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国强 王海涛
胸腰椎爆裂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可由创伤、骨质疏松、肿瘤等原因引起,其中胸腰椎骨折最为常见,因为胸腰椎承受着巨大的生物应力[1]。传统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主要手段,但传统的切开手术存在创伤、出血、并发症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PPSF结合椎体成形术成为较好的选择。胸腰椎爆裂骨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可引起椎体高度丢失、活动受限、急、慢性疼痛、畸形、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需要临床手术治疗。本文分析了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PVP联合PPSF方案的应用效果及患者预后情况,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3.21±12.21)岁;病程2~18 h,平均病程(12.24±3.55)h。试验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43.90±12.71)岁;病程2~18 h,平均病程(12.21±3.45)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诊断标准;②对本研究方案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骨折;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④合并精神疾病;⑤合并恶性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⑥药物禁忌。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PPSF治疗,C型臂X线透视定位,给予定位针刺入并进入椎弓根,进行导丝的更换,逐渐将通道扩张,并进行骨皮质的扩口,给予螺钉植入,进行肌间隙游离,给予固定棒植入,并进行初步固定,将尾帽锁紧。试验组患者采用PVP联合PPSF方案治疗。先进行PPSF治疗,之后再行PVP:俯卧过伸体位,局部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后,用C型臂透视进行定位穿刺,经椎弓根入路,经双向X线进行透视,并用压力注射器给予8 ml骨水泥注射到椎体内,推注的过程需要在透视下严格对骨水泥泄露情况进行监视,经X线透视明确无骨水泥外漏且患者双下肢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将穿刺针拔除。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总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压疮和肺部感染等)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ODI评分、Cobb角。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手术时间、总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对比 试验组手术时间为(122.72±10.21)min,总出血量为(243.15±10.12)ml,住院时间为(11.12±0.12)d,术后卧床时间为(2.2±0.21)d,术后负重时间为(15.15±0.21)d,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14.14±0.52)周。对照组手术时间为(92.14±9.21)min,总出血量为(348.16±10.12)ml,住院时间为(18.12±0.51)d,术后卧床时间为(10.14±0.52)d,术后负重时间为(17.67±0.71)d,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17.17±0.73)周。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总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发生2例深静脉血栓,3例压疮,3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试验组发生1例深静脉血栓,1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DI评分、Cobb角对比 治疗前,对照组VAS评分、ODI评分、Cobb角分别为(6.05±1.22)分、(41.21±5.71)分、(16.12±5.16)°,治疗后分别为(4.21±1.04)分、(28.12±1.21)分、(13.55±1.22)°;治疗前,试验组VAS评分、ODI评分、Cobb角分别为(6.01±1.42) 分、(41.21±5.45) 分、(16.21±5.11) °,治疗后分别为(1.22±0.25) 分、(15.30±2.12)分、(3.24±1.01)°。治疗前,两组VAS评分、ODI评分、Cobb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胸腰椎爆裂骨折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骨折类型,其中胸腰椎爆裂骨折较为常见,它主要是由高空坠落伤和交通事故造成的。由于胸腰椎的生理特点,骨折常导致神经和脊髓损伤,患者预后不理想,甚至致残,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有效的治疗是保护患者生命的关键[2]。临床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传统的PPSF临床效果也很好,但出血多,创伤大,术后并发症高,预后差。随着微创方法的逐步应用,微创PPSF逐渐应用于临床。这种治疗不会导致软组织损伤和骨折,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和肌肉萎缩。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具有操作简单、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间接复位减压效果理想。PVP通常可以在一侧椎体仍完好的情况下选择,属于近年来脊柱外科的新方向,其特点是椎体内注射骨水泥以增强椎体强度的微创技术。从而提高了损伤后椎体的稳定性,减少了椎体破坏带来的疼痛和功能损伤,减少了创伤,便于患者术后康复[3]。目前PVP主要用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由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内固定握力差,复位后椎间隙大,椎体塌陷,螺钉松动甚至拔出,不宜采用断棒、椎弓根螺钉固定。PVP能迅速缓解局部下腰痛,恢复能力强。骨水泥灌注增强的椎体强度甚至优于原始椎体,疼痛可在短时间内消除[4]。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改良的PVP手术。通过注射球囊扩张椎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塌陷椎体的高度,矫正脊柱后凸。但球囊扩张后,进入椎体的骨水泥体积较大,后期有骨水泥松动、移位和椎体再骨折的可能[5,6]。近年来,有报道称一些PVP压缩椎体高度恢复不佳,术后损伤椎体继发塌陷、骨折复发等问题。结合PPSF与PVP的优点,既能恢复椎体高度,又能增强损伤椎体,降低螺钉应力,维持椎体高度,提高椎弓根螺钉固定成功率[7,8]。随着经皮椎弓根螺钉入路的成熟,通过小切口从椎旁肌的肌肉间隙显露上关节突和横突,无需大规模剥离椎旁肌的止点,直接置入椎弓根螺钉,大大减少了损伤和出血。微创PPSF结合PVP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总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ODI评分、Cobb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实施PVP联合PPSF方案相对于单纯实施PPSF而言,应用效果更好,可加速患者愈合,减轻疼痛,更好恢复腰椎结构功能并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