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春平
【摘要】如果要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推动学生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教师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积极探索了“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渗透应用,设计了尝试提出问题、尝试表达观点、尝试做出质疑、尝试辩论学习、尝试自主训练等多元化教学活动,凸显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助力了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小学数学;活力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学科的“尝试教学法”是指教师先引导学生在旧知基础上进行尝试性学习,再组织学生开展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动态学习表现,教师灵活地调整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指导能适应其成长发展需求.教师对尝试教学法的渗透应用改变了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立足于数学学科教学特点,积极探索尝试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路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依托尝试教学法构建活力数学课堂.
一、尝试提出问题,培养数学问题意识
教师注重创设数学课前预习活动,组织学生根据学习体验针对课时教学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改善学生的数学预习方法,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数学课前预习活动.教师可以提高数学课前预习活动的设计质量,以数学教学微课、数学预习任务单、数学导学案等教学载体为抓手,把课时教学相关的重难点及易错点融入其中,通过层次性问题设计引领学生从熟悉的数学旧知、生活经验展开数学思维,层层递进地深入到数学课堂核心知识探究学习中,用“先练后讲”的方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数学课前预习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内容,将其作为调整课堂教学预设的重要参照,紧密围绕学生出现的认知误区、思维定式、学习障碍展开教学活动,切合学生数学学习的个性需求.在设计“数的奇偶性”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围绕奇数、偶数的数学概念和奇数、偶数相加的奇偶性变化两个教学重点设计导学案.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学习任务,提出自己存在的疑问或存有不同看法的问题.从学生递交的导学案完成情况来看,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预习内容,其中,有的学生对奇数、偶数的判定提出了问题:“2.2是奇数还是偶数?”很明显,这是因为学生忽视了奇数、偶数的数学定义范围造成的错误.因此,教师应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解的知识内容,在讲解奇数、偶数的数学定义时,引入小数、分数进行比较与分析,为学生明确奇数、偶数都是自然数.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薄弱,普遍欠缺对课前预习的重视程度.教师立足于课时教学的重、难点知识,用导学案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能引导学生紧抓课堂核心知识展开预习,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再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反馈信息把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预设,在课堂教学中着重讲解学生存在疑问的地方,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尝试表达观点,形塑数学说理能力
教师启发学生尝试表达自己的数学观点,能引领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加深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印象,推动学生对数学新知的内化,形塑学生的数学说理能力.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数学说理能力的培养缺少必要的重视,认为表达能力是语言类学科的教学任务,与数学学科的教学关系不大.这种教学认识存在较强的片面性,因此,教师应积极运用尝试教学法为学生表达、说明自己的数学观点搭建学习平台,有计划性地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塑造学生多元化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学生个性化观点的形成与表述都是学生主动思考的学习成果,是学生数学思维过程、数学思维结果的具体表现,对数学新知的动态生成有很强的参照意义.
表达活动投放在数学课堂的不同教学阶段,其指向的教学目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要具备项目化的教学意识,灵活把握数学表达活动的投放时机.在教学“中位数和众数”这一内容时,教师不应在新知演绎环节急于呈现这两个数学概念的直接解读,而要配合多组统计图、统计表,点明其中的中位数和众数具体是哪个数,用多组数据同屏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展开交流与讨论,分析中位数和众数在统计图、统计表中具有哪些特殊性,尝试表达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教师选择的统计图、统计表和中位数、众数的数据大小都有很強的典型性,使学生经过交流与讨论不能精确地找到这些数据在其中的共性特点,无法回答出“中位数就是大小在中间的那个数”“众数就是最多的数”.因此,教师可以顺势导入概念剖析讲解,为学生详细介绍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在教学时,教师没有一开始就导入概念知识,而是采用尝试教学法,配合多组教学素材,启发学生自主构建中位数、众数的数学概念,完成数学说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回答的内容顺势切入概念解读和说理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建构两个概念的基本认知.在必要时,教师可以再次开展说理活动,引导学生用更加规范的语言完成精确的数学说理,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三、尝试做出质疑,树立数学创新观念
一节高质量的数学课堂,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参与.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碰撞出的思维火花越多,越能主动参与到质疑、冲突发展中,越能对数学思维能力形成有效锻炼,越能树立数学创新观念,进而提高创造性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教师设置的数学质疑的对象有多种选择,可以围绕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组织学生尝试对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公式、数学规律等所学知识展开质疑,鼓励学生从自身的角度提出对这些数学知识的不同理解,也可以就学生数学课堂的动态学习表现启发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解题过程、其他学生的作答内容进行质疑.
