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顺针药并用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经验

2021-03-28 13:17庄捷铭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23期
关键词:肝风面肌阴虚

庄捷铭,王 顺

(1.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中医医院,福建 泉州 362801;2.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面肌痉挛是指面部肌肉群不自主抽动的疾病,呈阵发性且无规律,常在劳累时或者精神紧张时出现面部不自主症状的加重,严重者可表现出口角斜、睁眼困难、耳内杂音等症状,且患者面肌长时间痉挛可能导致面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面部美观。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女性略高于男性,但发病年纪有年轻化趋势[1]。根据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将其归属于中医“颤病”“疭”“筋急”“痉证”“肝风”“口僻”等疾病范畴。

王顺教授为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名中医,岐黄学者,从事针灸教学、临床30余年,知识积累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对针药并用治疗面肌痉挛的临证运用有独特的见解。王顺教授认为,该病的主要病机是以肝肾阴虚为本,肝风内动为标,选用针灸结合自拟熄风止痉方,在此方基础上随症加减配穴和用药,临床效果显著。笔者有幸跟师门诊学习,获益匪浅,现将王顺教授运用针灸结合自拟熄风止痉方治疗面肌痉挛的经验简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王顺教授认为,面肌痉挛的病因以内伤为主,其病机以肝肾阴虚为本,肝风内动为标。«景岳全书»记载:“偏枯拘急痿弱之类,本由阴虚,言之详矣……故筋缓者,当责其无气;筋急者当责其无血。”王顺教授提出,阴虚是拘急的根本原因。阴主静,阳主动,阴虚则阳浮风动,肝主风木,体阴用阳,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肝为刚脏,主升,主动。肝经阳气需要肝血和肾精的滋养,方能潜藏安定。若阴血不足,肝无以涵养,相火升腾,浮阳不潜,阴虚阳亢风动,筋骨失养,从而出现面肌抽搐颤动。阴血不足与肝肾亏虚尤为密切,肾为一身阴气之源,即“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生”,肾阴滋养肝阴,共同制约肝阳,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若肝肾亏虚,必然导致阴血不足,肾水不能涵养肝木,进一步形成血虚、阴虚、热极等阴阳失调的内风证,故而产生诸多面肌发麻、抽搐等症状。吉林省名老中医相世和认为,面肌痉挛是久病导致肾阴虚,阴虚血少致筋脉失养而发病[2],王顺教授在临床中常借鉴相世和的思想经验,认为面肌痉挛病位在肝,肝肾阴虚是病理基础。

面肌痉挛主要指面部肌肉不自主拘急挛缩,颤动不止。«证治准绳·杂病»言:“颤,摇也;振,动也。”提示“颤动”属风之为病。颤动时发时止,发无定律,止无定时,符合“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故面肌痉挛以风邪为主因。风邪又分为外风和内风。王顺教授在临床中观察到面肌痉挛以内风多见。内风与肝的功能失常密不可分。«临证指南医案»言:“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不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肝风内动可由肝阳化风或阴虚风动所致。素体情志不遂,或愤怒伤肝,令肝气郁结,化热生火,浮动不潜,阳亢化风,筋脉失润,而见面肌颤动,此类患者每遇情绪激动而诱发。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或慢性久病,思虑忧愁,暗耗阴血,均可导致阴血亏虚,虚风内生,筋脉失养,引起面肌抽搐,此类患者每因失眠、用脑过度、情绪紧张等诱发。

2 王顺教授临床经验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王顺教授认为,针灸善于治疗表证,但是对于脏腑疾病疗效欠佳,而汤剂善于治疗里证,但是对于表证不如针灸有效。面肌痉挛以面部的不自主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在表,因此使用针灸的方法刺激面部,收效快,可快速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面肌痉挛的病机以肝肾阴虚为本,肝风内动为标,其病位在表,与肝、肾相关,施以汤剂可养其根本,与针灸联合,内外兼治。

王顺教授认为,针灸善于疏通经络,调畅气机。肝风内动是面肌痉挛的一个重要病机,治疗首选针灸可调节气机,选穴首推足厥阴肝经的太冲,太冲为肝经原穴,为本经之精气、经气汇聚最深处,具有调整肝气、疏畅情志、调和气血、平肝息风等作用。面肌痉挛以面部不自主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而阳明经循行于头面部,因此选用阳明经的穴位疏通其经络,可选合谷、四白、头维、下关。注意针刺四白穴时手法需轻,针刺手法过重易导致痉挛加重。

