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红
(长春市一三六中学,吉林 长春 1300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且在很多大学的热门专业中,实际上也不分文理科了。新高考的全面推进旨在培养出个性化能力较强的综合性人才,而如何在新高考背景下进行学校课程建设显得迫在眉睫。
这次新高考改革中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增加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具体表现在: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考试科目、考试次数以及考试时间。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从某种角度来看,其实体现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而实现学生差异化及个性化发展其实也是高中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高考逐渐呈现窄化。学生在高中阶段呈现出以分数为主,其他为辅的现象,这导致长期以来学生的丰富性及多样性培养被逐渐淡化[1]。但是,在新高考的改革中,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逐渐成为探索的主要内容之一。由此可见,在当前情况下学校的课程建设需要把学生发展的多元化及丰富性提上日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综合素养。
在以往高考中往往以最终分数决定最后所谓的成功及失败者,其忽视了学生的发展过程。但是在新高考改革中,过程性评价机制更加关注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整体表现。所以,学校课程建设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学校课程建设需要对课堂教学引起足够重视。
在高考改革的浪潮下,学校要对自身课程建设有准确的价值定位,从而不至于在改革浪潮中迷失方向。所以,从整体上来讲,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要想有效开展课程建设就必须明确自身的价值定位[2]。
1.1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新高考背景下,学校的课程建设要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学校课程建设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不仅要关注其知识结构的完善,还要关注其实践能力的发展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等等。再者,学校课程建设还需要能够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这就要求学校要立足于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以及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来尽可能地设置出与之相应的适合他们的课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也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1.2 学校课程建设需要与新高考有良性互动。众所周知,新高考改革对于学校的课程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互相的。首先,学校要牢牢抓住新高考改革的核心价值理念,积极地做出改变来应对新高考,并且对课程建设的思路及相关实践进行及时调整;其次,虽然要适应新高考政策,但是作为学校来讲,也不能对此具有盲从性,而应该立足于学校根本,遵循课程建设特定的规律性,并积极进行深入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建设体系。这有助于在课程建设改革中来有效实现与新高考的良性互动。
对于高中学校来讲,课程建设是一个复杂而且持续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把系统整体的观念来作为立足的根本。一方面,学校要从宏观角度来把握课程建设内部的各个要素;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充分考虑到课程建设跟其他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从而进行系统的思考及周密的设计来达到整体推进式的建设学校课程。与此同时,学校在进行课程建设时既要考虑到教书育人的目标及办学理念的内在含义,还要考虑到学校自身规模、历史、师生特点及课程现状等。在此基础之上再来制定出相关课程建设的内容、目标及具体的实践步骤。总而言之,学校课程建设需要贯彻育人为本的理念,还要积极付出行动来适应新高考的改革;除此之外,还要能够体现出具有本校特点的教学特色内容,这有助于使课程建设更具方向性及可实施性。
众所周知,学校实施教育的主场就是课堂,如果课程建设没有考虑到课堂的改进与优化,那么其课程建设将只是流于形式而已。所以,要想有效把握新高考改革的本质,就必须将课堂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从以下两点出发:
3.1 挖掘课堂的知识价值及思维价值。课堂对于学生来讲,是其进行知识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的知识构架应该是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零散的。所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仅要能有效理解概念及原理的基本内涵,还要能够准确把握概念及原理之间的本质关联性。简单来讲,这主要涉及学科之间的知识整合度。另外,在课堂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
3.2 促进学生的深度参与。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建出良好的问题情境。具体来说主要是,在问题的选择上切记泛而空,尽量精简;问题设计方面要具有清晰的层次感,难易适中,这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及更具针对性。另外,教师还需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及时间衔接方面,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给学生进行探索及解决问题的时间,并启发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除此之外,还需营造出相对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及鼓励学生提问等等。
综上所述,新高考改革旨在促进学生差异性及丰富性的发展,对学校的课程建设方面来说有着直接影响。学校应该立足于本校具体实际情况来进行课程建设,这有利于实现学校与新高考改革的良性互动,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