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蓉
新学期,落实“双减”政策后,确保在“双减”背景下保证深度学习,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要求课堂教学、作业设计等要更注重学生基本数学知识的获得。
一、严格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布置质量,让孩子全面健康成长,不以做题形式重复课堂内容。真正的好作业,不是以做题的形式重复课堂所学的内容,而是把学生从机械重复的“作业堆”中解放出来,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充分还给学生,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综合性、趣味性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感兴趣、有收获的课后作业,让充满创意的作业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二、学校里机械性、操练性的作业少了,怎样能让每个学生竟可能的牢固掌握好知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份好的作业,既要具备作业的一般作用和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的要求应有所侧重。年龄的差异对学生学习能力有着重要影響,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进行层次化作业设计。成为拓展学生认识、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的利器。布置分层作业”,或是为学生批改订正,或是对他们个别辅导,帮助不同学生解决作业中的不同难题,做到不让学生把难题带回家。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作业类型也各不相同。
1.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学生能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掌握与理解。在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时,应以基础题目为主,着重对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学习较差的学生在进行解题时,可以高程度的完成,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解题过程中体验成功感,促进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2.对于一些中等程度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后记学习空间可塑性较大,因此在作业布置时,应该注意知识与题目难度的合理搭配,要提高这些学生的对作业的完成兴趣与后继的学习兴趣,以此来促进中等生向优等生的行列发展。
3.对于学有余力学生,要适当增加题目难度,进行开放性题目探索。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使学生在完成基础数学题的同时能够对开放性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认知,从而提高学能力,巩固提高所学知识。
三、除了作业限时控量,分层设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有操作性作业——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关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以“趣”字为先,聚焦作业的“量”与“形”,即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爱学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1.手工类的作业,完成此类题目时,如可选用哪些较方便的制作材料,大体的制作要求等。如拼图类的作业,要求先动手拼一拼,再把拼后的作品粘贴在纸上或结合拼的过程在纸上用数学语言或符号描述出来,让过程性的知识留下痕迹。让学生在操作中明事理,更好地了解形体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数学日记,就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他们对每天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评价及意见,包括在数学学习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写数学日记提供了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记录数学学习的过程。从中写数学日记,能不断的补充完善知识点,建立个人学习档案,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目的。如课前预习记,课后反思记,分析问题记,总结记,数学生活记。
3.调查性作业——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及其他内容中的一些小调查。小学数学中统计课程的教学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统计观念与随机意识。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能了解知识形成的来胧去脉,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把数学知识和生活有效结合。根据教材内容将作业分为计算类、操作类、探究类、调查类、查阅类和整理类。作业设计方面则要求自主选择多,要布置少;探究创新多,机械重复少;实践活动多,单一基础少;合作互动多,被动独立少。真正让学生“爱学、乐做、育心”,将减压减负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