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意义分析

2021-03-28 10:14赵晶晶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尿常规受检者尿液

赵晶晶

作为DM典型合并症,糖尿病肾病具有治疗难度高、危害大、死亡风险高等特征[1]。DM早期肾损伤是这类合并症的早期阶段,该阶段的病情控制难度较低[2]。基于上述特征,如何识别DM早期肾损伤逐渐成为糖尿病肾病防控管理的重点。尿常规、MAU检测均为常用实验室检测手段,为确定其在DM早期肾损伤评估中的价值,本研究主要针对106例受检者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10月在本院就诊的53例DM早期肾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的5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8例,女25例;平均年龄(43.9±16.4)岁。对照组男27例,女26例;平均年龄(44.2±16.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可配合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③观察组均符合DM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肾损伤。排除标准:①伴终末期肾衰竭者;②依从性差者;③4周内使用肾毒性药物者。

1.2 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行尿常规检测、MAU检测:①尿常规检查:a.取样,事先向受检者讲解尿液样本的采集方法,确保受检者充分掌握尿液样本采集的要点、注意事项。嘱受检者于检查前1天晚21:00起禁食,可适量饮水。于清晨采集受检者空腹中断尿液10 ml,分成两份以备后续检查;b.尿常规检查,以3000 r/min速度针对尿液标本进行连续离心处理5 min,以尿液分析仪确定各项指标;②尿微量白蛋白检查,a.取样,与尿常规检查要求一致;b.MAU检测,以胶体金法确定MAU值。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分析两组患者尿常规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阳性检出率,比较单纯尿常规检查、单纯MAU检查、尿常规联合MAU检查DM早期肾损伤诊断准确率。阳性判定标准:尿常规检查评价方法。不符合如下标准中一项及以上者,提示阳性:①pH为4.6~8.0;②SG=1.015~1.025;③GLU阴性;④U-WBC<5个/HP;⑤R-PRO阴性。MAU检查阳性判定标准:MAU≥31 mg/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尿常规检查结果 对照组尿pH(6.72±0.51),SG(1.020±0.030),51例GLU阴性,U-WBC(3.81±0.46)个/HP,52例R-PRO为阴性;观察组尿pH(4.22±0.48),SG(1.008±0.035),23例GLU阴性,U-WBC(4.92±0.38)个/HP,39例R-PRO阴性。