王顺教授认为,面肌痉挛证型以阴虚风动为主,其病因多由患者平素精神焦虑,急躁易怒,导致肝失疏泄,肝气抑郁,引起气机不畅,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火郁日久,耗伤阴血,日久肝肾阴虚,阴虚则阳亢风动而引发面肌痉挛。针对病机,治以滋补肝肾,平肝息风,自拟熄风止痉方收效颇佳。该方组成:枸杞子、山萸肉、酸枣仁、白芍、全蝎、僵蚕、龙骨、牡蛎、珍珠母、天麻。肝肾阴虚为本,以滋补肝肾为主,故用枸杞子、山萸肉、酸枣仁、白芍补不足以调脏腑。又因肝风内动为标,故用全蝎、僵蚕、龙骨、牡蛎、珍珠母、天麻平肝潜阳。若患者精神压力大,急躁易怒,或善叹息,加用柴胡、陈皮疏肝理气;若有血瘀者,加丹参、赤芍活血化瘀;若气血亏虚者,加黄芪、当归补气养血;若伴失眠多梦等心脾两虚者,加茯神、远志养心安神;痰热扰心者,加黄连、石菖蒲等清心豁痰开窍。

3 验案举隅

患者,女,38岁,2014年3月26日初诊。主诉:右侧面部不自主抽动3年余。现病史:患者3年多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面部不自主抽动,每次抽动5~10s,严重时达20s,曾就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行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为面肌痉挛,考虑为桥小脑角区血管压迫神经所致,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未接受手术治疗,遂于黑龙江省中医医院针灸科寻求中医治疗。既往体健。末次月经时间:2014年3月15日。平素月经推迟,量少,色暗有血块,偶伴经前乳房胀痛,无痛经。刻下:右侧面部不自主抽动,头晕,眼睛干涩,耳鸣,腰酸,心烦焦虑,急躁易怒,纳寐可,二便尚调,舌质红苔薄,左脉弦细数,右脉沉细。西医诊断:面肌痉挛。中医诊断:颤病,证属阴虚风动。治法:滋阴息风,平肝潜阳。针灸处方:患侧四白、头维、下关,双侧合谷、太冲。常规针刺手法,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20min,每日1次。方选自拟熄风止痉方,方药组成:枸杞子25g,山萸肉25g,酸枣仁30g,全蝎10g,僵蚕10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天麻20g,白芍15g,甘草片10g,柴胡、陈皮、赤芍各15g,丹参30g。7剂,水煎,每日1剂,分2次饭后温服。

2014年4月9日二诊:右侧面部不自主抽动改善,头晕减轻,无耳鸣,无腰酸,心情舒畅。考虑患者月经量少,前方加黄芪30g,当归20g;针灸处方前方加百会、气海、归来。针刺及用药方法同前。治疗7d。

2014年4月16日三诊:右侧面部未出现不自主抽动,头晕改善明显,多梦,效不更方,继续二诊方治疗方案。方药加茯神20g安神定志,针灸处方加内关、神门。治法同前,治疗7d巩固疗效。

按语:本案患者面肌痉挛由肝肾阴虚,阴虚风动,引动肝风所致,故用自拟熄风止痉方治疗。本案患者情绪控制不好,急躁易怒,故易肝郁化火,火热日久则耗伤阴血,出现不自主抽动的症状,初诊以针刺太冲穴疏其肝气,以四白、头维、下关、合谷通其阳明经,中药以枸杞子、山萸肉、酸枣仁、白芍滋补其肝肾,以全蝎、僵蚕、龙骨、牡蛎、珍珠母、天麻增强其镇肝息风之效,又加柴胡、陈皮、赤芍疏肝理气,久病多有瘀血,故以丹参活血祛瘀,除烦安神。二诊时,考虑患者平素月经量少,右脉沉细,为脾气虚,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两虚则血海不盈,故中药加黄芪、当归补气养血,针刺加百会、气海加强补气的作用。三诊时,患者多梦,考虑为心脾两虚,中药加茯神健脾,宁心安神,针刺加内关、神门宁心安神。

4 小结

面肌痉挛是神经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目前现代医学无特效药,神经外科多建议手术治疗,但手术具有不良反应大、颅脑手术风险高等风险,因此患者多选择中医保守治疗。王顺教授擅长针药并用治疗面肌痉挛,针灸选穴以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为主,主张轻刺激手法;中药抓住以肝肾阴虚为本、肝风内动为标的主要病机,治以滋补肝肾,平肝息风,收效颇佳,其思想经验值得临床学习。

猜你喜欢
肝风面肌阴虚
On 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uina Tex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徐荣谦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辨治经验介绍
“肝风内动”理论临床发微
面肌痉挛最常见的问题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调肝熄风汤治疗肝风痰扰型小儿抽动障碍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