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䢅”“曟”“晨”考释*

2021-03-29 08:53袁艺珈
大众文艺 2021年4期
关键词:本字艺文古文字

袁艺珈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 400715)

一、“辰”

1.房星、心星

古人对每个星辰都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国语·周语下》:“月之所在,辰马农祥也。”韦昭注:“辰马,谓房、心星也。……祥,犹象也。房星晨正,而农事起焉,故谓之农祥。”于是房星、心星有了象征农事的意义。

古人观察星辰来确定时间,加之“辰”与农业相关,于是“辰”用来界定人时。《说文•辰部》:“辰,震也。三月,阳气动,雷电振,民农时也。物皆生,从乙、匕,象芒达;厂,声也。辰,房星,天时也。”“天时”是指观察天象而发现的时间变化,或指根据天象来确定时间;“农时”是指适合农业活动的时间。天时可以指所有时间,农时是天时中的一个部分。《说文》表述了辰的两个义项,一是动词“震”,二是十二地支中表时间的名词“辰”。值得注意的是,《说文》把表时间的“辰”与农业活动联系在一起。

2.振动

3.震动

《晋书·乐志上》:“三月之辰名为辰,辰者震也,谓时物尽震动而长也。”高田忠周先生认为“辰”是古文“震”字,“辟厉振物者也”,六书属指事,“即象芒达之意。或亦雷电辟厉易气䟴动之象。”可见雷电云气的“震”,表示雷声震响、万物震动,与人用手撼动物体的“振”不同。

4.“蜃的本字”

基于以上材料和论述,笔者赞成“辰”是“蜃”的本字,“辰”的本义就是大蛤。由于蛤壳坚硬,古人用它作为农作工具,于是它引申出农具的含义,再引申出跟农业相关的意义。

二、“䢅”

1.手持农具

在“辰”作“农具”义的基础上,“䢅”表示双手持农具耕作。高诱注《吕氏春秋•任地篇》:“耨,所以耘苗也,刃广六寸,所以入苗间也。”朱芳圃先生认为“䢅”是“槈”的初文,他从古汉语名动同词的现象出发,得出“辰为除田秽之器,因之两手持辰以除田秽谓之䢅矣”的结论。

2.早晨

三、“曟”

《说文•晶部》:“曟,房星,为民田时者。从晶辰声。晨,曟或省。”六书属形声,曟就是房星。上方构件为“晶”,是“星”的本字,因后来用“晶”作形容词表示“精光”,于是加声符“生”作“星”,“晶”“星”二字分化。“其星形少则二、多则五,不定。金文、小篆固定为三星。战国文字则开始简化为一星,后世隶楷乘之”,后“曟”字中“晶”构件简化写作“日”。

四、结语

笔者认为“辰”是“蜃”的本字,“辰”的本义为大蛤;具有同一构件“辰”的“䢅”“曟”二字现在都可写作“晨”。

从语音关系来看,“辰”“曟”“䢅”“晨”四字上古韵部都在文部,符合段玉裁“同声必同部”的著名论断。

从形义关系来看,它们的演变过程不同。“䢅”和“晨”二字先后出现,形体不同,但意义相同,是古今字关系。“曟”和“晨”意义本各不相同,因简化导致形体相同,是同形字关系,后来二者在文献使用中意义通用,产生混同。

注释

①吴其昌.《夨彝考醳》.转引自李圃主编:《古文字诂林》第十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124页.

②徐元诰撰,王树民、沈长云点校.《国语集解》.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25页.

③叶玉森.《殷墟书契前编集释》卷1,上海:大东书局,1934年,第43页.

④周谷城.《古史零证》.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6年,第7-12页.

⑤商承祚.《说文古文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68-269页.

⑥高田忠周.《古籀篇》,台北:宏业书局,1975年,第26-27页。

⑦陈独秀.《小学识字教本》.成都:巴蜀书社,1995年,第70-71页.

⑧王宁,谢栋元,刘芳.《说文解字与中古文化》.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17页.

⑨陈独秀.《小学识字教本》.成都:巴蜀书社,1995年,第70-71页.

⑩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转引自李圃主编:《古文字诂林》第十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124页.

(11)徐中舒.《甲骨文字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4年,第1590页.

(12)季旭昇.《说文新证》.台北:艺文印书馆,2014年,第184页.

(13)(汉)高诱注.《吕氏春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614页.

(14)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32页.

(15)林义光.《文源》.转引自李圃主编:《古文字诂林》第三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42页.

(16)傅东华.《字源》.台北:艺文印书馆,1985年,第206页.

(17)唐桂馨.《说文识小录》.转引自李圃主编:《古文字诂林》第三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43页.

(18)季旭昇.《说文新证》.台北:艺文印书馆,2014年,第546页.

(19)季旭昇.《说文新证》.台北:艺文印书馆,2014年,第184页.

(20)(唐)王士元撰,(宋)何粲注:《新雕洞灵真经·用道篇》,张远济主编《四部丛刊》影印本,上海:上海书店,2015年.

(21)(唐)王士元撰,(宋)何粲注:《新雕洞灵真经·训道篇》,张远济主编《四部丛刊》影印本,上海:上海书店,2015年.

猜你喜欢
本字艺文古文字
两岸艺文界人士雅集福州
闽侯农庄变身艺文村舍
小陈老师来上课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通假字
新视野下的文字学教学研究
环县方言本字举例考释
安徽滁州方言本字考释
古文字讹变问题研究回顾与再探
津逮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