2.2 观察组患者阳性检出率 观察组尿常规检查阳性检出率84.91%(45/53)、MUA检查阳性检出率86.79%(46/53)。

2.3 观察组患者DM早期肾损伤诊断准确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单纯尿常规检查DM早期肾损伤诊断准确率为84.90%(45/53),经检验,10例患者伴尿pH偏低,平均尿pH为(3.51±0.44);11例患者伴SG偏低,平均SG值为(0.083±0.017);30例患者伴GLU阳性;22例伴U-WBC升高,平均U-WBC值为(6.42±0.28)个/HP;14例R-PRO阳性。经单纯MAU检查DM早期肾损伤诊断准确率为86.79%(46/53);尿常规联合MAU检查诊断DM早期肾损伤的准确率为98.11%(52/53)。尿常规联合MAU检查准确率均高于单纯尿常规检查与单纯MAU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DM规模的不断扩大,DM合并症的防控管理,逐渐成为临床DM管理的主要内容。目前,在DM群体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已经达到30%~40%(I型DM)、15%~20%(2型)水平[3]。这类合并的特征为:①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糖尿病肾病形成初期通常无典型表现[4]。而当DM患者因出现相关症状而入院就诊时,其合并症多已进展至中后期阶段。②危害较大。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病因[5]。这一合并症一旦转化为终末期肾衰竭,将为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经济负担及照顾负担[6]。DM早期肾损伤是糖尿病肾病的初期表现,也是抑制糖尿病肾病发展的最佳时机[7]。鉴于早期识别DM早期肾损伤的重要价值,这类疾病的诊断方法选择,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依据既往经验,DM早期肾损伤诊断面临的困难在于:①症状不典型,多数DM早期肾损伤患者无相关糖尿病肾病表现,这类合并症的症状特征,不利于早期识别、确诊目标的达成。②误诊、漏诊率较高,DM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方法有限,以常规方法进行诊断时,极易面临误诊、漏诊问题,这一状况不利于糖尿病肾病发病率的有效控制。尿常规检查是泌尿系统疾病筛查、诊断中的常用方法。在DM及DM早期肾损伤诊断中,该方法主要可借助以下几种指标为病理状态的识别提供支持:①尿pH,通常情况下,机体尿pH水平处于恒定范围内。而当受到糖尿病、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影响时,该指标可表现出异常降低。②SG,多种慢性肾病均可造成机体SG水平的下降。③GLU,该指标的作用以识别DM为主。④U-WBC,该指标可为肾脏炎症损伤的筛查提供一定支持。⑤R-PRO,可为DM早期肾损伤的鉴别提供一定助力。MAU检查则是肾病诊断中的典型方法。该指标识别肾病的原理为:肾小球滤过膜对同性静电具有较强排斥作用[8]。通常情况下,微量蛋白在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时,容易受到分子筛、电荷排斥功能(屏障)以及二者协同作用的干扰,而无法渗入尿液中。而当受检者的肾小球因受到相关因素影响而造成肾小球完整性受损时,穿过肾小球的微量蛋白明显增加,即MAU滤过率升高[9]。当MAU水平接近或超出机体肾小管的重吸收上限时,则会造成尿液中蛋白质含量的异常升高,引发白蛋白过剩[10]。上述变化为以尿液为标本的MAU检查的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DM早期肾损伤诊断中,尿常规联合MAU检查方法的应用优势在于:①患者接受度较高。二者均属于无创诊断。联用后,可经单次尿液标本采集(收集受检者足量尿液),完成上述两种检查[11]。这一联合检查模式的便捷性、无创性特征,可充分确保受检者对诊断工作的接受度。②诊断准确率高。单纯以尿常规技术进行诊断时,虽然该方法中的尿pH、R-PRO等多项指标,均可为DM早期肾损伤的判断提供依据,但上述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扰可能。如受检者伴尿路感染时,仍然可能表现出尿pH、U-WBC水平异常。此外,早期肾损伤患者的肾小球完整性尚可,其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实施尿常规检查时,患者的R-RPO水平可能处于正常范围内。而以MAU检查技术进行诊断时,基于胶体金法的静电吸附现象(胶体金颗粒对尿液标本中的蛋白质具有较强吸附作用),为肾病的鉴别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该方法所得结果较尿常规中的R-PRO指标检查更加可靠。但由于部分DM早期肾损伤患者的肾小球、肾小管损伤较小,功能良好,因此,该方法仍然存在一定误诊、漏诊可能。二者联用后,MAU检查可弥补尿常规在R-PRO检查方面的不足,而尿常规检查则可借助尿pH、U-WBC、GLU等其他指标的关联评价,降低单纯MAU检查的漏诊、误诊风险。本研究证实:尿常规联合MAU检查准确率均高于单纯尿常规检查与单纯MAU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检查效率较高,从DM早期肾损伤诊断现状来看,这一问题多为偶然发现。在集体或小规模健康检查情境中,受检者对诊断工作效率的要求较高。与其他诊断方法相比,联合检查模式的诊断效率较高。从收集尿液标本,到获取尿常规检查结果、MAU结果这一过程的耗时较短。④可实现优势互补。将上述两种检查手段联用后,不仅可发挥单一诊断方法的优势,还可借助这两种诊断方法形成的协同识别作用,充分挖掘DM群体中的早期肾损伤患者。本研究在运用联合检查模式针对53例DM早期肾损伤患者进行诊断时,除了尿常规、MAU检查均提示阳性的患者外,有18例患者为单纯尿常规阳性或单纯MAU阳性,经过对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后,将上述18例患者确诊为DM早期肾损伤,上述结果充分验证了这两种检查方法的互补作用。⑤重复性较强,糖尿病肾病的病情进展缓慢特征,为早期预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2]。确诊为DM早期肾损伤后,需通过一系列的治疗及预后评估,判断肾损伤防控有效性,进而避免这一疾病转化为糖尿病肾病。DM患者通过检查发现早期肾损伤后,可于接受治疗期间,动态采用尿常规联合MAU检查方法进行评估,依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判断近期治疗有效性,便于医师确定是否需调整肾损伤治疗方案。这一联合诊断模式的可重复性优势,为其在DM肾损伤、肾病治疗中的普及提供了必要支持。

综上所述,宜于DM早期肾损伤诊断中,引入尿常规联合MAU检查方法,以便依据患者的GLU水平、MAU水平等指标,判断其病情,进而促进患者预后状况的改善。

猜你喜欢
尿常规受检者尿液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细节护理在健康体检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体检满意率分析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跟踪导练(三)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
尿液NT-pro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