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节目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探析

2021-03-27 14:52彭其森
中文信息 2021年11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听众栏目

彭其森

(驻马店广播电视台,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所谓“新媒体”,是指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以网络为基本平台依托,具备传播速度快、讯息内容广、咨询流量大、表现内容全面、表现形式生动等突出的优势特点。不得不承认的是,新媒体的出现确实给传统广播节目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许多人群——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对于新媒体“多、快、趣、活”的特征明显更为青睐。为了焕发出传统广播节目新的发展动力,广播从业者应当转变过去的“对立思维”,试着将广播和新媒体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起到以“他山之石”而“攻玉”的效果[1]。

一、在传统广播节目的内容设计上吸收新媒体元素

1.注重对各方面资讯的兼容并包

新媒体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其通过大范围的资讯覆盖解决了以往传统传媒“众口难调”的问题,使每个群体都能够获得自己喜欢的资讯。传统广播节目要在这一方面充分借鉴新媒体的优点,积极改变过去过分突出“主旋律”的资讯设计思路,向更具生活化、情感化、潮流化和职场化的方向靠拢,进一步满足不同听众——特别是中青年群体的多元需求。需要强调的是,广播从业者在执行这项调整时也要把握适度原则,不可以牺牲节目自身的特色为代价,否则难免会起到反作用。

例如,广播从业者在制作或选择节目时,可以在保留传统内容的同时,增设诸如“职场速成班”“饮食天地”“娱乐新动态”或“私话物语”等更加“接地气”且涉及不同日常话题的栏目,并在栏目的资讯选择上切实契合听众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使栏目能够成功捕捉到大量的受众。

2.注重对节目单元时长的控制

笔者在前文当中已然提到,新媒体的一大特点就是“快”,一条动态视频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十秒内就可以完成对一起事件、一个新闻、一种现象的快速呈现,这非常符合当前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模式和人们对效率的普遍追求。针对这一点,传统广播节目也要在每一期节目、每一档栏目的时长上做出相应的调整,裁汰过分冗长的内容,追求以精练的语言和精简的内容来传达最为多样、丰富的讯息,在速度和效率上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当然,这一项调整的具体幅度要结合节目自身的性质和栏目主题来确定,防止“为了提速而提速”等过激现象的出现[2]。

比如,广播从业者可以在每期栏目的开场导入和播者解读等方面做出大幅度的修改,力争以一句话的形式完成对栏目内容的迅速概括,而将主要的设计灵感和制作精力集中到对栏目本身的雕琢上,让听众能够在收听过程中自己从栏目内容中获取符合自身趣味的资讯。

3.注重对节目风格的潮流元素融入

传统广播节目之所以被冠以“传统”二字,除了其较长的存在和发展历史外,更多的则是很多人群对其所抱有的主观印象:节目风格过于“一板一眼”,主持人的广播风格几近于《新闻联播》,让人听起来有一种在听“报告会”的错觉。为了进一步改变这种刻板印象,广播从业者务必要注重对节目风格的灵活调整,在保持节目应当具有的特色性、严肃性和专业性的大前提下,吸收新媒体中频繁出现的潮流词汇和表述方式,对同一件事情、同一个现象表现出更为活泼的表现方式,从而增强节目自身的“潮范儿”。

例如,同样是新闻类节目,主持人可以将“随着快递、外卖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人均晚间餐饮线上消费水平出现大幅度上升,餐饮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转化为“多亏了给力的快递小哥和外卖小哥,更多的小可爱们可以在‘吃吃吃、胖胖胖’的路上一路狂奔,经营餐饮店面的小伙伴们也可以赚更多的小钱钱了”,等等。

二、在传统广播节目的播出形式上采用新媒体模式

1.对直播互动形式的引入

新媒体的最大魅力体现点在于其所表现出的对受众的强大开放性,允许所有使用者和媒体人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便捷互动,甚至将这种互动的过程也作为一项资讯内容来利用,这就给了受众一种很好的代入感和参与感。传统广播节目应当充分借鉴这一点,在节目主持过程中增加直播性的互动环节,让主持人能够在进行节目播报的过程中和听众进行实时交流,并可根据节目的性质和具体情况针对交流内容对节目本身进行临时性的微调,从而带给听众更好的收听体验。

比如,对于阅读向的广播节目,主持人可以在为听众讲解一本著作的过程中时不时地与听众进行互动点评,听一听有着同样阅读经验的听众是怎样看待这部著作以及其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并可加入主持人自己的一些亲身感受或经历,让阅读讲解变成一次人与人之间基于文学作品的思想交融。

