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吞气症78例病例系列报告

2021-03-28 01:26梁翠萍耿岚岚李慧雯陈佩瑜许朝晖龚四堂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硅油鸣音诱因

梁翠萍 耿岚岚 李慧雯 任 路 陈佩瑜 许朝晖 杨 敏 龚四堂

儿童吞气症是因患儿反复、过度吞咽空气而引起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包括肛门排气增多、嗳气、腹胀、腹痛和食欲下降等),导致进行性腹胀的一种疾病[1]。其病因未明,目前认为是一种功能性或行为性的疾病表现,在健康儿童或有基础性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心理疾病和智力障碍)的儿童中均可发生[2]。儿童吞气症有时症状隐匿,患儿易被误诊或给予过度的辅助检查。本文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我中心)近年收治的吞气症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1 方法

1.1 诊断标准 根据2016年儿童功能性胃肠病(FGIDs)罗马Ⅳ标准[3],诊断前至少2个月内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件:①过度吞咽空气;②白天由于胃肠道内气体的增加导致腹胀;③反复打嗝和(或)排气增加;④经过评估,症状不能用其他疾病来完全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2016年儿童FGIDs罗马Ⅳ标准把儿童FGIDs分为新生儿/婴幼儿(<4岁)和儿童/青少年(≥4岁)两类进行修订,将吞气症归入儿童/青少年FGIDs中。我中心就诊的年龄<4岁但符合吞气症诊断标准的婴幼儿,亦诊断为儿童吞气症。

1.2 治疗常规 ①疾病宣教及行为疗法:对于年龄<6岁的儿童,建议监护人尽量多陪伴,分散患儿注意力,使其忘记吞气动作;学龄期儿童,提醒其减少吞气动作,监护人尽量多开导,减轻学习及生活压力,去除患儿心理焦虑。②去除诱因:对于有明确诱因者,针对诱因进行处理。合并便秘者,增加水分及膳食纤维摄入,口服乳果糖、聚乙二醇或益生菌。腹泻者给予蒙脱石散及益生菌止泻治疗。诱因为变应性鼻炎、呼吸道感染者,给予抗过敏、止咳、祛痰治疗。③药物治疗:腹胀明显者口服西甲硅油(2~6岁1 mL,≥7岁 2 mL,tid)。精神压力大者,予口服赛庚啶(2~6岁2 mg,≥7岁 4 mg,bid)。疗程2~8周,吞气症状控制、腹胀改善后可停药。

1.3 病例纳入标准 ①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我中心消化科、病历系统的诊断中包括“吞气症”的连续病例;②年龄1~18岁;③遵照医嘱进行门诊随访。

1.4 随访 诊断吞气症患儿要求每1~2周门诊复诊1次,直至症状消失。随访症状变化,体格检查,进行药物调整。

痊愈:治疗后无吞气症状,无腹胀及肠鸣音亢进体征;症状缓解:仍偶有吞气症状,但无明显腹胀及肠鸣音亢进体征;症状反复:痊愈后再次出现吞气症表现。

1.5 资料截取 从我院病历系统中截取患儿就诊时年龄、合并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复诊时间、治疗转归。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计数资料表示为n(%)。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78例吞气症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51例、女27例,年龄1.4~12岁,中位年龄为4.6岁,<4岁13例(16.7%)、~6岁55例(70.5%)、~12岁10例(12.8%)。病程2~24(3.5±3.1)个月。

2.2 临床表现 78例均有吞气样动作、表现为晨轻暮重的腹胀和肛门排气增多,食欲下降26例(33.3%),腹痛23例(29.5%),打嗝12例(15.4%),便秘10例(12.8%),恶心、呕吐9例(11.5%),腹泻6例(7.7%)。合并抽动障碍6例(7.7%)、孤独症谱系障碍2例(2.6%)、脑性瘫痪1例(1.3%)。

54例(69.2%)有可疑诱因,包括:急性胃肠炎21例,变应性鼻炎17例,呼吸道感染8例,上学后压力大3例,扁桃体摘除术后、胆总管囊肿术后、强迫服用中药后、强迫艾灸治疗后和强迫断奶后哭闹各1例。

体格检查:腹胀以上腹部尤甚,严重者全腹高度膨隆,触诊腹软无触痛,未扪及包块,叩诊呈鼓音,听诊示肠鸣音活跃或亢进。

辅助检查:53例患儿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均显示胃肠道充满大量气体,未见液平面。32例行血常规,16例行粪常规,11例行粪便培养,25例行血生化,16例行电解质检查,16例行血气分析,均未见异常。8例行胃肠镜检查,5例行全消化道造影检查,均未见异常。

