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鑫
普外科病种繁杂,治疗过程常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普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关注的重点,这类患者不仅要求对病情的干预,还需考虑患者的身心状态和切实需求,促进其及早康复,有良好的机体、心理状态,从而收获患者的满意度[1,2]。此次研究总结康复护理在普外科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2020 年2 月本院普外科手术患者180 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0~70 岁,平均年龄(48.55±9.53)岁;男50 例,女40 例;疾病类型:乳腺疾病20 例,甲状腺疾病30 例,阑尾炎15 例,肠梗阻10 例,其他15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0~67 岁,平均年龄(47.06±9.27)岁;男48 例,女42 例;疾病类型:乳腺疾病18 例,甲状腺疾病32 例,阑尾炎13 例,肠梗阻11 例,其他16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病情与普外科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相符;②患者临床资料完整;③患者具备手术治疗指征;④患者无意识障碍,无精神疾病;⑤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开展手术治疗。
1.3.1 对照组 在围手术期开展常规护理,主要为:促进良好护理基础的建立,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并引导患者将各项检查完成,配合医生完成对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及耐受力的评估,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关注患者的睡眠,确保患者在术前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关注患者的饮食,讲解术前饮食禁忌,列出对患者有益的食物,保障术前营养、能量均衡摄取,帮助患者选择维生素含量高、蛋白含量高和热量高的食物。积极改善患者有异常的身体指标,若是患者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予以雾化吸入并做好相关护理。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引流管视情况在24 h 内拔除。关注手术切口状况,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术后1 d 予以补液,手术后6 h,给予患者少量水饮用,若无异常,可指导其进食。加强引流管护理,确保术中留置的引流管引流畅通且固定妥当,避免管道扭曲、受压、堵塞,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若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予以处理。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强康复护理,具体细节:①根据普外科疾病特点、治疗过程常见状况、常发生的症状与并发症明确康复重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内容,分析能够对患者心理状况、康复效果、参与康复训练积极性造成影响的不良因素,设计实用的康复计划。②关注康复环境干预,对于病情重、年龄大、合并疾病多的患者,将之安置在和护士站近的病房,同时增加巡视频率,保障治疗安全性。合理放置病房内物品,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放置,在病区设立防滑、防烫伤、防台阶警示,合理摆放病房物品,增加绿植,准备基础生活物品,提高患者治疗过程的舒适感。关注患者的排便情况,术后活动量降低,会影响患者的胃肠动力,有便秘发生风险,术后定时帮助患者进行腹部按摩,提高患者胃肠蠕动效率。③认知干预,贯彻持续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和康复的重视程度以及配合度。术前灵活选择时间为患者灌输疾病知识,帮助患者充足准备手术,对于年龄大的患者需要反复讲解,加深患者的重视。术后告知患者手术情况,自我观察要点,耐心回答患者关于疾病预后、转归方面的问题,详细说明诊治情况和各项临床指标的意义,说明常见并发症的诱因,指导患者如何预防和应对。讲解康复护理的意义,以图片、多媒体形式传授康复锻炼的动作要领。④心理康复,因为自身疾病的消耗,治疗使得经济负担加重,或对预后的担忧,患者心理方面可能存在较大波动,也可能产生不良情绪,会对其康复治疗积极性、恢复效率造成消极影响,在治疗期间保持每天和患者进行一段时间交流,对于患者的情绪变化予以及时的安抚,对于患者的表达给予足够的尊重,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变化进行准确评估,讲解不良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影响,选择有效的干预方法,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调节心理状态。重视社会支持,因为疾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自理能力、心理状况,也会使其缺乏社会支持,进而使自护行为降低,也会对疾病转归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治疗过程中,要和患者的家属有效配合,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和关怀,在护理服务中贯彻人文关怀,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社会的温暖,鼓励患者多和外界接触,引导其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⑤康复训练,术后麻醉未退协助患者处于合适体位,帮助其进行被动的肢体按摩,期间保持患者的肢体于关节随时保持功能位,从而起到维持肌力的作用。对于年龄偏大的患者,帮助其完成关节被动活动,包括屈曲肘关节,背屈腕关节,背伸踝关节,髋关节伸直等。恢复情况良好,可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肢体主动训练,此阶段以手指、脚趾主动活动为主,并在恢复过程中逐渐增加翻身训练。情况允许时,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进行床边行走训练,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肢体功能强化训练,并逐步的增加运动时机和运动量。指导患者每天进行呼吸训练,以强化肺部功能,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包括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训练。⑥疼痛干预,关注术后患者的疼痛状况,教会患者怎样通过体位变换、注意力转移、呼吸调节等技巧减轻疼痛。向患者说明疼痛是正常状况,告知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合理应用止痛类药物。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VAS 评分。采用VAS 量表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的疼痛越轻。③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出院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评定量表进行评定,满分100 分,>90 分为非常满意,60~90 分为基本满意,<60 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④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SDS、SAS 评分。采用SDS、SAS 量表对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评分,分值越低表明心理状况越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04±1.56)d、住院时间为(6.42±1.05)d 短于对照组的(5.23±2.15)、(11.64±3.46)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VAS 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4/90)低于对照组的13.33%(12/90),VAS 评分为(2.81±0.67)分低于对照组的(5.01±0.8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70 例,基本满意 16 例,不满意4 例,满意度为95.56%;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50 例,基本满意 24 例,不满意16 例,满意度为82.22%。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术后的SDS、SAS 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SDS 评分为(35.29±4.13)分、SAS 评分为(36.72±4.51)分低于对照组的(47.20±4.55)、(46.72±4.9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普外科是外科体系中最为庞大的专科,同时是医院中的重要科室,日间收治的患者数量较多。在普外科治疗过程中,手术是普外科常用的治疗手段,对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改善预后意义重大[3]。同时,普外科手术涉及范围广,常见的比如甲状腺、肿瘤、肛肠、肝脏等,而帮助患者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提高恢复效率,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4]。护理工作是此类患者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护理服务需要承担的任务包括帮助患者改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营养状态,提高配合度和康复率。但常规的护理对于此类患者术后康复的针对性不足,也没有细节化的干预手段,同时也疏于康复护理的配合[5]。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多有病情复杂的特点,手术难免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一定损伤,术后因为疼痛等因素,使得有患者不愿及早活动;还有患者心理状况并不稳定,能造成耐受能力下降或生理方面的反应(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面对这些状况,康复护理的策略更应当多元化,且需要灵活开展。
此次研究将全面的康复护理落实于观察组,加强对患者身体状况、基础疾病的干预,重视改善对疾病的认知,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并充分考虑手术、疾病的特点,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予以疼痛干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后的SDS 评分、S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了康复护理的科学开展能够让普外科术后患者及早康复,也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普外科术后开展科学的康复护理能够提高康复积极性和效率,改善不良心理,减轻患者承受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