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甜
(重庆市合川区官渡镇中心完全小学,重庆 400000)
散文所描写的对象,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判断和思考,表明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态度,故学习散文对培养全面健全的人格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也是散文作为小学语文课本的主导文类重要原因之一。散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学科的教育思想和价值,因此,散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陶冶情操、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健全人格等方面也有重要意义。总结出实用有效的散文教学策略,避免陷入教学误区,提高散文教学的效率[1]。
儿童就像一张张白纸,不同的颜色、技法都会勾勒出不同的画卷,因此,我们要格外注意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认知规律,以便选择合适的选择教学内容。儿童主要具有特定的形象思维和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整体来说对语言文字的体会、欣赏还有所欠缺。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去引导学生走进散文的世界,且在小学阶段的散文选材中,很多散文短小精悍、语言优美、情感细腻,在培养儿童的语文综合能力上有很大的帮助。
历来众多学者对语感的定义不一,其中夏丏尊、叶圣陶将语感定义为“对于文字的灵敏的感觉”。[footnoteRef:0]也就是能直接快速的感悟语言文字,品析情感内容,是对文字敏锐的直觉。在散文教学上表现为能够快速透过散文的“散”抓住中心,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和感受到作者的情思,语感是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之一。散文语言精练、文采隽永,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学生经常品读这些情丝飞扬、意境深邃的作品,可以明显提高语感[2]。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阅读基本刊物,能够初步感知到文学作品的内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footnoteRef:1]可见,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提高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要认清儿童的认知水平差异,儿童具有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的个体,用不同的方法长期阅读训练,逐步提高、慢慢积累。其次,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选材,语言或生动或幽默,情感或真挚或细腻,非常孩子气和童趣,真的是为孩子量身定做。如果用散文作为阅读的赏析训练很长一段时间,儿童在不断进步中能激发出对散文的学习兴趣,逐渐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另一方面,语言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将得到显著提高。
语文审美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根据散文的体裁、行文风格、特殊的表现手法制定教学内容。联系作者情思和学生学情,通过对比联想、品词析句、由浅入深等方法,鼓励学生放飞思绪思考,触动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感受散文的美。语文审美教学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先感悟,再从感悟中体会到美感,从而促进情感的凝实和升华。在散文教学中通过对“这一篇”的学习,体会本文本特有的自然景观、人文思想和情感碰撞,学生能去辨别、体会、感悟,提升儿童审美能力的目的就达到了[3]。
小学教材中的散文妙语连珠、构思巧妙,富有儿童情趣,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发现散文内在美的能力。散文语言普遍“言已尽意无穷”,充满美感,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段学生,只有真正让他们直观感受到美的事、美的物和美的人,加上教师在旁引导,触碰到心灵并引发感悟的概率就大了很多。散文语言就具备这样的特质,它语言缠绵隽永、情思深远悠长,学生读起来会引发强烈的思考冲动,有思考就有分析,有分析就有感悟,有感悟就有升华。一个由接触美到发现美、再到感悟美的阶梯就此产生,潜移默化中,审美感悟力也就逐步提高了。
学习散文会慢慢积累优美词句、掌握遣词造句的方法,极大地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教师在散文教学中通常会设置“模仿说和写”的环节,在品析散文的同时会适当穿插写作手法与技巧,学生从最开始的读、背诵好词好句到去尝试模仿,来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这是人教版第十册《珍珠鸟》的选段——作者冯骥才遣词造句生动形象,短短数语,细致入微的外貌、神态描写把珍珠鸟写活了,仿佛这样一只如此可爱的珍珠鸟跳出课本站立了学生眼前。写作手法娴熟自然,语言文字娇俏灵动,学生朗读时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作者对珍珠鸟有喜爱,才会愿意用如此生动优美的句子去描绘它,且小鸟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小鸟外形色彩的描写,比喻等种种修辞手法,不但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了语句的美,同时也直观地展现了写作手法,使得学生有例子可以模仿和延伸创造,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4]。
小学阶段的儿童,他们的认知发展和情感水平还不高,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未定型,社会经验浅薄,看待事情、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停留在表层,也不能合理地调控自身的情绪。散文“形散神聚”,教师在引导学生品析散文语言时,就是在牵引儿童去品尝世间百态、看尽各式情感,对于情感较为单一,人生阅历简单的儿童来说,就是在接受情感的融汇和内化,丰厚自身。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参和教材等,多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儿童处于情境中去学习、发现散文中蕴含的情感,日积月累,儿童情感会越来越丰厚,思想内涵也会越来越丰满。
