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胜根
【摘要】导学案由“学案”和“导学”两个部分组成,是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的有机结合。物理学科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所应具有的学科素养。在初中的物理课堂使用导学案能够提高课堂效益,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物理学科习惯。例如,课前预习习惯、上课笔记的习惯、积极思考乐于探索的习惯等。
【关键词】导学案;物理学科习惯;探究 一、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由“学案”和“导学”两个部分组成,是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的有机结合。在近几年的实践和思考中,笔者认为导学案跟传统的教案相比,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注重以问题探讨的形式帮助学生浅入深出,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二、什么是物理学科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最重要、最稳定的素质。这里所要探讨的只是众多习惯中的一小方面:学习物理所必须具备的一些学科习惯。
物理学中包括力热光电声五大板块,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结合的一门重要学科。许多学生很喜欢物理学,因其内容丰富有趣,但是又害怕它知识点抽象难懂,内容多、杂、乱。也有学生说:“物理一学就会,一听就懂,一多就乱,一长就忘,在考试中很难得高分。”这说明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习方法不当。如果在平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习物理也就会变得轻松自如。例如,课前认真预习勤于思考的习惯,上课注意听讲、认真做笔记的习惯,课后认真作业及时复习的习惯。
三、导学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科习惯
①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教师上课前,自己要先对本节课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
导学案中编排了课前预习的环节,要求学生边读边思,了解要学的是什么内容,与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课堂上更有针对性地听讲和学习。
②勤于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自主探究”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学生积极主动亲身参与认识过程的一种探索活动。可是长期以来,物理教学都是“讲、听、记、练、再讲、再练”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主体的情感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里,思维被禁锢。为了真正改变传统教学带来的一些问题,还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自主探究。导学案将在探究实验中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合作与交流”这七个要素以文本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清楚科学探究的神髓。
另外,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导学案中以问题的形式层层深入、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化“难”为“简”,化“抽象”为“形象”。正如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的《6.1质量》一节中,在引入质量这一定义时,笔者做了如下编排:
导入:请学生们观察铁锤和铁钉、课桌和凳子。
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
铁锤和铁钉是___________组成的;课桌和凳子是______________组成的。
②铁锤和铁钉哪个含铁更多?
课桌和凳子哪个含木材更多?
定义:_______所含_______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符号是______________。
将质量这一定义以两个小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①物体是由物质组成,正如铁锤铁钉是由铁组成,而课桌和凳子是由木材组成;②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少之分,正如铁锤和铁钉中,铁锤含铁更多,而课桌和凳子中,课桌含木材更多。③规范书写、认真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确,若学生能养成认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对听课、对课后的理解、对减少学习的遗忘等都有很好的作用。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有的学生愿意做笔记,只是不知道应该写在什么位置,所以笔记就会显得凌乱,也不便于复习。当然,这个问题也可以通过给学生规定好笔记本来解决,但是一本空白的笔记本总不如一份有教师设计好的有框架的导学案来得清晰。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以最科学的方式记录下来,即节省了时间,又保证了板书的原貌。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5.3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课中,笔者给学生设定的笔记框架式:
学生根据笔者的板书,在这个图上做好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物体的位置和成像的位置上做笔记,如下:
如此一来,学生在做笔记时就能省去画图的时间, 同时也统一了规格尺寸,这样笔记看起来会更清晰明了,便于日后的复习。
④乐于阅读的习惯:正如前文所说,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一些关于历史性、人文性较强的课时,可根据课标要求收集相关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思考。一方面丰富了课堂上单一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又可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兴趣。就如物理学上一些伟大科学家成功背后的故事,设计在导学案的课后阅读部分,让学生了解成功者背后的辛酸。这样既能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又能增加学生对物理学史的认识,增强学科使命感。
另外,对于一些贴近生活的物理現象也可以在导学案中给学生呈现,甚至一些比较简单的章节,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以边阅读边思考问题的形式进行自学。就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3.4升华和凝华》这一课时,笔者做了如下编排:
升华和凝华
物态的变化并不总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或者气态、液态、固态的顺序进行的。有的时候,有些物体的物态变化也可以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进行。在热学上,物体由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叫做升华;物体由气态直接转化为固态,叫做凝华。
升华或凝华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在严寒的冬天,洗后的衣服挂在室外,由于气温在0 ℃以下,湿衣服上的水很快就结为冰。尽管这些冰不会熔化,但时间长了,衣服还是会干的。这就是因为冰升华时水气跑掉了。放置在衣箱里的卫生球或樟脑块,会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只剩下一些黑色粉末状杂质,这也是升华现象。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本节所要学习的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由于本节课是在学生在已学的知识——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学来完成本节的学习。这样可以为学生留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课外的阅读。
四、小结
导学案从某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教与学生学脱节的费时低效的教法,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尤其是对学生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不可估量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玉新.“以教师为主导”与“以学生为主体”辨析——兼论“导”与“学”的关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8(6).
[2]李中宁.新课标下中学数学运用“导学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学周刊.
[3]朱永超.导学案实施之“喜”与“忧”[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