2.对各大社交软件的平台利用

数量巨大的资讯源是新媒体得以快速占领海量传媒市场的主要凭赖,无论是哪一款社交软件的用户,都可以在使用平台进行沟通时方便地接触到新媒体的资讯内容,这是一种十分有力的宣传模式。传统广播节目要突破对电台的单一依附限制,积极在各大主流社交软件上注册官方账号,并在这些平台上根据节目更新进度和内容发布同步动态,让节目的影响力得以扩大到更多网络平台当中。此外,广播从业者还可结合不同平台的不同特色,对该平台的官方账号进行一些细节元素的调整,使之对目标受众更具亲和力和吸引力。

例如,广播从业者可以在Bilibili、抖音、知乎等媒体平台上注册官方账号,并在发布内容的选择上做出相应的侧重:对Bilibili要更倾向于动漫方面的娱乐资讯,抖音则要更多地立足于日常生活的片段分享,而知乎则应突出对一些学术性或时政性较强的问题的独到见解,等等。

3.对多元化表现形式的运用

过去,由于播出载体的客观限制,传统广播节目只能通过声音作为媒介实现信息的传递。在这种模式下,尽管无数优秀从业者使用了多种手段引入了更多的声音表现渠道,但终究无法突破“听觉壁垒”带给听众更好的观赏效果。前面笔者已经提到,传统广播节目要向多个媒体平台迈进,那么相应地,广播节目也要利用这些平台所提供的多元化信息表现形式来完善节目的展现路径,在保留广播“声音艺术”的基础上引入视频等其他形式来实现场景营造的优化,从而让广播节目更有活力和感染力。

比如,广播从业者可以在一些视频平台上播放古诗词赏读节目时,配以由颇具国风古韵的影响元素而构成的动态视频,以之作为听众欣赏古诗词的视觉背景,给听众带来更好的收听体验,等等。

三、在传统广播节目的运营方式上体现新媒体特征

1.扩展自媒体运营渠道

自媒体是新媒体中的一大主力,也是新媒体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最为明显的体现,它不仅给媒体内容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也给了受众以充分的角色转化的机会。传统广播节目应当充分借鉴这一成功经验,在保障节目制作、播放的秩序的前提下,开设一些专门面向广大听众的栏目,允许观众自行设计稿件、录制节目并投稿送审。这样一来,这些栏目将成为展现听众才能、情感和思想的舞台,整个节目也将在内容容量和质量方面上升一个台阶。

例如,对于音乐类节目,广播从业者可以专门开设“想把我唱给你听”或与之类似的栏目,发动广大听众录制一些自己翻唱或原创的歌曲,在经由节目组审核、遴选后每期播放几首;或者也可以征求一些听众的音乐评论录音,同样将这些内容展现在更多听众的耳边。对于一些能够稳定供稿且质量上乘的听众,节目组甚至可以与之签约,由其负责或协助负责运用节目的部分平台官方账号。

2.设计并推出周边产品

很多广播节目由于出色的内容和灵活的形式而深受广大听众喜爱,这种喜爱本身就是一种可供节目继续发展的资源。广播从业者应当准确了解节目在听众中的受欢迎程度,结合节目的内容或其他特色元素,设计并推出一些周边产品,让节目的各项文化元素得以实体化,一方面,使听众能够拥有更多的渠道和节目元素进行接触;另一方面,也可进一步扩大节目的社会影响力。需要提到的一点是,在开展这一项工作时,广播从业者也要防止“唯商业”思想的泛滥,不可因过分追求商业利益而产生预料之外的后果。

比如,对于广播剧节目,节目组可将剧中的人物设计成毛绒公仔,或者推出一些印有剧中人物经典台词的书签、T恤、便签簿等;如果条件允许,节目组甚至可以在一些公众号上推出根据该剧改编而成的动画短片或同人段视频,以此作为该剧的文化周边产品。

3.组织、开展线下交流活动

很多优秀的广播节目都有着超高的人气,这份人气不单单源于节目本身,也和节目的主持人和所有编导人员有着直接关系。广播从业者可以选择一些颇受好评的节目,在充分做好协调工作的基础上,组织节目组工作人员和听众举办“粉丝见面会”,并可同时辅以多种内容的线下交流活动,以此来让节目和听众之间建立起更直接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扩大节目的影响效力。

例如,广播从业者可以结合上一点中的内容,利用线下交流会、见面会等机会,开展听众抽奖、周边纪念品派发或者互动节目录制等活动,也可以进行日常录制工作的还原展示,同时还可组织一些简单的演出活动来活跃现场气氛,等等。

结语

传媒事业的发展最需要的便是源源不断的灵感,只有密切结合社会发展形势并从中连续获取大量的资源和灵感,传媒事业才能够取得动态的进步。广播行业从业者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在完善传统广播节目发展的过程中积极融合新媒体资源,通过在传统广播节目的内容设计、播出形式以及运营方式等各方面工作中吸收新媒体的特征,使传统广播节目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和文化魅力,从而获得更多听众的欢迎,也在更大程度上保证了广播行业对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作用发挥。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听众栏目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关于栏目的要求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栏目主持人语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