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伤寒论》六经教学中的应用

2021-03-28 15:52张灵敏李永民杨洪霞吴艳萍侯仙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23期
关键词:医家伤寒论实质

张灵敏 李永民 杨洪霞 吴艳萍 王 淼 侯仙明

河北中医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200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之一,确立了六经辨证理论体系,是培养学生临床辨证思维能力的重要典籍之一。因此,《伤寒论》历来是中医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多年的《伤寒论》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未能理解六经实质的内涵与外延,常将其与《针灸学》中的经络概念等同,从而影响学生对六经辨证思维体系的学习与正确运用,所以有必要针对“六经”实质进行专门阐述。由于涉及的内容较多,故专设为一次授课内容。

本次课程内容因不是必讲内容,故授课形式不采用讲授法,而是选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该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的研究与解决问题[1]。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符合课程内容的学习要求,避免了以教师为中心、传统满堂灌教学方法的枯燥性与低效性。

1 课程设想

1.1 六经实质概说 关于“六经”之名,《伤寒论》中并未出现过,而是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三阴三阳之名出现,后世医家将其名总结为“六经”。然而,关于六经实质是什么,历代医家认识不同,这也成了学术上争辩的焦点。要想全面、正确认识六经,还要了解“六经”的发展史。“六经”之名源于《素问·热论》:“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痛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其本义与经络相关,而《伤寒论》则是在此基础上有所发挥、创新,丰富了六经的内涵。王军等[2]指出魏晋至隋唐时期是“六经”概念形成的萌芽阶段,如西晋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卷七中提到“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这可以说是“六经”概念的雏形。宋代朱肱研究《伤寒论》非常重视经络,在《类证活人书》中将“太阳病”等与经络中的六经病等同,“六经病”成为了“三阴三阳”的代名词[4],后世医家亦有追随此说者。金代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直接用“六经”称 《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病[5],自此,医家便习用“六经”来概括《伤寒论》。明清以降,《伤寒论》被尊为医经之一,直至近现代时期,研究《伤寒论》六经者接连不断,且成就众多,王庆国等[3]曾查阅大量古今文献,对六经诸说加以归纳,总结出41种说法,如经络说、脏腑说、气化说、地面说、六部说、形层说、三焦说、阶段说、病理层次说、阴阳胜复说等等,也有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观点组合而成的其他学说,这是比较全面的总结。

考虑学生基础有限,尚不能发挥创新,前人所述内容颇多,所以本次课程选取六种常见的关于六经实质的说法让学生分组查阅资料,整理分析并进行讨论。

1.2 课程安排 《伤寒论》课上虽然提到六经内容,但是根据教学大纲安排,教学重点是在方证的分析上,所以并无过多时间展开阐述六经实质。限于课时有限,而六经概念又十分重要,所以利用学生自主学习课时来安排本次课程。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增强学生步入社会后的自学与创新能力。因此,教学大纲给不同专业的《伤寒论》课程安排不同的自主学习课时,旨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没有固定的学习模式,开放的形式给本次课程提供了空间。

“六经”概念虽在《伤寒论》教材总论中提到,但学生尚未学习原文,较难理解六经实质为何;待到六经全部学完再讲,学生忙于期末复习,没有精力认真思考,深入理解六经的实质是什么。所以,此次课程时间选在《伤寒论》教学进度约2/3时进行。此时已讲了三阳病,尚未论三阴病,但学生对六经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便于顺利开展本次课程内容的学习。

