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晶晶 徐勇 周东明 关朝阳 陈兵
作者单位:①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血液科(南京市210008);②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液科
病例1:患者男性,45 岁,因腰骶部、肋骨疼痛1个月于2016年2月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常规:白细胞(WBC)6.0×109/L,血红蛋白(Hb)81 g/L,血小板(PLT)20×109/L;血生化:白蛋白37.2 g/L,球蛋白37.9 g/L,乳酸脱氢酶(LDH)129 U/L,肌酐274 μmol/L;血清钙3.44 mmol/L;血β2微球蛋白(β2-MBG)7 761.00 ng/mL;血清蛋白电泳(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SPE)M 蛋白15.1 g/L;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mmunofixation electrophoresis,IFE):IgM λ(+)。头胸腹CT 存在多发溶骨性灶,脾脏肿大。外周浆细胞比例为39%;骨髓浆细胞比例为73%。骨髓浆细胞免疫分型:表达CD38、CD138,限制性表达λ,部分表达CD20,不表达CD22、CD19、CD56。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检测(fluorescencein situhybridization,FISH):P53 缺失(53%),t(11;14)为73.5%,MYD88L265P突变(-)。诊断:IgM 型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 primary plasma cell leukemia, pPCL)。给予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PTD)方案治疗,同时联合血浆置换改善肾功能。治疗1 个周期后,患者病情无好转,后因突发性右侧额顶颞叶脑出血死亡。
病例2:患者男性,62 岁,因乏力4 个月于2018年8月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常规:WBC 6.6×109/L,Hb 64 g/L,PLT 53×109/L;血生化:白蛋白24 g/L,球蛋白80 g/L;LDH 138U/L;血β2-MBG 3 812 ng/mL;SPE 检测M 蛋白为58.8 g/L;IFE:IgM κ(+);血游离轻链κ 550.0 mg/L,λ 4.3mg/L,游离κ/λ 127.91。全身PET/CT 未见骨质破坏。外周浆细胞比例20%;骨髓浆细胞比例65%。骨髓浆细胞免疫分型:表达CD38、CD138、CD56,限制性表达κ;部分表达CD20、CD79b、FCM7、CD23,不表达CD19、CD45、CD25、CD11c、CD103、CD10。染色体正常。FISH:1q21 扩增(24%)、t(11;14)为24%,MYD88L265P突变(-)。入院ECOG 评分3 级,GA 评分虚弱。诊断:IgM 型pPCL。综合患者个人状态及经济情况,给予2 个周期硼替佐米+地塞米松(VD)方案治疗,患者出现视物模糊、听力下降、尿潴留等高黏滞血症症状;给予利妥昔单抗+硼替佐米+地塞米松(rit-VD)方案结合血浆置换治疗,仍未改善。改用沙利度胺+地塞米松+环磷酰胺+依托泊苷+顺铂(T-DECP)方案治疗2 个周期,患者高黏滞症状改善,SPE 检测M 蛋白为65 g/L,骨髓浆细胞80%,外周血浆细胞1.14%,但疾病未缓解。给予2 个周期来那度胺+地塞米松(Rd)方案治疗,SPE 检测 M 蛋白为60 g/L,评效为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Rd 持续治疗7 个月后,复查SPE:M 蛋白为72 g/L;骨髓浆细胞比例67.5%,考虑疾病进展。给予200 mg·qd 维奈托克+来那度胺+地塞米松(venetoclax+Rd)方案治疗,因出现3 级血液学毒性改为200 mg·qd 维奈托克+地塞米松(venetoclax+D)治疗,2 个月后SPE 检测 M 蛋白为33.9 g/L,疗效评估达到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患者因反复出现3 级血液学毒性而不规则使用venetoclax 2 个月余,最终因肺部感染死亡,总生存期为18 个月。
小结pPCL 是一种罕见的浆细胞恶性肿瘤,目前鲜见报道,其诊断标准为外周血浆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20%或绝对值>2×109/L[1]。pPCL 的患病年龄较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小约10 岁,具有起病急、进展快、肿瘤负荷高的特点,尽管溶骨性病变少见,但更易合并肝脾肿大、髓外病变[1]。
免疫分型上,pPCL 细胞持续表达CD38、CD138,部分可见有CD20,而CD56 多不表达。遗传学上,pPCL 常合并多个高危遗传学异常,高达50%的pPCL存在TP53 的缺失,del13q、IgH 易位等亦常见。pPCL 中t(11;14)的发生率约40%,明显高于t(14;16)和t(4;14)[2],而在IgM 型pPCL 中亦如此,在既往报道4 例和本研究2 例IgM 型pPCL 中,2 例无溶骨性破坏,5 例存在脾大,4 例存在t(11;14)异常且有3 例同时合并有TP53 缺失,这与pPCL 相一致[3-6]。由于高IgM 单克隆球蛋白血症常见于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WM),因此在诊断IgM 型pPCL 时需与WM 进行鉴别诊断。尽管两者存在相似的临床特征,如少见溶骨性改变。但WM细胞表达CD19、CD20 且MYD88L265P突变率高,而IgM 型pPCL 表达CD38,CD138,不表达CD19 且多存在t(11;14) 而无 MYD88L265P突变[7]。pPCL 预后差,传统化疗中位生存期不足5 个月,早期死亡率高。既往研究表明[8],含有硼替佐米治疗方案的可改善pPCL 患者的OS。但在本研究2 例IgM 型pPCL 患者中,硼替佐米治疗无效,既往文献报道的4 例IgM型pPCL 患者在应用硼替佐米后疗效亦欠佳[3-6]。研究报道1 例IgM 型pPCL 在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后获得持续的缓解[3]。但在本研究病例2 中,加用利妥昔单抗联合VD 治疗后疾病无改善。尽管换用含有来那度胺的方案治疗后,疗效也仅达到SD 并很快出现疾病进展。venetoclax 是一种口服的高度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主要通过与细胞凋亡的核心调节因子B 细胞淋巴瘤因子-2(B-cell lymphoma factor-2,Bcl-2)抗凋亡蛋白特异性结合,通过激活内源性肿瘤凋亡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9]。既往研究的3 例伴t(11;14)异常的非IgM 型pPCL 患者在使用venetoclax后疗效均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及以上[10],而在IgM型pPCL 中却鲜有venetoclax 使用的报道。在本研究病例2 中,加用venetoclax 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后,患者达到PR,显示venetoclax 在IgM 型pPCL 患者中亦有效。但需注意的是,该患者在每日使用200 mg的剂量下,仍出现3 级血液学毒性,目前未明确是个体差异还是疾病本身的因素所致,使用剂量和安全性仍需更多的病例证实。
综上所述,IgM 型pPCL 是一种罕见的浆细胞病。临床医师应提高认识,结合临床表现、肿瘤细胞免疫分型及遗传学异常加以诊断和鉴别诊断。IgM 型pPCL 总体预后差,硼替佐米疗效欠佳,venetoclax 治疗有效,但需加强血液学毒性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