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良
(常州市中医医院,江苏常州 213003)
组 成:党参15 g,白术10 g,茯苓10 g,陈皮10 g,半夏10 g,桂枝6 g,白芍12 g,黄连3 g,吴茱萸2 g,紫苏梗10 g,炙甘草3 g。
功 效:温中健脾,理气和胃。
主 治:慢性胃炎(中虚气滞证)。
用 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
方 解:本复方以六君子汤为君方,健脾理气化痰,针对脾虚气滞痰阻;小建中汤为臣方,一方面与君方相须为用,加强益脾养胃,一方面取桂枝温通下气,平气逆,治疗胃气上逆证,白芍、炙甘草相配缓急止痛,治疗胃脘痛;左金丸为佐方,清热泄肝和胃,针对嘈杂反酸。紫苏梗为佐药,行气宽中,增强君方行气之功,治疗胃脘痞闷、胸胁胀、嗳气;甘草为使药,补益脾胃,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温中健脾、理气和胃、缓急止痛之功。
加 减:腹胀痛甚,加郁金、木香;纳呆、食少,加焦三仙;大便溏或黏滞,加苍术、草果;反酸、嘈杂甚,加白芷、浙贝母。
吴某,女,56岁。初诊日期:2020年6月22日。
主诉:脘腹胀痛1年余,加重2周。患者2019年5月因心情不佳,渐感上腹胀痛不适,嗳气频,反酸,纳呆,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新洛纳)”“胃苏颗粒”等,症状减轻,仍时有上腹痛。于某三甲医院查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胃窦糜烂,Hp阴性;病理报告:胃窦小弯黏膜轻中度慢性炎,轻度肠上皮化生。肝胆脾胰彩超未见异常。曾服奥美拉唑、健胃消炎颗粒、胃复春片和中药汤剂等,上腹胀痛、嘈杂、嗳气等症反复,体质量减轻,经人介绍来诊。刻下:脘腹胀痛,时及胸胁,嗳气,嘈杂,口干苦,泛酸,纳呆,喜温恶冷,大便软欠畅,倦乏,舌质淡紫、苔薄白腻,脉细弦。西医诊断:慢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痛。病机:脾胃虚弱,土虚木乘,气机失调,胃气上逆则嗳气、泛酸、纳呆、大便不畅,胃失所养则胃痛不适,肝郁化热犯胃则嘈杂。治法:温中健脾,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治以小六金健胃方加减。处方:
党参15 g,白术10 g,茯苓10 g,陈皮10 g,法半夏10 g,桂枝10 g,白芍15 g,紫苏梗10 g,黄连3 g,吴茱萸1 g,郁金10 g,木香10 g,炙甘草3 g。7剂。水煎,每日1剂,早晚饭后服。
6月29日二诊:服药后上腹痛基本消失,脘腹稍胀,嘈杂,偶嗳气,无反酸,纳食增多,口微苦,大便调,舌淡紫、苔薄白,脉细弦。去郁金、木香,加醋香附6 g、炙鸡内金15 g,7剂。
7月6日三诊:上腹胀消失,脘腹冷,纳食可,口中和,体质量增加1 kg,舌淡紫、苔薄白,脉细弦。去黄连、吴茱萸,改白芍为10 g,加干姜6 g、丹参10 g,7剂。
7月16日四诊:患者无明显不适,纳寐正常,精神可,舌淡紫、苔薄白,脉细弦,嘱保持心情舒畅,忌辛辣及寒凉饮食,予以逍遥丸上下午各服10粒,调理巩固。
9月7日胃镜示:胃皱襞黏膜光滑呈橘红色,未见糜烂。病愈,至今未复发。
按语:慢性胃炎病因复杂,多由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寒热失度和情志失调等,损脾伤胃,使升降失职,气机逆乱,痰浊内生,郁久化热,导致脘痞腹满、疼痛、嗳气、反酸、嘈杂等。研究提示,脾胃虚弱是慢性胃炎最常见之原因。
本案患者纳呆、大便软不畅、倦乏、舌淡、脉细乃脾胃虚弱,脘胁胀痛、嗳气泛酸、嘈杂、脉弦是肝气犯胃,气机失和,胃气不降,故辨为中虚气滞证,治以小六金健胃方化裁。方中党参、白术、茯苓、桂枝、炙甘草温中益气健脾,陈皮、法半夏、紫苏梗理气和胃止痛,白芍、黄连、吴茱萸疏肝泄热和胃,郁金、木香为颠倒散,行气活血止痛,增强本方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效。二诊,胀痛消失,气滞血瘀之病机减轻,故减去颠倒散,加醋香附以疏肝和胃,鸡内金以健胃助化。三诊时,原有症状消失,仅脘腹冷,为中阳不振,去黄连、吴茱萸,减白芍量,加干姜以温中阳,丹参活血通络以治舌紫。后主要症状消失,辨为肝郁脾虚之证,故予逍遥丸以调理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