,场地内设计了多个微型生物栖息地。这样丰富人们对自然的观察,与自然的互动。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3 保留环境破坏痕迹,形成警示教育

以张唐景观的汤山矿坑公园为例,该设计场地位于南京汤山,过去因为矿产资源开发而导致了山体破坏,水土流失,植被衰退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其核心理念是恢复被破坏的工业棕地,保留开发痕迹,利用好生态景观与保留痕迹引发参观者反思,从而触发人与自然的环境的共鸣,以达到自然场所的教育效果。

①利用水文条件,促成生态恢复。这是对于矿坑高低起伏的地形的良好利用,逐级利用草甸、石笼、湿地对降水以及溪流进行水质净化,提升了水文条件,为后期场地内部开展绿化恢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有效通过诸如汇水的湖泊、叠水的溪流、滤水的湿地等丰富多变的水景,巧妙地利用人们的亲水性来吸引人流,并且在园区内形成线性的水带来诱人升入,逐渐体察出矿坑的存在。

②依托矿坑地形,提供儿童活动设施。这一部分借由水文生态恢复同时加固山体,恢复绿化,最后把滑滑梯、秋千、滑索、蹦床等儿童游乐活动设施进行融合,在体验过去矿坑工作状态同时,身处绿化之中,还可以有效体感自然、锻炼体魄,达到传达大家生态文明生活理念的目的。

③保留开采痕迹,降低经济成本。在自然遭到破坏后,它的自我修复时间长,人为介入可以做到在被破坏的表面重新覆盖上绿色植物,但矿坑悬崖上开展绿化成本高,而且不可能做到全面恢复。不如把矿坑被破坏痕迹完整保留。利用好矿坑特殊的肌理纹样,形成特殊场地的氛围。并且架设栈道,穿梭于矿坑上下,多维角度的体验同时,让观者看到我们所犯下的错误,从而更加珍惜和保护自然,来形成一种反思教育。

2.4 创新生态修复,人与自然共乐

以土人设计公司设计的岐江公园为例,公园前身为造船厂,场地上有大量工业遗留物,同时潮汐现象增加了生态驳岸修复难度。公园核心理念是充分利用工业遗留物提升场地趣味性,并且栽培特殊植物对驳岸进行生态保护与修护,最终形成人与自然同乐的水上乐园。

①保留工业遗存,形成场地特色。这基本决定了场地特色,在许多项目中场地上原有建筑物会选择全部拆迁运走,无论是拆迁过程还是拆迁后的废料处理都会对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选择就地保留,不但有效保护环境,避免反复破坏生态,还降低经济成本,把原有的场地弱势转变为了鲜明的景观元素。

②古老农耕智慧,解决生态修复难题。随着城市化硬质浪潮对于城市土地的蚕食,原本潮汐的过渡空间已经消耗殆尽,这导致部分驳岸本身被工业遗存污染或者破坏后,还会影响到周围的生态情况。打造干净、宜人的生态驳岸,让使用人群的活动不受到潮汐现象影响成为当务之急。因此设计者给出了“栈桥式亲水生态湖岸”的解决办法,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我国古老农业文明里的生态文明智慧。设计方案由临水栈桥、梯田式种植台、水际植物群落三部分组成,不但丰富了驳岸的植物层次,还可以让人们穿行其中沉浸式体验生态性景观。

3 对景观设计的经济生态潜能开发

经济型景观的设计与生态文明兼容,不仅可以为国家解决环境问题,也不阻碍景观设计的经济效益。笔者为景观设计提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设计建议,通过对地域不同的特点以及生态功能的利用,可以在发展景观美学的同时创造与生态相辅相成、与经济和谐发展的生态景观设计作品。

3.1 促进多部门联合,实施景观管理

用资产管理的思路进行景观设计,那么设计师就是资产管理者。从设计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中,要能根据不同环境、群体的不同需求对设计方案进行改善。加强产品思维与用户思维,通过轮岗、跨部门联席会议、项目制组织等机制掌握通识与交叉业务知识,藉由早期全局介入和使用后评估及时评估运营结果,以复盘教训、改良成果[5]。

3.2 采用物联网技术,展现景观空间

IOT(物联网)技术能创造景观空间的功能复合,这是“智慧城市”的主要思想和科技发展线路。智慧城市目前处在一个正在进行时,不仅是建设过程正在进行,包括智慧城市这个概念本身也是在不断成型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如何在景观设计中加入科技手段也是景观设计师未来要思考的。

3.3 利用自然优势,实现经济效益[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观念能最大化反应设计师审美观、价值观是否能与人性的结合。利用自然优势,因地制宜,能设计出自然赋予美学下的人与环境相平衡的景观作品。例如福州的“福到”景观,其步行道建立于福州的森林之上,这一设计完美结合工学效率与美学,把曾经的荒山变成了公众健身走廊,“福道”以其对环境的“最小干扰”赢得了国际赞誉。当然,生态特点的不同必然会带来不同地区的特产的差异,利用当地的特产,设计师可以设计景观的同时增加地区的经济效益。

3.4 结合大数据,维护景观空间

社交媒体应用广泛且源于大众的特点,成为设计团队很好的“杠杆”,通过高效的大数据分析,能展现人们对景观的不同感受与喜好程度。此外,把大数据和与“工具箱”结合,设计师就可以了解公共空间的使用[7]。这在设计前期,能够以更系统、更全面、更宏观的方式展示景观的使用状况。借由数位工具能模拟制图,将景观用数据交互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对全局的“一目了然”和对人群使用感受的分析,能帮助设计师或者设计团队评估当下的景观,对设计主张和设计方案进行改善。

猜你喜欢
矿坑设计者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文化纵横(2022年3期)2022-09-07 11:43:18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4:22
2020德国iF设计奖
2019德国IF设计大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 07:56:33
访小龙潭煤矿
文学港(2018年1期)2018-01-25 12:31:06
矿坑
文学港(2018年1期)2018-01-25 12:30:50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8:06
预应力锚固技术在矿坑边坡支护中的实践研究
居业(2015年16期)2016-02-24 19:37:17
杨敬:深水区医改设计者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