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江
(山东烟台市奇山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0)
现代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更大,为了满足人们对医疗庞大的需求,疾病诊疗技术不断得到发展,相应的各种医疗器械也在不断创新,其在医疗活动中的价值得到更突出的体现,例如,疾病诊断、治疗、体征监护等[1]。医疗器械数量、应用范围、应用频率等不断扩增,使设备管理工作负担更重,管理问题频发。医疗器械的管理主要由设备科负责,既往所应用的常规管理经验在医疗器械多样化发展、精细化发展下,已经难以满足管理所需,为了避免器械管理问题耽搁相关医疗活动,造成不良影响,有必要针对设备科的管理工作进行优化[2]。互联网高速发展下,多数医院已经开始实施信息化管理,设备科同样如此,但多数医院设备科的信息化管理仍有待完善。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医院现代化发展要求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各种医疗器械的引进正是体现了这一点。但是既往医院管理中,主要将精力放在医疗活动中,对于器械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设备科作为医院后勤部门,监管不足,直接导致相关管理水平难以提高,尤其是信息化建设方面,仅仅只是应用到皮毛,难以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3]。当前信息化管理中,在物资管理上、财务管理上,部分医院仍旧有沿用传统管理方式的现象,在开展核算工作时,以人工操作为主。此外,不同器械分布在不同科室中,而在多数医院中,器械统筹尚未完全达成一致,即信息化管理,因此,导致医院决策、医院管理等方面不能获得准确的数据支持。
2.1 数据量化问题和数据采集问题
信息化管理实施的根本目的在于及时获得数据信息,为相关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但受到工作内容复杂、工作专业性强等特点的影响,导致虽然医疗工作与其他领域管理流程、管理结构具有相似性,但其数据却表现出更多的不确定性、多元化[4]。同时,医院管理在划分职责环节,对于设备科职责的模糊定义,导致操作缺乏量化标准,造成信息系统中能够得到更深入、更广泛利用的数据信息较少。
2.2 信息化管理思想问题和信息化系统问题
医院由多部门构成,而不同部门之间,在利益机制、信息管理重点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且多数部门对信息化管理缺乏足够的认知,导致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不够完善,如设备科管理数据难以在各科室中进行推广共享,直接制约了设备可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2.3 设备检查力度问题和设备购置机制问题
部分医院忽视了对设备的检查,一些设备甚至长期保持空置状态,造成其功能得不到发挥。医院在设备购置时,多数以使用科室意愿为主要决定因素,对设备购置可行性缺乏系统的论证。直至设备验收后,才发现不适用的情况,造成空置浪费现象。
2.4 设备维修管理问题
设备科工作人员是设备管理工作开展的主体,相关人员专业能力有限,就业后缺少学习机会等均可造成设备管理质量不佳的问题。
医院需要高度重视设备科,为该科室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资金、制度等。
要求设备科相关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包括理论与操作两大板块的内容,在信息化管理建设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了解相关专业技术内容,提高信息化管理认知。可以在设备科中组建专门的小组,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医疗设备运用信息,将设备信息、设备检测结果、设备校验、设备检测等信息及时反馈给设备科管理人员。
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针对设备可信息化管理制定规范、合理的量化标准。除综合考虑对信息化管理任务有影响的各种因素以外,还需要结合设备使用状态、设备价值等进行有效的验证。
构建并完善设备科信息共享平台,一方面,可以减少人工操作的耗时,促进工作效率提高;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设备数据的更新效率,促进院内各部门人员的协同合作,激发工作潜能,使其综合能力得以提高,有助于医院合理配置医疗设备资源。
当前医院设备科信息化管理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管理效果的发挥,有待完善。通过医院增大设备科信息化发展力度、培养设备科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制定并落实规范合理的量化指标、完善设备科信息共享平台等措施,可促进其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