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佈其 朴美慈 金仁顺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吉林省延吉市133000)
患者男性,66 岁,主诉阴茎根部皮下肿物10年,逐渐增大4 个月伴瘙痒,于2021年3月收住延边大学附属医院。体格检查:阴茎根部可触及肿物,活动度差。B 超检查显示:皮下见27 mm×15 mm 大小低回声区,形态规整,边界清,未见血流信号。患者遂行肿物单纯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皮下,累及到脂肪层深达浅筋膜。大体:5 cm×3.5 cm×3 cm 带皮肤的脂肪组织,切面见2 cm×2 cm×1.5 cm 大小肿物,质硬,灰褐色,界不清,呈黏液样半透明状。病理检查显示,肿瘤细胞呈实性排列、假腺样结构,由纤维组织分隔成大小不等的黏液湖,小团肿瘤细胞漂浮于黏液湖中(图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CK7 灶状(+),Ki-67<5%(图2)。病理诊断为阴茎根部皮肤黏液癌。患者随访无复发。
图1 肿瘤细胞的病理检查(H&E×200)
图2 肿瘤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RP×400)
小结原发性皮肤黏液癌是来源于皮肤附属器的一种罕见低度恶性肿瘤,是汗腺癌的特殊亚型,临床表现为孤立性丘疹、小结节,常发生于中老年人,好发于头颈部,约占75%,其中眼睑最多约占41.9%[1-2],发生于阴茎根部较为罕见[3]。本例患者病程长达10年,无特殊症状,起初为皮下质硬小结节,逐渐增大成直径为2 cm 肿物。
原发性皮肤黏液癌发生于真皮层,常累及皮下脂肪。具有典型的组织学特征,肿瘤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丰富嗜酸,部分呈空泡状,具有圆形或卵圆形泡状核,细胞呈巢状、管状、筛状排列,常有大小不一的肿瘤细胞团岛状漂浮在淡染的黏液湖中,部分黏液湖可无细胞成分,黏液湖被纤细的纤维分隔。肿瘤细胞黏液染色呈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除了上皮性标记物外,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等可呈阳性。原发性皮肤黏液癌需与转移性黏液癌进行鉴别诊断,大部分病例结合临床可以鉴别。本例患者入院后进行全身检查未发现其他脏器肿物,也无其他脏器黏液癌病史,但因原发部位肿物长达10年,考虑阴茎根部为原发部位。
原发性皮肤黏液癌生长缓慢,可持续多年不变,预后好。虽然远处转移少见,但通常累及局部淋巴结,局部呈侵袭性生长,且常有较高复发率(约26%),需要长期随访[1-2]。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完整肿物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在手术过程中需进行切缘的快速病理检查,明确切缘阴性是降低复发率的重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