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症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与其预后的相关性

2021-03-28 07:49朱丹鹤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7期
关键词:躁狂症肌酸激酶我院

朱丹鹤

(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检验科,辽宁 大连 116023)

躁狂症是心境(情感)障碍中的一个独立单元,并列于双相障碍。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情感高涨、容易激动,且多数可伴有活动变多、话语变多、精力充沛等表现,严重躁狂症患者还可出现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1]。一般来说,躁狂症发作持续时间可超过1周,多数为反复发作。有研究[2]发现,一旦躁狂症患者出现肌肉、心肌受损或脑部病变其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活性会显著上升,而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为心肌梗死的酶类标志物。近年来,更有学者[3]研究发现,当躁狂症患者处于精神运动兴奋状态时,其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也会显著上升。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47例躁狂症患者及同期于我院行体检的43名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行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检测,探究躁狂症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47例躁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行体检的43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有27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为(40.33±6.64)岁;对照组有26名男性,17名女性,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为(40.51±6.58)岁。两组基础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1.2 纳入标准 ①研究组经检查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4]中关于躁狂症发作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均为初次发病,并未行抗躁狂药物治疗。③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悉本次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1.3 排除标准 ①双相情感精神障碍者。②躁狂症反复发作者。③焦虑症者。④躯体障碍者。⑤伴发骨骼、肌肉、心肌及脑器质性疾病者。⑥伴发代谢性疾病者。⑦伴发免疫性躯体疾病患者。

1.2 方法

1.2.1 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检测 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晨起空腹静脉血,行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检查标本,若不存在溶血、黄疸、脂血情况,以全自动生化仪测量血清肌酸激酶水平,血清肌酸激酶正常水平为25~173 U/L。在进行操作时,操作者应严控操作步骤,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并应在提取血清后8 h内完成检测。在给予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通过连续监测法检测患者治疗后2、4及6周时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同时评定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aker Rafansen Mania Scale,BRMS)评分。在进行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检测时,应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执业医师进行。

1.2.2 研究组治疗方法 给予研究组常规药物治疗,即:口服碳酸锂片(黑龙江瑞格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0224),0.5 g/d,口服利培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10),1 mg/d。治疗2周内,将碳酸锂给药剂量增至(1.00±0.20)mg/d,将利培酮给药剂量增至(3.60±0.70)mg/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研究组治疗前、治疗后2、4、6周时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与对照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分析研究组治疗前、治疗后2、4、6周时BRMS评分情况,BRMS评分分0~4分5个级别,其中4分表明症状最为严重,总分在6~10表明患者存在躁狂症;3分表明患者存在显著症状;2分表明患者症状中度;1分表明患者症状轻微;0分表明不存在躁狂症。分析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与BRMS评分间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各项评价数据录入SPSS21.0统计学软件,确保数据精准无误后,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以Spearman分析相关性,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对比 对照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为(91.79±43.68)U/L,研究组治疗前、治疗后2、4、6周时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分别为(2134.17±648.21)U/L、(1007.22±432.27)U/L、(333.39±153.25)U/L、(128.21±41.24)U/L。研究组治疗前、治疗后2、4、6周时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2、4、6周时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比治疗前低(P<0.05)。

2.2 研究组治疗前后BRMS评分对比 治疗前、治疗后2、4、6周时研究组BRMS评分分别为(9.27±2.09)分、(7.09±1.03)分、(5.22±0.94)分、(3.08±0.82)分。治疗后2、4、6周时研究组BRMS评分比治疗前低(P<0.05)。

2.3 研究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经相关性分析,躁狂症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正相关患者BRMS评分,即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则BRMS评分也随之升高,说明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与预后有关。

3 讨论

躁狂症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主要症状为情绪高涨、活动变多、思维奔放、精神兴奋等[5]。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一般来说,轻度躁狂症患者并不存在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情况,而重度躁狂症患者可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6]。临床经多年研究发现,在初期治疗躁狂症患者时,其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会不断上升,但以往并未因其临床主治医师的重视,导致患者疾病朝着不可控方向发展,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7]。有研究发现,躁狂症若出现过度兴奋情况其血清心肌酶谱会快速升高,因此认为,躁狂症患者病情及受损程度可通过心肌酶水平进行评定[8-9]。本文研究中结果显示,躁狂症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6周时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均比健康人高(P<0.05)。同时,治疗后2、4、6周时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比治疗前低(P<0.05)。治疗后2、4、6周时躁狂症患者BRMS评分比治疗前低(P<0.05)。经相关性分析,躁狂症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正相关患者BRMS评分,即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则BRMS评分也随之升高。由此可见,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密切相关躁狂症患者疾病程度及预后。有研究认为,狂躁症患者发作时其处于过度兴奋状态,导致交感神经功能进而升高血液内儿茶酚胺浓度,进而使血管收缩,致使患者部分组织出现缺氧情况,使得机体代谢能力降低,进而使过量肌酸激酶渗透至血液内,从而升高血液内肌酸激酶水平[10-11]。经过治疗,患者病情有所改善,交感神经活动也随之恢复正常,其血清内肌酸激酶水平也随之降低。由此可见,躁狂症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相较于健康者,躁狂症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呈显著升高趋势,且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与BRMS评分呈正相关,表明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与预后有关。

猜你喜欢
躁狂症肌酸激酶我院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碳酸锂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躁狂症与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的疗效
躁狂症独立诊断的研究进展
躁狂症病人护理工作是怎样的
整天太兴奋或患躁狂症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窒息新生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4小时内血清肌酸激酶稳定性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