新课标总目标的第五点明确提出要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也就是说,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主动参与、尝试探究,然后再把主观上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价值观,提倡的是探究性学习而不是被动式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散文时最忌讳道德说教和无趣的知识点灌输,而应该创设情境,让学生去真切地体会到散文的魅力。新课标就像指明灯,它照亮了我们两个相统一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一是要体会到散文词句中作者透露的独特经验,进而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其次,是通过散文的学习,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在散文教学过程中,牢牢把握新课程标准理念中的教学方针才是教好散文的第一步[5]。
加强小学语文教师散文素养的提升可谓是散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可谓是一切散文教学效率高低的源头。通过上面对教师的问卷访问,可以看出教师关于儿童散文理论的书籍阅读量较少。社会赋予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和使命,因此,教师队伍的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高教师素质,丰富其对儿童散文的知识和经验,教师引导学生、师生互帮互助,学生在良好的散文学习氛围中,随着时间推移,散文素养也慢慢提高了。
儿童文学和散文理论的书籍可以帮助教师快速把握散文教学的重心和教学脉络,因此,教师首先要阅读散文相关书籍,深入了解儿童散文的文体特征,树立散文体裁与其他体裁文本大不相同的观点。同时,还要多关注当前现代散文研究动态,仔细研究新课标,把握散文教学的第一手资料,为良好的散文教学打下地基。其次,还要认真研读教材和课标,把握基准和方向后依托学情,设计教法学法和教学计划。最后,还要敢于上散文课,敢于尝试不同的散文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处于主体地位,自由去探索散文,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经验体会散文的情思,忌讳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教师懂得好的文章是“品”出来的,是用心感悟出来的道理,学生才会懂,才会去做[6]。
在空余时间,教师还应该多看教育学、心理学著作充实自身,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多多关注所在班级的同学的状态,多研究教法学法、同事之间经常交流散文教学心得,切实提高自身的散文综合素养,学会用美的语言去引领学生感悟散文之“美”,那么,小学散文教学效率定会大幅度上升。
“教什么”是研究的核心,确定了“教什么”,有效教学的目标也就完成了一半。散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握散文的意境,引领学生走进散文,走进散文所展现的画面中去切实体会和感受。应以“这一篇”的文本内容为教学重点和核心,从文体出发,以“这一篇”记叙、描写的客体为着力点,去挖掘作者眼中的人、事、物、景是怎样的,忌讳用“外在的言说对象”生搬硬套到“个人化的言说对象”,以他人思想经验代替作者的“思想情感”强加到文本里。正是因为作者所经历的人和事与学生的人生经历大不相同,所以才需学生去细读和品味,才能够通过“这一篇”的阅读,来扩展经验,丰富阅历,完善情感。故而在散文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这一篇”文本所表达的作者特有的经验和思想,同时,也去理解、感受形成“这一篇”散文时作者所运用的别具一格、与情感自然融合的语句章法[7]。
王荣生教授指出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不但要关注作者的所见所闻及其个人化的言说对象,还要关注作者的所思所想、他独特的情感认知。也就告诉我们在确定散文教学内容时,首先,要关注的是作者“见到了什么”和“经历了什么”、他眼中的言说对象是怎样的?其次,还要着重关注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使学生能够通过优美的散文语言来分析作者隐藏的真情。例如,在《落花生》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一篇”叙事散文中人物的性格、精神气质,挖掘所写之物隐藏的品质,明晰作者在创作时的表现手法和情思表达手段,体会叙事散文朴素直白、细腻真挚的特点[8]。
总之,在散文教学中,虽然不能脱离“这一篇”文本,但也不能太过于狭隘。面对不同类型的散文,首先要明晰文体,以此为出发点进行“这一篇”的品析鉴赏,进行审美式阅读,体验散文中的美感。教师要始终牢记处于散文里的客观言说对象在不同的“这一篇”里是不一样的,不在散文“阅读”和教学内容里,即使要与外在的言说对象发生关联,也是在品析“这一篇”之后才干的事情。
教学策略的制定取决于文本特征和内容、教师教学风格等多种因素。此外,教师还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情特点,进行独特而有效的散文教学设计。由于小学生的词法分析能力、社会阅历不够,完全让学生全面、自主地阅读文章是不现实的。在小学的不同阶段的儿童,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低段的散文教学时,教师应尽量用简短、生动、接近生活的富有儿童化语言来进行教学[9]。
中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重要阶段,此时散文教学内容的重心应发生转移,应从注重“这一篇”散文所描写的人、事、物、景表面特征的探索过渡到去发现和感悟内在情感与寓意。李维指出,在小学阶段,儿童最初是书面语言落后于口头语言,儿童可以清晰明了地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但约从三年级起,书面语言的发展就会逐渐超过口头语言的水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耐心地引导学生养成主动组织语言来表达情感的习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模仿散文的书面语言并运用到语文学习和生活中,力求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作者的心声和用散文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
总之,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结合学情,充分关注个体差异性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以及学生不同的知识积累等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散文一直是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导范畴,弄清楚搞明白散文怎么教,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也就解决了大半。小学生学习散文不仅可以培养语感,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而且可以提高美的感领悟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丰富他们的内在人格,成为生活中有趣的人。