2.3 治疗及预后 28例(35.9%)单纯予疾病宣教及去除病因等治疗,2周内达痊愈标准。26例(33.3%)同时口服西甲硅油,2~4周内达痊愈标准。18例(23.1%)同时服用西甲硅油和赛庚啶(其中6例先口服西甲硅油治疗1周,症状改善欠佳,加服赛庚啶)的患儿中,10例治疗2~4周达痊愈标准,8例症状缓解。6例(7.7%)治疗效果欠佳,其中1例合并孤独症谱系障碍、1例合并脑性瘫痪。首次就诊后至少随访4周,痊愈64例(82.0%);8例(10.2%)在症状明显改善后出现症状反复,再次予行为疗法及药物治疗,均获得症状缓解。

3 讨论

目前关于儿童吞气症的流行病学资料较少,文献报道美国为4.2%[4],斯里兰卡为7.5%[5],阿根廷为5.6%[6],约旦为7.0%[7],国内尚无相关报道。2006年罗马Ⅲ标准及2016年罗马Ⅳ标准均将FGIDs分为新生儿/婴幼儿和儿童/青少年两类进行修订,且均将吞气症归入儿童/青少年FGIDs中,而未纳入新生儿/婴幼儿FGIDs中。然而,吞气症的诊断更多是依赖于患儿过度吞气的临床表现及体征,而不是患儿对自身不适的表达能力,由此认为,年龄不应是诊断吞气症的必备条件[8]。有学者认为,儿童吞气合并腹胀、腹胀呈“晨轻暮重”并伴有肠鸣音增强的表现更适合作为儿童吞气症的诊断标准[9]。本文纳入78例儿童吞气症,年龄最小仅1.4岁,<4岁31例(39.7%),纳入患儿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均符合吞气症。印度学者Gyanesh等[10]曾报告1例婴幼儿吞气症因过度吞气导致呼吸窘迫,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关于婴幼儿吞气症的报道[11,12]。

儿童吞气症常以腹胀就诊,同时伴嗳气、肛门排气等,腹部高度膨隆,肠鸣音活跃或亢进,但患儿无明显中毒症状,除腹部X线平片显示胃肠道弥漫充气表现外,其他针对消化道病变的相关检查常无异常发现。由于儿童表达能力不足,易被漏诊。腹胀通常发生在晨起后,随着过度吞气和进食渐渐加重,甚至可以出现腹痛。睡眠时,由于吞气停止,同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肠蠕动而导致肛门排气增多,且部分气体被胃肠道吸收等原因,腹胀渐渐减轻或消失。所以,吞气症腹胀多表现为“晨轻暮重,夜间消失”的特点。本文纳入患儿的诱因多为急性胃肠炎、变应性鼻炎、呼吸道感染、精神压力等,此外,较大的应激事件或创伤可使患儿产生恐惧等负面心理,也可诱发吞气症的发生[13,14]。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无明显诱因的患儿,存在未能很好追问相关诱因的可能。有文献[15]报道吞气症患儿可伴有抽动障碍、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孤独症谱系障碍等,本文9例患儿合并上述疾病。

目前尚无针对儿童吞气症的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儿童吞气症的治疗,首先应向家长宣教,使其了解吞气症的表现,并对患儿加以开导[16]。年幼儿的监护人应尽量多予陪伴,分散患儿注意力,使其忘记吞气动作。对于年长儿,则提醒其减少吞气动作,同时家长应该分析患儿是否存在学习和生活压力,给予心理疏导,去除心理焦虑和压力[17]。其次为去除诱因以对症治疗。目前尚无公认治疗吞气症的最佳药物。西甲硅油是一种具有表面活性的胃肠道用药,可以改变消化道内气泡的表面张力,使气泡分解,释放出来的气体可以被肠壁和胃壁吸收,通过蠕动逐渐排出体外,从而减轻腹胀。由于西甲硅油口服后难以被吸收,所以几乎没有不良反应。另有研究报道,予伴随心理压力的吞气症患儿口服氯硝西泮可以有效缓解症状[18]。赛庚啶是一种5-羟色胺S2和组胺H1受体拮抗剂,用于治疗儿童FGIDs如功能性腹痛、周期性呕吐等。对于严重的吞气症患儿,膈肌上抬引起呼吸窘迫时需进行胃肠减压。高度腹胀可能增加肠扭转和肠穿孔等风险[19],需要及时行外科手术干预。本研究中的78例患儿经治疗后,64例达痊愈标准;8例出现症状反复,可能与诱因未完全解除有关;6例治疗效果欠佳,其中合并孤独症谱系障碍和脑性瘫痪各1例,考虑与患儿沟通困难而难以配合治疗相关。

猜你喜欢
硅油鸣音诱因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与预警管理的探讨
硅油“谋杀”发际线?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二甲基硅油结构及热稳定性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硅油及钛白粉在聚丙烯膨胀阻燃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