教师在运用尝试教学法启发学生做出数学质疑时,要把握好教学活动的启发性与生成性,既要充分发散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更多思考,又要让学生通过质疑学习有所收获,得到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这一内容之后,教师要留出课堂时间鼓励学生对其讲解的计算方法做出质疑.有些学生提出了对圆柱表面积计算的不同看法,认为教师讲解的圆柱表面积计算方法是基于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如果用其他的裁剪方法,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就会和得到的答案有变化.这时,教师应肯定学生勇于思考、大胆质疑的学习精神,以此为契机展开数学实验学习,组织学生制作圆柱形纸筒,用多种裁剪方法展开侧面图,用拼接比较或面积计算等方式与长方形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进行比较.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做出质疑,将学生提出的质疑内容作为再探究、再创造教学契机,启发学生展开新一轮探究学习活动,在帮助学生解决课堂疑问的同时让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验证圆柱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使学生明确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面积大小是不会变化的,用正方形进行表示是最简便的计算方法.
四、尝试辩论学习,拓展数学思维空间
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对辩论性质的数学学习活动抱有很高的学习热情.教师创新数学课堂活动,增设一些辩论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结合已有认知经验和课堂学习体验,围绕特定数学课题展开辩论,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参与效度,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在辩论学习活动中,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很强,因此,教师必须做好教学活动的整体布设,统筹规划辩论课题选择、辩论形式设置、辩论场所布置等教学工作,注重对辩论活动过程中的秩序维持,避免学生的学习热情过于高涨而陷入课堂混乱中.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基础数学知识都较为欠缺,思维认知体系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教师要关注对辩论学习的思维指导,启发学生在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中弥补自己的认知短板,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百分数与小数、分数换算”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以故意设置“课桌的高度是80%米”这一错误表述形式,让学生思考该说法是否正确,并根据学生做出的回答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学习活动.一开始,觉得该说法正确的学生人数较多,他们认为80%就是0.8,这句话要说的就是“课桌的高度是0.8米”,并没有不妥之处.而坚持该说法错误的学生认为百分数是指两个数的比率,与表示具体数值大小的0.8存在不同之处,不适合用在带有单位的表述中.随着辩论活动的深入,坚持该说法错误的学生慢慢占据上风.这时,教师应及时站出来“主持公正”,为学生明确该说法是错误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很多学生都“理所当然”地认为百分数、小数、分数三者的数学意义较为相似,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转换.教师是基于学生存在的认知误区设置的辩论学习活动,启发学生通过辩论学习找到自己现有认知体系的局限性,从更深入的层次对百分数的概念进行剖析,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理解,引导学生走出对数学学习的认知误区.
五、尝试自主训练,提升数学认知品质
在设计自主训练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弱化自身的课堂教学主导作用,把数学训练活动放手给学生,发挥学生训练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训练完成对数学课堂的查漏补缺,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品质.在以往的数学训练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设置好的习题内容,训练学习处于被动地位,课堂训练的积极性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教师要创新训练活动,在训练教学环节做好课堂留白,鼓励学生围绕本节课学习的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自主设计数学问题和自主解答数学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有着积极意义.
自主训练活动分为多种形式,可以是学生个体一个人完成题目的设计与解答,也可以是同桌、小組间互相提出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可以灵活穿插不同的自主训练形式,保持训练教学的新鲜感.在“比例尺”课堂教学的巩固训练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同桌之间展开自主训练,各自用文字表述出3~6个地点的位置关系和具体距离(距离大小不得相差过多),让同桌根据表述信息选择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对应的简易地图.学生对这种别开生面的自主训练形式的学习热情很高,对题目设计和问题解答都表现得非常认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训练教学效果.
教师针对学生对“比例尺”数学概念的巩固理解、应用“比例尺”绘制简易地图的能力培养,设计了开放性和自主性很强的自主训练活动,将命题和解题都交给学生自主完成.与习题演练相比,学生完全摆脱了被动接受的学习地位,无论是训练积极性还是思维参与性都大大得到了提高,课堂巩固训练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训练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多种教学路径渗透尝试教学法,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力,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小学数学教师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能启发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尝试表达观点,形塑学生的数学说理能力;尝试做出质疑,树立学生的数学创新观念;尝试辩论学习,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尝试自主训练,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品质.在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教学引导下,教师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能推动学生数学学科学习力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