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3-28 04:05于浩
健康之家 2021年11期
关键词:髋关节功能骨代谢老年

于浩

摘要:目的:分析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PFNA)治疗,观察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可改善骨代谢指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半髋关节置换;骨代谢;髋关节功能

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在临床比较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骨密度会逐渐降低,增加股骨转子间骨折风险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1]。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一般还伴有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进一步影响康复。目前临床治疗以手术为首选方案,通过矫正畸形程度,达到复位效果,以往常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PFNA),但疗效并不十分理想。本研究分析半髋关节置换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66~82岁,平均(72.35±4.18)岁。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64~80岁,平均(72.13±4.16)岁。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诊断标准和手术指征;(2)内固定手术失败;(3)无法耐受长期卧床;(4)可正常沟通且意识清晰;(5)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无法耐受手术治疗;(2)配合依从性差;(3)基本资料不完整;(4)中途退出本研究;(5)术前感染;(6)有在手术禁忌证。

1.3 手术方法

对照组实施PFNA治疗,患者取侧卧位,患肢朝上,全身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在X线引导下对骨折部位实行复位和牵引,选择骨折侧大转子远端上方5 cm处作一切口,暴露股骨大转子,髓腔内插入导引针,扩髓后置入主钉,X线下调整主钉深度并安装瞄准器,将髋螺钉导针置入股骨颈中、下位置,达到股骨头软骨下约1 cm后置入防旋钉导针,做好扩孔、攻丝等处理后将髋螺钉拧入防旋钉,并在术口远端拧入锁钉,缝合切口留置引流管。观察组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全身麻醉,患者取侧卧位,选择髋关节外侧行手术切口,先进行组织分离,充分暴露臀中肌和大转子,对大转子骨折部位实施固定,术野中暴露外旋肌群和小转子,自骨面和大转子后缘紧贴处,由近端到远端切开短外旋肌,暴露小转子和大转子骨折线,修正股骨近端;用钢丝捆扎骨折局部,若大转子严重粉碎,则需切除骨折块,并修正大转子下部骨折近端,小转子操作与大转子一致;而后置入假体,针对股骨转子间线的水平面,调整前倾角度为20°,并采取骨水泥技术摆放好假体,后缝合创口,留置引流管。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肝素等预防感染、抗血栓等常规治疗。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量表评估,满分100分,分值越高功能越好。(2)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骨代谢指标,采取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骨密度(BMD)、钙离子(Ca2+)、骨钙素(OC)。(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2]。显效:疼痛感消失,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并发症;有效:疼痛感减轻,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并发症较少;无效:以上均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Harri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rris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骨代谢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骨代谢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代谢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发生骨折,因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造成,为病理性的骨折,主要表现为转子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转子间压痛等老年人群发生概率高于年轻人。目前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不同手术的治疗效果不同,术后还可能引起尿路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加重病情,增加患者痛苦[3]。因此需选择有效且安全性高的治疗措施,保障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有骨质疏松、骨折不稳定,大部分患者术后只能承受部分重量。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都有优点,但也存在劣势,无论哪种手术,都面临畸形愈合、内固定失败、二次手术等风险。PFNA为新改进的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系统,不仅继承了原PFN的优点以及生物力学特点,还在设计上有所创新,让固定更加有效PFNA螺旋刀片直接锤击打入股骨头颈中,可避免松质骨丢失,提升螺钉的抗拔出力,但在治疗期间也会出现内固定失败,原因与操作不当、骨质疏松、方式不当、术后过早负重等相关,还有可能受远端锁定使用不规范因素影响造成内固定失效,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半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股骨颈肿瘤、股骨颈头下型粉碎性骨折等治疗,是指股骨头侧的置换,将其换为人工股骨头假体,保留髋臼侧骨性和软骨原来正常的组织结构,采用人工股骨头与患者自体的髋臼进行配合形成的关节称为半髋关节置换。目前有生物型和骨水泥型两种假体材料,前者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且需要谨慎应用;后者应用范围较广,安全性相对较高。骨水泥主要由聚甲基PMMA和单体MMA合成,MMA对肺部可引起严重毒性反应,造成一系列症状,且在骨水泥聚合不充分下植入到髓腔,会引起较大单体反应,还可引起骨水泥栓塞,危险性较大。但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该现象也被改善,安全性有所保障。本研究結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骨代谢指标、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果显著。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因医院纳入样本数量有限,选择样本量较小,后期可扩大样本纳入范围,把更多合适患者邀请到研究中获取全面结论。另外本研究对患者随访时间较短,未能及时了解观察组治疗方案对患者远期复发情况是否造成影响,后期可延长随访时间,对半髋关节置换术这一治疗方案效果进行深入分析。

综上所述,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可改善骨代谢指标水平,促进髋关节恢复,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范圣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5):70-72.

[2]于金华.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4):64.

[3]于晓光,赵振栓,提琳,等.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下生物型长柄假体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7):827-829.

猜你喜欢
髋关节功能骨代谢老年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观察
阿仑膦酸钠与阿法骨化醇联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疗效及骨代谢分析
功能锻炼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
自理模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医药治疗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抗骨质疏松药物在31例老年陈旧性OVCF手术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