2 课程实施

2.1 课前准备 本次课程在河北中医学院2018级扁鹊中医班试行。提前2周给学生简要介绍六经的发展史,提出问题:《伤寒论》中“六经”实质是什么?请查阅资料来认识六经,以解决《伤寒论》学习中的困惑。根据问题,同时以王庆国等[3]的总结为提纲,将学生分为六组布置任务:第一组,以朱肱为代表的医家认为六经指经络,后有汪琥响应此说将足六经扩展为手足十二经[6],请查阅《类证活人书》、《伤寒论辨证广注》等书籍资料,并结合《伤寒论》原文分析其合理性,再结合《针灸学》分析其异同;第二组,以何志雄为代表的医家认为六经指脏腑,脏腑之间互相联系,请查阅《〈伤寒论〉六经实质探讨》、《从〈伤寒论〉六经主证的病理基础看六经与脏腑经络间的关系》等文献,并结合《伤寒论》原文分析其合理与否;第三组,以陈修园为代表的医家用六气特点来解释六经,也称“六气说”,请查阅陈修园《伤寒论浅注》、刘渡舟《〈伤寒论〉气化学说》等书籍、文章,结合《伤寒论》原文来认识其优势与不足;第四组,柯韵伯提出“六区地面说”,请查阅《伤寒来苏集》等书籍并结合《伤寒论》原文分析柯韵伯的观点;第五组,方有执提出“六部说”,请查阅《伤寒论条辨》等书籍并结合《伤寒论》原文来分析其合理与否;第六组,俞根初把人体分成六个层次,说明病邪的浅深与进退,形成“层次说”,请查阅《重订通俗伤寒论》等书籍并结合《伤寒论》原文来分析其合理与否。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任务,由组长统筹安排每人的分工,如查阅书籍、浏览电子图书及文献、查找《伤寒论》原文、制作PPT、讲解等。

2.2 学生课堂讲授 各组学生代表综合本组所收集的资料,通过课前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形成文字材料,并制作PPT,由专人负责在自主学习课时进行讲解。每组讲解完成后,大家都针对该组观点进行讨论、补充,以加深理解。教师在本次授课过程中担当主持人,营造活跃的学术研讨氛围,控制课程节奏,记录各组的观点、佐证材料及不足之处。

2.3 教师课后总结 首先,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欲和探寻真理的精神,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其次,对各组学生的讲解及讨论内容进行总结:请同学们明确各种说法有其合理性也有片面性;各家论述的角度各有不同,有的从生理特点角度论述,有的从病理角度论述,还有的从天人观进行论述等等,实际应用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虽然六经含义不能统一,但不影响其临床应用,实际上这样更能体现辨证论治的灵活性;通过本次课同学们对六经应该有了比较深入、全面的认识,这对今后《伤寒论》的学习将产生巨大的帮助;再次,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让同学们明白在中医学中存在很多答案不必唯一的情况,因此应改变以往的局限性认识,明确中医学术问题的研究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多种理论兼容并存,互参互补,求同存异,更可吸收不同时期的优秀研究成果,海纳百川,发展创新;最后,充分肯定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鼓励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应以此为模板,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多进行团队协作研究,以更快更有效地获得问题的答案。

3 教学反思

通过回顾与分析本次课程全过程,笔者认为有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①本次课选在自主学习课时进行,充实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但扁鹊中医班在本门课程安排了10个自主学习课时,如何利用好这些课时,如何安排更丰富更有意义的主题,避免学生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值得深入思考;②本次课讨论了六经实质,对于学生学习《伤寒论》及六经辨证大有裨益,但本次课安排在了《伤寒论》课程进行到约2/3的时候,是否是最佳时间节点,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③对于授课教师来说,设计一个命题并能进行解读,必须要求自身对此问题先进行深入了解与分析,并找到相对合理的答案,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讲解与指导,故而对问题的设计也是对教师能力提升的一种训练,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一个开阔视野的过程;④本次课程采用的是PBL教学法,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但是PBL教学法需要老师和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不能频繁操作,否则学生会懈怠、厌倦,效果会适得其反,笔者建议每学期开展1~2次即可,实际教学中应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多管齐下,合理应用以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兴趣;⑤虽然学生反馈本次课程收获颇丰,但是缺乏客观、科学、公平的评价方式,仍需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医家伤寒论实质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税法中的实质解释规则
透过实质行动支持盘臂头阵营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伤寒论》实为115方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新安医家吴楚《吴氏医验录》补中益气法辨治特色
美术作品的表达及其实质相似的认定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期待实质进展
“正统四象说” 与“医家四象说” 相关问题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